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探索

2023-12-07 07:18陶丽萍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10期

陶丽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关键词。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这几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读懂材料,进行辩证思考,挖掘出材料中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提升审美鉴赏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寓意,提高写作能力。为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在审题立意时遇到的困难,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抓关键词、联想迁移、因果分析、视角拓展、联系生活等方法,提升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一、抓关键句,感悟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是新课标的要求。有些材料作文中有关键性词句,起到了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蕴含着材料的主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这些词句深入思考,挖掘其中蕴含的观点,把握其中的人生哲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写作

某年中考作文题为:针对庄子的“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探究隐藏在“无用”背后的“大用”。笔者抓住了“有用、无用、大用”这几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在其中的人生哲理。首先,让学生结合庄子的话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看似无用,但是实际上有着很大用处的事物,思考世俗所说的“有用”,可能未必真的有用,辩证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出人生哲理。如有学生认识到人们常常喜欢站在“功利”的角度思考“无用”和“有用”的问题,但是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以要从“有用、无用”入手分析,探索它们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如,有学生提出参加公益劳动看似自己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收获,但是收获了别人的尊重,收获了快乐,激发了自信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就是有用的。最后,学生概括出了人生哲理,认为要避免用急功近利的思想来判断事物的价值,要多角度考虑,思考如何充实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无用”或许才是真正的“有用”。经过辩证的思考,学生的作文水平层次明显得到提升,更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抓关键句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先筛选,再提炼,最后升华的方式。“先筛选”指的是剔除掉文章中和主题无关的词句,准确地定位作品的主题。“再提炼”指的是将材料内容和生活哲理紧密结合起来,提炼中心。“最后升华”指的是看看自己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然后获取更多的材料,在写作中辅助论证,表达人生感悟。

二、联想迁移,辨识社会行为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根据文章的内在逻辑和自己的合理联想写作。初中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运用联想法进行迁移,从而延展文章的宽度,拓展文章的深度。有的材料是寓言故事,或者展示了一种自然现象,這样就要学生进行联想迁移,思考它们和哪种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关联,然后从人类社会行为的角度入手写,这样就能够赋予简单的故事或自然现象以生活的启迪,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

一则材料展现了兔子的生活习性,说兔子喜欢走自己走过的路,而猎人就是利用它们的这个特点抓住了兔子。如果学生仅仅从生物习性的角度写作,那么角度过窄,不能写深刻。所以笔者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思考从兔子的举动中能否得到启迪,和现实生活中的某类人联系起来,能否看到某类社会行为。有学生提出:“有的人喜欢走老路,认为凭借自己的经验办事,总是会成功的,可是谁知道反而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笔者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深入探究,分析走老路的人为何会付出惨痛代价,并思考怎样的选择才是正确的。如,有学生提出,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所以过去行得通的方法现在未必可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与时俱进,在原有行为的基础上反思,探究如何才能开辟出新的道路。笔者又让学生寻找真实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有学生找到了一些例子,某工厂一直没有开发新产品,最后倒闭,而小作坊深入研究市场,开发新产品,反而获得了成功。学生的写作从原本的动物习性联系到人的社会行为,作品的主题更有深度,简单的文字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作品的品质实现了超越。

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解读作品,搞清楚材料暗示了什么,然后找到关键词句,进行联想分析,深刻研读,品味其中蕴含的观点。最后再联想引申,把握住材料的内涵,联想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类似现象。这样学生就能确定写作的角度,文章也能给读者以启迪,同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以果溯因,分析复杂人性

在写作的时候要结合确立的主旨,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有条理地追溯因果关系,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上万事万物看似无关,如果深究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的因果关系。厘清事物的因果关系,既有助于学生表达情感,又能促使学生追根溯源。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材料中蕴含的因果关系,进而以辩证的态度写作,使得文章具有更深远的意境。

