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秉文
一、真题呈现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参考答案】E F G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参考答案】B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堅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参考答案】D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参考答案】(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①苻坚缺少识见,没有谋略;②没有得到慕容垂的扶助支援;③用兵只能合不能分。
二、试题分析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文言文阅读题,包括两则阅读材料和五道试题。从阅读材料看,近年文言文试题突破了仅从二十四史选文的局限,选材范围更加宽泛。全国Ⅱ卷的两则材料,分别选自《百战奇略》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内容均以对淝水之战的叙述与议论为主。选用内容相互关联的多则文本为材料,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更全面地检测考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五道试题的考查点,分别为断句、词语理解、文意把握、句子翻译及内容分析,前三题为客观选择题,后两题为主观简答题。其中,第12题(文意把握)、第13题(句子翻译)为传统题型。第10题(断句)和全国其他各卷一样,采用了8选3的新命题形式。第11题(词语理解)的考查重点有所变化,从考文化常识为主,转向了对实词或短语的语义考查,尤其是进行了与教材例句中相关词语的语义比较。至于第14题(内容分析与鉴赏),对于新课标卷来说属于老题型,而全国甲、乙卷则还未涉及。
三、分题详解
第10题:(断句题)
断句题是2023年文言文试题中题型变化最大的考题。虽然仍是围绕某一小段原文材料来进行考查,但题型由“四选一”变成了“八选三”,增强了试题的灵活性,也加大了考查难度。考生得分有0分、1分、2分、3分四种可能,又增大了试题的区分度。考生要得高分,必须更扎实地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增强语感,并具备更强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过去的“四选一”的选择题,选项(三误一正)已将最后的可能答案作了固化的呈现,考生存在单纯使用排除法猜测答案的可能。而“八选三”的题型,可供选择的对象增多,选择的难度也随之增大,要准确答题,学生必须要有更扎实的功底和临场的灵活运用能力。
从“功底”说,既包括断句的常识,也指向阅读量的多寡,以及是否已形成对于文言文的语感。这里,需要“活用‘断法”,即灵活使用断句方法。
可作为断句的文言知识有很多方面,包括实词、虚词、固定句式等。当然,所有的知识都必须结合“语境”,也就是试题所选定的断句材料来灵活把握,死记硬背或执于一端,都可能走进错误的死胡同。从全国Ⅱ卷选定的这个小段来说,A、B、D、H都属于干扰项,因为无论从文意还是从语言规律分析,这几处都不可点断。除正确选项E、F和G外,唯一值得讨论的是C处。“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陷”字之后是连词“而”,C处原本属于可断可不断;但此处“而”标示的是转折关系,上下两个短语关联紧密,故最后处理为不断开更适宜。至于应该断开的E、F、G三项,E处属于句意已足,应该断开。F处“不亦难乎”属于固定句式,“不亦……乎”表示反问,“乎”为句末语气词,故应断开。G处“故曰无术焉”的“焉”也是句末语气词,也应该断开。
第11题:(词语意义解说的正误判断)
第11题的词语理解和第12题的文意把握,其解题要领都是要注重“回归比对”,也就是把选项中的解说内容,放回到考题材料及教材的语境中,仔细比较核对,得出正误判断。第11题考查了对“平易”“鸣金则止”(重点在“金”)“片善”(重点在“片”)“果”等4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其中既包含古代文化的内容,也有与教材例句词义的比较。
B项说“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解说错误。《木兰诗》中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句,“金柝”是刁斗,是古代军中士兵的用具,白天用来烧饭,晚上用来打更。而“金”指“钲”,形似钟而狭长,是古代军中乐器。古代战争中,击鼓以进军,鸣钲而收兵。所以,“闻金则止”的“金”,指的是击钲。
