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传承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12-08 08:15:34张玉梅梁佳露吴晓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4期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技术资源

张玉梅,梁佳露,吴晓军,路 纲

(陕西师范大学 a.计算机科学学院;b.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引言

作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体系和多民族文化长期融合交流的结果,中华文化以其内在价值的深厚性和延绵不绝的系统性,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仍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数字技术的冲击,地方民俗乏人问津,传统工艺濒临失传,部分文化被湮没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加之传统教育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识记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本民族的优秀民俗一知半解。因此,新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文化保护中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科技与文化从来都不是敌对的关系,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绝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把其融合在科技中,落实在教育上,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目前,利用科技发展传统文化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束之高阁的文物能够活灵活现,民间文化潜移默化地来到我们身边、走进校园甚至被搬上课堂。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人机交互等多种技术完善交织,吹开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崭新篇章,也给中小学生课堂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气息。

一、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承教育中的显著优势

(一)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计算机问世前,我国对文化资源的保存与管理还停留在摄影录像和书籍记录的简单层面。但是显而易见,当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落后的储存与采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需要,而计算机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与计算能力、广泛的应用性,成为首选的保存渠道之一。历史积累的文化资源数量庞大,种类丰富,通过信息技术及一些数据处理算法,可以方便快速地实现对各地区民族、各类型文化数据的获取,并对其进行高效处理分析与有效管理。

(二)实现直观形象的虚拟化展示

只有古老悠久的历史底蕴才能孕育出璀璨夺目的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优秀文化已湮没在时代长河中,一些大气磅礴的宫殿建筑、感人至深的历史典故以及意蕴深厚的民风民俗等已经不复存在,仅记载于书籍史册或祖辈的代代相传中,今人无法切身体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传统文化能栩栩如生地重现在世人眼前,让现代人跨越时空走向过去,体会古人的民俗风情,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感悟。

(三)推动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传播

互联网时代下,资源共享已成为大势所趋,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且低成本的文化思想交流渠道,大量文化资源还能通过互联网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隔阂被打破,实现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传播。只有认真学习借鉴,积极吸纳其他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才能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二、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承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一)新兴与传统碰撞,形成线上线下循环体

1.搭建文化资源平台。传承传统文化,首要任务就是对文化资源的采集存储。随着时代变革,这一需求已被普遍认知。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文化工作者就将图像、影像、录音等形式广泛用于资源采集,但如今,传统保护手段的弊端开始显现,资料难以长久保存,比如音像复制失真、录像带的老化等[2]。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技术,能对文物进行高精度且真实准确保存的数字化技术应运而生。

以新兴技术为主导,实验室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开发任务。几年来走遍全国各地,深入帮扶县区采集当地资源。截至目前,已汇集120余万件文化资源,建成传统文化资源库。基于民间文化资源分类标准,联合云南普洱景谷、凤翔、鄠邑区等具有明确版权的非遗资源单位,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与数据的筛选著录工作,保证文化资源库的学术性和专业性[3]。

本系统现已搜集并完成上传文化资源120余万件,种类丰富。其创建能够高效汇集、收录民间散落的传统文化,有效防止了文化因保护不力而没落的悲剧发生,对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及宣传教育有显著提升作用。目前,实验室已与多个高校与机构达成合作,将该系统用于教育教学等更广泛的领域。

2.探索线上线下双循环模式。基于该系统,实验室打造了线上平台和线下体验两种模式,分析不同文化资源,给予其符合自身特点的展示模块和呈现方式。通过线上带动线下体验,线下促进线上传播,形成一个可持续、正相关的循环体(如图1所示)。

图1 线上线下体验双循环模式

线上传播展示平台集文化知识学习、场景欣赏和游戏体验于一体,对各类文化资源分析整理后分类。在文化知识学习模块,收录了可在线查阅下载的民间文化知识文件。用户在面对庞杂繁复的文化资源时,能够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文化场景欣赏模块,用户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欣赏景区风光。如凤翔东湖公园、双水村古村落、疏属山景区等;在文化游戏体验模块,平台将传统文化的知识性与游戏的趣味性相结合,一反传统学习的枯燥乏味,设计了填字、诗词闯关、脸谱填色等游戏,以娱带学,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除了线上项目之外,还可以针对不同乡村的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能够代表劳动人民智慧与传统审美的精华,把沉浸式交互引入其中,将视觉表现、体感互动与艺术置景相结合,开发线下体验项目。

3.创新“三位一体”教育发展格局。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对青少年进行文化传承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对于中小学生,在产品完成并部署到当地示范点后,给周边学校进行点对点教育宣传,开展科技下乡进校园活动,为中小学打造校园精品文化课程,让穿着科技“外衣”的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和对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校园,组织开展研学游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项目落脚的示范基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本领。此外,对于高校大学生,可以定期举办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鼓励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对产品进行体验反馈。由此一来,形成覆盖大中小各个教育阶段的文化传承教育体系。

这种以帮扶地区、示范基地、学校为核心而形成的“三位一体”格局(如图2所示),不仅可以把严肃沉闷的传统文化变得生动亲切,增强游客与技术手段的深度交互;还能帮助当地增收、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拓展了青少年接触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通过加强对文化传承的教育宣传工作,从而增强全民文化自信。

图2 “三位一体”模式图

(二)公益与商业并存,打造文旅产业新格局

当前,互联网公益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期,不同于以捐款捐物为主的传统慈善活动,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将企业模式、商业模式与公益慈善活动结合,其实践的成功也推动了公益实践方式的创新。

1.利用多媒体技术推广文创产品。为了推动文化传承与科技扶贫的双向互动,实验室提出“公益+商业”的运营模式,实现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利用,并将该模式具体运用于文创资源交易平台和线下示范基地。

实验室搭建精品资源文创交易平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寻找创作灵感,将文化元素梳理分解与重构,再通过设计将其带入现代生活。通过与乡村地区的文化IP所有人、所有单位展开合作,开发当地特色文创产品。

2.助力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如果说,精品资源IP交易平台是“公益+商业”在线上运营的重要表现,四大示范基地的项目落地则是线下集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陕北民歌博物馆,实验室还与其他示范基地的文化单位达成合作,如黄帝陵博物馆、凤翔泥塑村等,向他们提供技术支持,打造文化互动平台和一系列从点到面、全过程的沉浸式全景体验。全面展示各地文化的发展脉络,让传统民俗的艺术内涵进行空间升华,从而永久延续其生命之火、艺术之光。一方面通过线下体验、研学游活动提高了黄帝文化、泥塑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度,另一方面,对助力当地文旅产业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4]。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利用现代科技,开发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是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对于建设文化自信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基于此,实验室致力于对文化传承与保护及当代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研究,理清现阶段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即在现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文化保护与传承之间寻求良好的契合点,通过信息技术为文化资源提供更加高效的保护方式。

聚焦文化传承和教育创新两大战略,实验室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集合各类文化和教育资源,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和优秀文化的普及程度。其成果不仅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还被相关媒体报道达400余次。

以科学技术驱动文化传承,让项目集成助力文化教育,是实验室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代教育与文艺工作者不容忽视的命题。未来,我们会步履不停,牢记传承保护优秀文化的初心,将项目成果应用到更多教育领域,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实验室信息技术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