某则作文材料说的是某柠檬加工厂,在过年的时候依然有很多工人在加班。工人认为老板为人仁厚,曾经卖了自己的房子给他们支付工资,所以他们不能在老板需要赶进度的时候请假回家。笔者让学生先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说说员工努力工作和老板为人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学生发现,正是因为老板仗义,员工才愿意帮助他,正是因为员工都以厂为家,所以老板才愿意舍弃自己的家,给员工发工资。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让学生探索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中,体现出了哪种美德,这种品德才是真正的因。学生发现,正是因为员工和老板都有责任心,才让工厂得到良性发展。笔者又让学生寻找反例,看看复杂的社会中还有哪些没有责任心的做法,造成了怎样严重的结果,从中能否看出复杂的人性。有学生得到启发,用对比的方法写作,表现了负责任和不负责任产生的不同结果,并提出对他人负责实际上就是对自己负责,这样才会让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好。

有滋有味的习作总是能让读者在品读过程中产生灵魂的启迪。有的材料蕴含了若干种因果关系,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清楚这些因果关系中谁是主,谁是次,然后抓住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这样就能获得最深刻的立意,厘清自然和人生发展进程中的逻辑脉络,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当然,在引导学生剖析材料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本身,要保持观点和材料之间的一致性,避免因为臆想而导致文章牵强附会。

四、拓展视角,生发创新意识

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努力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真切体验,这样的文章才会更有深度,立意也才会更加高远。新材料作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入手看问题,并确立论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互动交流,看看彼此提出了哪些观点,谁的观点角度更新颖,谁的观点有待商榷,促使他们生发创新意识,张扬个性化思维。

2021年某地中考作材料是“中国天眼”,展示了中国天眼的巨大成就,要求学生结合这则材料,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挖掘文章主旨。笔者首先让学生找出材料中的重要词语,并将它们作为核心思考内容。学生发现了“奋进、创新、担当”这几个词,在材料中用总分总的形式展示了这几点,认为这几点十分重要。其次,笔者让学生分别选择一个角度,说说有哪些素材证明这个观点,然后选择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如,有学生选择的是“奋进”这个角度,笔者就让他思考如何能在写“奋进”的同时将其他的视角也融入进去,既让它们相互佐证,也让文章体现出新意。该生思考后确定文章中心,认为自己所追求的“奋进”并不是蛮干,而是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奋进,同时要体现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要有“担当”。于是就将文章从单纯写“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等老套的主题中摆脱出来,不落俗套,展现出了新意,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富有新意的作品才会吸引读者的目光,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解决材料,设身处地感悟材料主题。学生可以试着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自己想象成材料中的某个人物,然后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他们自然就能产生更为鲜活的观点。同时,学生进一步思考哪种观点更能体现材料的中心,并试着从这个角度入手写作,从而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在吸引读者阅读的同时更让读者产生心灵的启迪。

五、联系生活,关注时事热点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日常的审题立意训练中,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社会热点新闻,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看看其中蕴含着哪些深刻的哲理,进而提出自己对该热点事件的认知。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更能让他们关心时事。

2018年东营中考作文题展示了徐悲鸿画的竹子,并要求以“逆风”为主题写作。笔者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通过上网搜索的方式寻找在当今时代“逆风”前行的勇士们,并思考“逆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有学生选择的是抗疫人员在疫情面前没有躲避,“逆”疫情之风前进,“顺”国家和党中央的号召行事。笔者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逆风”的象征意义,说说这里的“风”在社会生活中象征了什么,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学生认识到这里的“风”,可以想象成社会不良风气、艰苦的生活环境、个人贪图安逸的想法等,如果能逆这些“风”而行,那么自然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能更好地建设国家。笔者又让学生以此为标准,再次关注社会新闻,看看还有哪些敢于“逆风”前行的国家栋梁。通过此活动,学生提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认识到背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并非真正的“逆风”。他们在选材的时候提升了思維敏感度,选择了更合理的材料,写出了弘扬正能量的作品。

新时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观早已过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跨媒介阅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搜索时事新闻,并摘抄记录,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这样的作品才鲜活生动。此外,还要引导他们在阅读收集的基础上深挖材料,分析其中映射出的社会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促使其明辨是非,减少偏题现象。

审题立意是写作的关键,也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会审题立意做起,引导学生精选各种新颖独特的素材,让学生掌握各种审题立意的技巧,并在写作中融会贯通,充分运用,进而用独特的视角,书写意境悠远、给人启迪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