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园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开辟古诗词教学的新路径。
一、撷取一点,提炼“写”的内容
中学生虽然理解能力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分不清主次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突出关键,在品读古诗词中学习刻画人物形象。
1.围绕主题,阐述观点
古诗词一般都比较短小精悍,教师要从中挖掘出最具有价值的读写结合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活动。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主题写出作者的观点,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说说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能从感受作者的心声过渡到自主表达观点,进而提升读写能力。
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在阅读中总结作品的主题,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循序渐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发现作者首先写了中秋赏月让人产生的心情,此后又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最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如何从赏月这个比较小的切入点入手,逐步写出对人生的感悟的,之后又引导学生以“赏月”为主题进行创作,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
古诗词由于远离学生生活,加之其中不乏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总结古诗词的主旨,然后分析作者是通过何种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的,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认同其观点,最后让学生试着将自己的想法和对古诗词的理解写下来。
2.评价人物,言为心声
在古诗词中有很多精彩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身上承载了历史的哲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对这些人物进行评价。在这样的读写训练中,学生逐步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对人物的认识。
《赤壁》中展现了周瑜、二乔等历史人物,作者结合历史事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是如何历史人物的,然后再进行自主创作,写一下自己对周瑜等三国人物的看法。有学生认为作者将周瑜的胜利归因于“东风”,认为如果没有天时地利,那么周瑜是无法成功的。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时事的评价,体现了自己的理性思考。此后又阐述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看法,认为历史上的周瑜并非将赌注都放在了天时上,而是充分利用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才取得了胜利,所以这是战略上的胜利。学生在文章中还表达了自己对周瑜的仰慕之情,认为周瑜这样足智多谋的人,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之处。通过读写结合活动,学生不仅读懂了《赤壁》中作者对周瑜的评价,而且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让自己笔下流淌的文字鲜活真实,有血有肉。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搜索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人物的事迹,并思考自己获得了怎样的感悟。最后再指导学生自主创作、自主评价,体会到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而将这种人物刻画的方法迁移到日后的写作中,不仅提升了自主表达的能力,更发展了辩证思维,提升了写作能力。
二、深度探究,掌握“写”的方法
古诗词短小精悍,小至一个字词,大至结构、表达方法都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思考,作者的遣词造句与表达无不经过反复推敲。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引导学生在感受古诗词意境的同时,挖掘作者写作的技巧,掌握“写”的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1.学习描写,学会观察想象
古诗词在表达方式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探究作品的写作手法思考如何描写事物的典型特点,然后再指导学生将总结出的写作方法用于自主创作,并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游山西村》描写细腻,展现了作者在乡村的所见所闻。教师让学生先说说作者重点写了哪些内容,为何选择这些内容。学生发现作者写了农家的食物,认为农家生活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农人却十分好客,之后作者还写了参加春社的场景,体现了乡村的民风民俗。学生在总结后认为作品中所展现的都是最有乡村特色的事物。最后教师让学生围绕“农家乐”这个主题写作,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农村的生活状态,想象农人的内心情感,便能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如,有学生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农民,虽然在劳作时身体很疲惫,但是看到了麦苗健康成长,内心还是很快乐。学生在写作中描写了自己观察到和想象到的田园生活,着重描写了农民耕种劳作的场景,体现了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感受。
生動形象的细节描写能够为作文增色,极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古诗词短小精悍,其中也不乏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仔细推敲赏析。在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诗人为何抓住某些特定的事物进行描写,思考这些事物是否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然后再思考自己创作的时候能否借鉴吸收。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更能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
2.学习抒情,根植伟大理想
不少经典古诗词都借物咏怀、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读写结合活动,首先分析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然后思考自己在创作的时候要如何自然地抒发情感,在写景状物的时候将自己对世界的思考融入其中。
教学《登飞来峰》,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感受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风景抒发内心情感、展现自己的抱负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登上飞来峰后想到了什么,并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说说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想。如,有学生总结认为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要不畏惧艰险,勇于改革,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在自主写作的时候运用这样的手法,思考如何能在作品中展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在诗歌中作者通过登高望远来展现抱负,那么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也能抒发情感,展现人生理想呢?”
优秀的古诗词字里行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饱含真挚的情感,流露着作者远大的抱负。教师要引导学生借鉴这种写作手法,试着将情感和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让抒情显得更自然。
三、艺术借鉴,迁移“写”的技巧
精彩的美文佳作绝非事件经过的简单罗列,平铺直叙的文章也不会打动读者的内心。艺术性表现手法的运用,能够使文章增光添彩,让读者赏心悦目。古诗词中,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分析,鼓励学生学习运用。
1.動静结合,摇曳多姿
古诗词中有一些特殊的艺术手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品的时候要围绕这些艺术手法深入探究,思考如何借鉴利用。如,动静结合指将动态的景物和静态的景物融合在一起写,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其艺术效果,认识到这种手法使文字更灵动,还能起到对比烘托的效果。
《渔家傲·秋思》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现出了边疆战士的生活状态。教师让学生先阅读作品,找出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学生发现作者用静态描写展现了一片荒凉的场景,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就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同时作品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则在静态描写的基础上展现出动态的变化,而吹羌管和落泪等描写则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了边疆的荒凉。学生发现动静结合能更全面地展现出“荒凉”的场景。此后,教师又让学生结合自己总结的方法自主创作,有学生写的是《校园一景》,在静态描写中展现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体现出了宁静的场景,在动态描写中展现了学生嬉戏玩耍的场景,动静结合,展现出校园的美。
平淡死板的文字不能打动读者的内心,也弱化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挖掘作品的表达特质,使学生体会到动静结合手法的巧妙之处,在自主创作的时候借鉴吸收,让文字体现出灵动的感觉,文章显得鲜活而富有生气。
2.虚实结合,生动传神
虚实结合也是古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揣摩作品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展现自己的想法的,并思考如何在写作的时候加以运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观沧海》的时候,让思考作品中哪些场景是实写,哪些场景是作者想象中的内容。如,有学生认为:“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等是作者看到的景物,所以是实写,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作者脑海中想象的画面,作者用其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体现出人生抱负。学生发现虚实结合能让抽象的情感通过具体的意象呈现出来,表现更细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借鉴这种手法进行创作。如有学生写自己内心的悲伤之情,先写了秋风吹得花草东倒西歪的场景,而后又虚写:“看来耐寒的秋菊也扛不住这么多的‘愁啊”,这样就巧妙地将实和虚结合在了一起,通过描写花草树木的状态展现出自己内心的孤独、悲伤之情。
虚实结合的方法能使得文章更富有张力,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情感,更让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内心情感,这样写也能让作品更有画面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总之,借鉴古诗词中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古诗词中凝练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