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针灸治疗荨麻疹可视化分析

2023-12-08 07:28陈语嫣马铁明李记泉金曼诗谢正伦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医院

陈语嫣 马铁明 李记泉 金曼诗 谢正伦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沈阳 110847

荨麻疹又称“瘾疹”,是一种由于皮肤及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出现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约20%的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部分患者兼见气促及消化道紊乱等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西医主要采取查出并去除潜在病因或诱因以对症治疗,但因其病因很难确定,且不同患者发病原因各异,所以对大部分患者不适用[2]。中医外治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成为治疗荨麻疹的重要治法。荨麻疹属于针灸Ⅰ级病谱[3],在有效止痒的同时,可使久病过程中免疫功能得到调整和提高。目前,该领域研究力度逐年增大,但尚无系统的脉络梳理与分析,基于此,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图谱,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采集

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式为:主题=(“针灸OR针刺OR针法OR针”AND荨麻疹),时间设定为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20日。检索后显示相关文献共1361篇,再逐一进行人工筛查,并将筛查后的文献导入Endnote软件去重。纳入标准:有关针灸领域治疗荨麻疹的研究文献。排除标准: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刊征稿、重复和无法阅读全文的文献。最终纳入相关文献共520篇。

1.2 数据处理与合并

将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再将其统一转换为“download_.txt”格式,导入CiteSpace 5.7.R2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将数据进行初筛与核对,如核对作者有无重名情况;再进行合并同类项,如将同一含义不同表达方式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将同一机构发文的学校、医院、科研单位进行处理,仅保留一级单位。

1.3 数据分析

启动CiteSpace软件,设置Time Slicing为1992 to 2022;Note Types分别选择Author、Institution、Keyword;Pruning选择Pathfinde,方式选择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其余不做调整。

2 结果

2.1 文献年度分布趋势

年发文量可以较为直观地体现某一时期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发展速度。自1992年,总体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尤其在2017—2019年发文量激增,最高达37篇。从发文趋势来看,针灸治疗荨麻疹的相关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见图1。

图1 文献年度分布趋势图

2.2 作者可视化分析

作者可视化分析能够体现该领域核心科研人员及团队合作等情况。图2中节点数为632个,连线数量为471条,网络密度为0.0024,图中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了作者间存在合作。其中有10名作者发文量≥3篇,马铁明、王艳君、何立发文量≥5篇,隐去发文量为1篇的作者。结合图谱可见,形成了以马铁明、王艳君等为中心的核心团队,其他团队虽也有合作关系,但人员较少、范围较小,还存在部分作者缺乏团队合作的情况。

图2 作者可视化分析图

2.3 机构可视化分析

对科研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可以对该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分布进行基本了解。机构可视化图谱由442个节点与133条连线构成,网络密度为0.0014,其中被引频次≥4篇的机构共16个。发文量前五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其中辽宁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发文频次≥10次。部分本地机构之间存在学术合作,少有异地学术交流的合作关系。见图3。

图3 机构可视化分析图

2.4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是对文献的高度总结与浓缩,通过分析关键词可以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中心思路。对频次>10的关键词进行汇总,见表1。再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产生388个节点,50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6 78,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线条则表明节点间存在共现关系,见图4。结合图表可知,荨麻疹的治法具有多样性,主要干预方式有针刺、针灸、拔罐、刺血疗法、自血疗法、针药结合等。此外,针灸治疗荨麻疹重视临床观察,侧重于总结临床经验,研究方式以综述类文献居多;对穴位的研究也较为丰富,主要以曲池、三阴交穴为主。

表1 频次>10次的关键词汇总

图4 关键词共现分析

2.4.2 关键词聚类 关键词聚类可以一定程度上总结某领域已经形成的主要研究类团。本研究对所获得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算法,图谱模块性值(Q值)=0.8438>0.3,说明此图谱聚类结构合理;轮廓性值(S值)=0.9435>0.7,表明聚类有可信度。各聚类群纵横交错、联系紧密。剔除较小类团后,排名前10的类团绘制见图5。说明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及走向集中在对治疗方法、临床经验的总结和穴位研究上。

图5 关键词聚类分析

2.4.3 关键词时序图 关键词时序图可以清晰体现该领域相关热点在各个时间段的发展情况,通过对研究脉络的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掌握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演变趋势。横向分析见图6,针刺疗法、临床经验、放血疗法时间跨度最长,说明近年研究更加细化,逐渐从临床疗效研究转变为机制研究,治疗方法也从传统针刺逐渐转变为特色针法,体现该领域正在不断地深入与扩展。

