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浩
天晴了,天是青的,阳光是明媚的;心晴了,人便开朗了起来,身体亦变轻了,心底溢满了暖意,心晴是心情的向阳面。
汉字实在太奇妙,看到晴字,不由得会想到站在晴对面的阴,阴字背阳,却有月光柔柔地笼罩着,对比阳光朗照,朦胧的月光到底显得有些昏暗,阴晴各自展现着事物的一面,综合在一起,似乎更能贴近事物的原貌。
不过,在阴晴的两面中,晴更招人喜爱,人们常用“灿烂”来形容笑容,“灿烂”一词差不多是阳光的御用,阳光可以温暖人,笑意好像也有这样的功能,爽朗的大笑、甜美的微笑、眉开眼笑如此之类,这些词语都能让人感受到明亮的阳光——它的身心扎在大地上,温暖着烟火的俗世。
晴就像一个手法高妙的魔术师,它能把大地上阴暗潮湿的东西,变幻成朵朵白云飘浮在天空,让大地变得清爽干净,让人看着舒心。人们通常把凡俗的人间用红尘作比,红尘,说白了就是阳光下的世间,这似乎得益于先祖盘古的开天辟地,让人们心中有了天地、日月、白昼,有了奔头,这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向往光明的文化基因,被一代一代遗传了下来。
晴,是飘在村庄上空的缕缕炊烟,是《论语》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趣味……晴属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其核心的关键词,是温暖。
有晴便会有阴,此乃天道,世道有喜悲,顺天应道。国人有国人的思维,山不转水转,人们把生死视作一件事的两面,未知死,焉知生?人们从悲痛中聚集着能量,就像在隆冬的大寒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阴从来都是为了更好地凸显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这份豁达的生死观,如一道明亮的阳光拂去悲伤的晦暗。
晴,天色看上去是透明的、单薄的、轻快的,可那是深流的静水,是弦外的清响,让俗世有了雅意,人心感受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