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与数字旅行产业

2023-12-07 02:26任勇石爱萍包岩周晓阳徐劲松
秀江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身份区块旅行

任勇 石爱萍 包岩 周晓阳 徐劲松

沉浸式旅行利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智能交互等技术,营造全景式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交互体验,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非凡感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虚拟化、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旅行产业也将迎来体验化的新时代。当前,国内文旅景区的旅行项目设计以视觉为主,听觉设计尚未成熟,触觉、嗅觉、味觉设计还停留在元素层面,五感沉浸式设计并未形成完整体系,迫切需要旅行服务商和行业研究者一同探索和完善。

数字旅行产业缺失的沉浸式要素

沉浸式线上旅行

沉浸式线上旅行以现实旅游景观资源为开发基础,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通过模拟实景或塑造超现实景观,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三维虚拟旅行环境,游客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就能在生动逼真的三维虚拟景观中游览万里之外的特色美景。

这种线上旅行方式可以利用语音与三维全景画面引导虚拟游客进行观光,游客们可以在安静的氛围里独自享受这趟旅程,同时避免“特殊”场景对他们产生过强的冲击。在旅行过程中,观众将得到足够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的可能性。

沉浸式游戏

区别于传统的游戏应用,VR赋予游戏更多的可玩性,恐龙世界、太空之旅、海底奇观等在现实中很难实现的场景在VR中都可以轻松实现,并且所见所闻与身体的失重感、位移等完美配合,广受玩家好评,“真实”成为所有体验者的第一感受。

除了利用VR技术开发沉浸式游戏,在年轻旅行消费者需求的推动下,以剧本游戏为代表的内容体验性业态迅速融入,成为数字旅行服务商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热门方向之一。在数字旅行中,优秀的剧本游戏让穿越的角色、穿梭的年代、刺激的元素、待解的谜题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形式,不仅将玩家带到交互式沉浸体验中,还开启了“购物+娱乐+住宿+餐饮+旅行体验”的多元化商业模式。

沉浸式住宿与餐饮

民宿和酒店应从真正优秀和美好的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打造能让中国本土客人产生强烈共鸣和“主场感”的国潮酒店。针对时间跨度长、空间维度深的旅行受众,民宿和酒店应提供具有本地特色的亮丽景观、医疗养生、慢生活体验等住宿服务,探索出个性化、差异化的新道路。消费者通过本地特色的文化民俗、购物美食等旅行环节,得到安心舒适的住宿体验,也可以更好地融入前所未有的异地旅居状态。

民宿和酒店还可以借鉴影视、美术、科技和设计领域的元素打造光影餐厅等沉浸式餐饮方式,基于全息互动投影技术和裸眼3D视觉,将传统餐厅的墙体、地面作为载体,结合人的感知体验打造特定的视觉空间,让食客仿佛在观看一场3D电影,举手投足间便能与投影产生的虚拟形象互动,趣味性十足。

沉浸式展览

当前,博物馆、文化馆等的展览设计热点逐渐转向沉浸式体验空间,要求展览设计者在保留展品等基本元素的前提下,对空间进行大胆的设计尝试,采用数字投影、互动屏、AR增强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使观众参与场景体验、故事叙述;通过全息展柜、剧场演出、文创盲盒、历史地貌复原、人文谜题探索等各种沉浸式体验,可以让展览的参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感更强,让观众游戏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好地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和相关知识,最终发挥博物馆、文化馆的教育功能。另外,对于有些特别珍贵且不适宜经常展出的文物实现了有效的保护,达到了“将文物留给子孙”的目的。在特殊情况下,沉浸式展览不仅为身体不便的旅客提供了观展的机会,还减少了场馆建设维护成本与资源消耗,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对游客权益的保障和对旅行环境的保护。

旅游商品助推数字旅行发展

旅行商品是指旅行目的地向游客提供的富有特色,能激发游客的购物兴趣和购买欲望,具有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的物质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旅行商品的销售模式逐渐发展为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线上销售。为了实现销售效益的最大化,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销售模式。

在元宇宙没有实现时,数字旅行的沉浸式体验是有不足的。实物形式的纪念品、手信或者非实物形式的数字纪念品,可以为数字旅行弥补缺失的沉浸式体验。其中,纪念品、手信为数字旅行带来了重复体验感。一方面,游客通过数字旅行购买纪念品、手信等旅行商品,在对其进行欣赏或体验过后,产生不错的反响,会对旅行目的地产生新的体验欲望,增强二次消费观光的意愿;另一方面,游客在数字旅行中可能由于时间或经费有限,未能体验全部环节,这种情况则需要靠实物纪念品、数字藏品发挥作用。这种旅行商品为游客旅行体验的过程留存纪念,能使游客旅行后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为游客留下美好回忆,并吸引游客再次体验。

目前,国内景区在挖掘二次消费方面有着巨大潜力,而旅行市场中纪念品、手信的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缺乏吸引力,文创产品开发风险高,成为大多数旅行产品不够火热的原因。

因此,旅行商品在沉浸式方面的开发重心如下:

(1)商品应围绕主题或IP进行设计,让游客在消费的过程中感受到商品中蕴含的主题或IP元素,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和代入感。

(2)开放商品定制渠道或在开发前期进行问卷一类的建议收集,让游客亲身参与商品的制造过程,激发游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旅行商品的文化价值将更符合游客的理念,进一步激发消费欲望。