图6 关键词时序图

2.4.4 关键词突现 关键词突现可以大致判断每段时间内出现的研究爆发点及发展趋势,并能对研究趋势进行大致预测。2002年之前,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刺血疗法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理论研究;2002—2011年,专家学者把研究重心集中在对穴位及其他治法上。2012—2022年的研究方向更加丰富,自血疗法、穴位埋线、针药结合、火针迎来研究高峰,临床研究、疗效研究、综述热点延续至今,未来相关研究可能会更多。见图7。

图7 关键词突现图

3 讨论

3.1 文献情况分析

该领域的年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该领域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部分作者间形成团队且合作紧密,但多数作者间缺少合作。研究机构之间大多也呈现单独研究的形式,除本地机构有部分合作外,异地机构间的合作较少。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团队、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以便打破研究局限性的壁垒,开展更丰富、更高质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3.2 热点趋势分析

3.2.1 治疗方法 从关键词共现图中可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针刺、拔罐、刺血疗法、自血疗法、针药结合等。针灸治疗荨麻疹的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抑制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产生与过敏介质的释放有关。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4],此外,针刺能够减少细胞介质的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修复[5],从而改善荨麻疹症状。而拔罐疗法同样疗效显著,罗小军等[6]发现,背俞穴拔罐能够有效改善并缓解患者的风团数目、大小、瘙痒程度及发作持续时间,且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背俞穴拔罐可能有抑制IgE产生、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的作用。刺血疗法又称放血疗法,研究发现,刺血疗法能直接作用于血管与血液,通过加速血液流动、改善血液循环的方式达到调整机体的目的[7]。甘业进[8]采用背俞穴刺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结果显示刺血疗法能够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γ(tumor necrosis factor-γ,TNF-γ)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力。自血疗法是将针刺、刺血、穴位注射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型治疗手段,黄永华等[9]发现自血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荨麻疹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炎性介质前列腺素D2和白三烯B4的代谢有关。针药结合是近年来治疗荨麻疹的研究热点,针灸通经络、调脏腑;中药作用于机体的特定靶点发挥独特药效,二者相结合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互补、提高疗效的作用[10]。临床多见采用当归饮子、消风散等经典方结合针刺治疗的案例。

3.2.2 优势穴位 从关键词突现图中可知,曲池、血海、三阴交是临床上针灸治疗荨麻疹的常用穴位,临床治疗本病多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指导下采用疏风通络、调和气血的治法[11]。曲池穴具有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又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故曲池穴能够疏泄蕴于肌肤之邪,清泄阳明积热,达到疏风清热、行气养血、止痒止痛之功。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腧穴,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针刺血海穴能够起到益气养血的功效。《胜玉歌》有云:“热血疮臁内年年发,血海寻来可治之”,因此,血海穴还能清泄湿热、凉血活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具有健脾化湿、升发胃气的作用。又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针刺脾胃的腧穴能够起到补中益气、疏风通络、调和营卫的作用。

3.2.3 特色针法 由关键词共现可知,特色针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如火针、脐针、靳三针等。火针具有温通经络、泻火解毒、行气活血之功效[12]。有研究证实,火针能够有效降低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提高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改善炎症反应,降低机体敏感度[13]。脐针是结合五行与脏腑理论提出的一种新型针刺方法,不仅能够激发机体阳气,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14]。靳三针是由靳瑞教授基于常规取穴原则,基于经络循行、穴位分布、藏象理论所创立的一种取穴精简、效果灵验的新针灸方法。有研究表明,采用靳三针治疗急性荨麻疹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TLR2的表达,从而增强临床疗效[15]。

3.2.4 基础研究 近30年来的相关文献主要侧重于对不同针灸治法、穴位的临床研究,近几年来开始出现血清IgE、信号通路、炎症因子等基于免疫因素的研究,以此探索可能存在的机制。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加强针灸治疗荨麻疹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以便更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综上所述,目前针灸治疗荨麻疹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研究热点较单一,少有创新性研究出现。该领域已形成成熟的核心研究团队,但仍缺乏跨团队和跨机构间的合作,因此可能会因为缺少资源整合而产生研究的局限性。今后,望学者多聚焦于机制研究,加强交流合作,提高研究力量,扩展研究范围,为临床针灸治疗荨麻疹提供更具科学性、客观性的指导。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人工纳入文献可能会出现纰漏,排除文献时也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此外,本次纳入的文献仅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尚未对其他数据库的文献进行检索,文献来源单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会更为全面地对各数据库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更有质量的分析。

猜你喜欢
医院
大医院为何要限诊?
急诊医院:急救的未来?
迎接两孩 医院准备好了吗
大医院不要再这么忙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看不见的医院
减少对民营医院不必要的干预
为县级医院定锚
国企医院改制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