程冰雪
下面是一段武侠小说,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原来修练邪派内功的人,功力愈增,危机愈大,到了某一关头,___,___,___,___ ;不过,若能冲破此关,武功便可以有登峰造极的希望。(梁羽生《冰河洗剑录》第52回)
甲.成了废人 乙.重则毙命
丙.轻则半身不遂 丁.便要遭逢“走火入魔”之劫
A.丙甲乙丁 B.丙乙丁甲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解析:梁羽生是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正在上中学的你们,知道他的大概不多了。不过这并不影响做题啊,平常考语文,试卷上涉及的作家,难道你跟他们都熟?
这道语序排列题难度有限。通读题干语段及选项后便知,梁羽生是在说练邪派内功会走火入魔。丁承接上文,提出观点,并有总领之意,故放在第一位。后面是一个常用句式,重则怎么样,轻则怎么样。而“毙命”后就没法“成为废人”了,“半身不遂”倒是“废人”的标志,所以合理语序为丁乙丙甲。答案C。
某位老师向学生讲述下文的用意,最可能是希望学生( )
农民问教授:“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锤钉的样子。店员拿出锤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这时,一个盲人走进来。先生,请您想一下,他会如何买到一把剪刀?”教授从容答道:“简单。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农民笑起来:“先生,他不需要这样,盲人是会说话的。”(改写自郭亚维《哈佛校训给大学生的24个启示》)
A.勿受既有认知限制 B.莫因专业蒙蔽真相
C.审慎辨析言语歧义 D.勇于质疑权威观点
解析:类似的题,平常我们也刷到过。也许有人会说,这长得不像语文题啊?都已经是“大语文时代”了,你还以为语文就是字音字形?现在的语文考试,特别注重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概括提炼,同时把思维训练也渗入其中。没点儿真功夫,没有一些“看上去不像语文”的积累,有时候还真拿语文没办法。
一起来读读语段。农民口中的聋哑人,不能说话,用比画的方法成功买到了钉子。这个案例无疑给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教授也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逻辑真相,并深刻认同。于是,当被问到同样有身体残疾的盲人如何买剪刀时,他理所当然地认为也应该用“手语”。这就是典型的惯性思维,高级说法是思维定式。教授显然是受到了既有认知的限制,故正确答案为A。
依据诗意,作者感到被“啮咬”“绞伤”的原因,最可能是( )
花是无声的音乐/果实是最动人的书籍/当它们在春天演奏,秋天出版/我的日子被时计的齿轮/给无情地啮咬,绞伤/庭中便飞散着我的心的碎片/阶下就响起我的一片叹息(杨唤《花与果实》)
A.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B.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C.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D.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解析:现代诗与古诗词就这么不明不白地相遇了,碰出了火花。这道题难就难在,既要读懂现代诗,又要知道选项中古诗词的意思。命题思路令人拍案叫绝,但学生考试时会拍案叫苦。看完这道台湾省的“高考题”,我们大概不好意思抱怨语文考得难了。如果有一天我们和台湾省的同胞考同一张试卷,说好不能哭啊。
杨唤的这首《花与果实》,写花与果的美好,并通过联想来映衬人生的苦痛。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要找出“啮咬”“绞伤”的幕后真凶。春花、秋实,诗人以可见可触之物,写季节轮回和时序变换,再以“时计的齿轮”让时间有形化。时计,即时钟、钟表。综合这些信息可知,诗人感伤于时光的流逝。故答案为B。“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出自西晋文学家陆机的《东宫作诗》。“易”和“革”都是“改变”之意。诗句的意思是:岁月荏苒易流逝,寒来暑往速变迁。
提示:本期試题根据台湾省大学入学学科能力测验(学测)真题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