(3)旅行商品的开发应该注重多元化,在商品中融入感观叠加的沉浸式叙事方法,可以驱动游客的重复探索欲望,帮助游客加深对探索历程的印象,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4)应用沉浸技术与智能环境创造更加丰富成熟的数字化产品,让游客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进行线上消费体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区块链保障下的数字旅行产业建设

游客数字身份

1.数字身份对数字旅行产业的促进作用

数字身份的实现使真实个体选择身份的自由度增加了、活动范围扩大了,“去中心化”的价值观更是打破了“统一身份授予”这一管理模式。基于区块链技术,游客数字身份可以增加景区的游客数量。传统的景区游客数量统计主要针对景区的线下实体,通常以实体景区的门票销售数量作为景区游客数量的基础,或者通过入口处人脸识别的摄像头进行统计。对于景区的线上版块,缺乏有效的游客数量统计,单纯的网页浏览量不能作为有效的旅行数据统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游客数字身份,在游客浏览景区的线上旅行信息,感受景区线上展览、休闲娱乐服务内容时,可以有效统计人员信息和数据。这不但增加了景区的实际游客数量,还为景区的考核、發展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动力。

2.数字身份的形成和管理机制

妥善解决数字身份引起的信任问题,关键在于游客凭借数字身份可以安全地进入旅行各个环节。因此,实现数字监管是当前数字旅行行业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

数字身份的诉求是持久、安全、互认互通、隐私保护,将从单一应用的用户账户逐步发展到自主权身份,摆脱对第三方的依赖,可以由身份所有者自主创建、维护和自由使用。建立虚拟数字旅行产业中的数字身份系统,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1)识别证明/注册:收集用户的基本信息和生物特征,验证用户的真实身份。(2)身份认证:使用密码、指纹、面部识别等方式,确认用户的登录身份。(3)身份声明/证明:使用数字证书、令牌、二维码等方式,向第三方提供用户的身份信息。数字旅行的身份认证授权流程如图1所示。

数字产品的开发与交易

1.产品IP的开发运营

目前,数字旅行IP模式有两种,一是基于文旅内容的IP,即利用优秀的影音、图像、文字等宣传手段塑造深刻的角色设定与文化内涵,提高该IP的知名度或影响力;二是利用旅行产品将IP形象化,在此过程中,IP的设定趋于简单化,但出现频次增加,消费者可频繁接触数字藏品、表情包、手办潮玩等符号化或实体化IP形象。优质的旅行IP能在两种模式间灵活转化,利用IP拓展数字旅行商业模式,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为景区增加流量和提高关注度。

2.品牌效应

旅行品牌商只要成功设计一个虚拟数字旅行商品,就能凭借数字技术不停地复制,成本远低于制造和销售实体旅行商品,产生的利润将不减反增。此外,旅行品牌商与数字产品商合作能吸引流量,不仅能促进虚拟商品的销售,还能让更多年轻消费者购买实体商品。

知名品牌与数字产品相结合是一种产业化趋势,这种品牌效应会不断发展壮大,数字设计师帮助人们在一个创造力无限的虚拟世界中探索时尚与文化,将数字产品的内涵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在数字旅行的产业模式乃至未来整个元宇宙中,将没有物资浪费,只有最大化的创新和自我表达,这种品牌效应对于时尚界受众找寻找同感有重要意义。

3.产品溯源

产品溯源是指追踪记录产品从生产到应用于产业的全部环节,它的实现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共同参与。产品溯源属于一种多环节协同的综合性商业行为,集合了IoT技术、防伪技术、信息系统与溯源机制。

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技术之一,其分布式共享账本、公开透明、防篡改、可追溯等技术特性,能有效应用于数字旅行产业中的信任机制构建、旅行服务商合作交流、旅行交易信息收集分析和商业模式更新拓展等领域,有利于数字旅行产业链在扩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同时健康发展。区块链的加持让数字旅行产业链更具优势。此外,链上旅行产品数据在信息共享中应用区块链,有助于应对信息不对称和信息造假等引起的一系列链上熵增活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系统效率,形成现代化的新兴产业链体系,促进产业链高效运转。

4.价值传递

价值传递是区块链系统的重要特性之一。所谓价值,除了泛指各种资产,比如货币资产、信用资产、版权资产以及各种实物资产(如黄金等),还包括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本质上都是一种信用或者信任,保护好这种信用价值,资产和信息就能够在数字旅行市场上流转传递了。数据在产生和流通的过程中或许没有产生金融属性,但是本质上可认定为形成交易。利用区块链技术,数据在流通中形成一种账本式的记录,以保证数据来源的一致性,用该数据源以往的行为印象来辅助分析判断当前发生数据交易的行为信用如何,在对比前后形成差别时进行标记,有利于未来形成和构建数据真实性分析系统,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对我们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并为此提供真实性保障。

如图2所示,可以利用基于区块链的信用保障机制实现数据信息在产生及流通过程中的账本式记录与真实性的保证。

作者简介:任勇(1978年— ),男,四川人,南京鲸融科技有限公司/浩鯨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导师,研究方向:通信网络、软件信息技术。

石爱萍(1975年— ),江苏人,旗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方向:TOB数智化转型服务,大数据平台管理下的用户活跃运营。

包岩(1982年— ),男,江苏人,中国移动紫金(江苏)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区块链研发部牵头人,研究方向:区块链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场景落地等。

周晓阳(1987年— ),男,江苏人,中国移动紫金(江苏)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区块链研发部CTO,研究方向:区块链数字身份、跨链、隐私计算等。

通讯作者:徐劲松(1975年— ),男,江苏人,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邮政通信网络,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身份区块旅行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跟踪导练(三)(5)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夏日旅行
互换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