C项对“片善”和“片甲不留”的“片”字进行语意比较,解说正确,但这个选项极具干扰性。“片甲不留”中的“片”是数量词,“片”即“一片”;然而,“片甲”于整个敌军而言,也只是一个极小的事物。如此,就与“片善”的“片”(形容极其微小)有了相通之处,故而考生容易判定“意思不同”的说法为错误。
D项没有可质疑之处。材料二中的“不果”,与《桃花源记》中的“未果”,实为同一个词语的同义表达,选项判定二者“意思相同”,正確无误。
第12题:(文意概括和解说的正误判断)
第12题着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归纳概括能力。这里,同样必须使用“回归比对”的方法,也就是将相关选项的概述归纳与命题材料原文的表述进行仔细比对。考题A、B两项的概述源于材料一,C、D项的概述内容则源于材料二。
A、B、C项的概述与原文比对,都符合材料意思,没有失当之处。而D项后半句“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的表述,则故意加入了错误。原文中,“得失事迹”应包括苻坚拥兵百万却在淝水之战中落败,以及吴汉与刘尚分屯、合击取得胜利的两个战例。其中,吴汉战例属于“兵分而能合”的正例,李靖的议论为归纳其“得”;而苻坚之例则是“兵能合不能分”的反例,李靖的议论为指陈其“失”。唐太宗所言“得失事迹”是紧承李靖所说的苻坚、吴汉两个战例来说的,而并非只是吴汉的一例,选项D有意略去了苻坚战例,属于表述上的以偏概全,所以是不完整的、错误的。
第13题:(文言句子翻译)
本题要求翻译出于材料一的“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和出于材料二的“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两个句子。第一句中,“少却”(稍微后退)“周旋”(辗转、追逐)“仆”(谢玄自称)“缓辔”(放松缰绳,骑马缓行)是关键词,“不亦乐乎!”属于特殊句式,都应准确翻译。第二句的关键词有“出奇”(出奇制胜)“不意”(意料之外)“斯”(代词,这)“相变”(变化应对)。
两个句子的完整翻译如下:
(1)请您的军阵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辗转追逐,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缓行观战,不是很开心吗?
(2)古人面临战阵时常出奇兵制胜,攻击对手意想不到之处,这就是用兵时变化应对的办法吧?
第14题:(内容分析与鉴赏)
第14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提问的范围和问题指向都十分明确。答问时,应根据题干提问,从阅读材料二中找出李靖指陈淝水之战苻坚战败原因的评论语句。主要有三处:
第一处是“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指出苻坚不善带兵,缺少谋略)
第二处是“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指明慕容垂只是独善其师,苻坚没有得到慕容垂的后援)
第三处是“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评析:吴汉用兵能分又能合,苻坚把所有兵力投入战斗,不懂得分兵合击。)
根据上面三处评语,可将李靖所认为的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归纳为:①苻坚缺少识见,没有谋略;②没有得到慕容垂的扶助支援;③用兵只能合不能分。
【附】参考译文
(其一)
大凡作战,如果兵力对比我众敌寡,不应在险狭的地方与敌交战,一定要选择平坦开阔的地方做战场。军队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这样(作战)没有不胜利的。兵法上说:“指挥大军作战,要能控制部队进退。”东晋太元年间,前秦帝苻坚率领大军进驻寿阳,在淝水一岸摆好阵势,同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派人对苻坚说:“你率军长途跋涉踏入我境,却临水列阵,是不想同我迅速作战。请您的军阵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辗转追逐,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缓行观战,不是很开心吗?”苻坚的部下都说:“应当依仗淝水,不让晋军渡河上岸。我军兵多,对方兵少,这样做一定会万无一失。”苻坚说:“只管退军,让他们渡河,(趁其渡河之时)我率领几十万骑兵冲向水边,逼近并歼灭他们。”苻融(苻坚之弟、阳平侯)也赞成这样做。于是苻坚指挥秦军后撤,(不料)部队因此大乱而不能停止。于是,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谢玄和谢琰进兵与秦军在淝水之南激战,苻坚部队惨遭失败。(选自《百战奇略》)
(其二)
唐太宗问:“古人面临战阵时常出奇兵制胜,攻击对手意想不到之处,这就是用兵时变化应对的办法吧?”李靖答:“前代的战斗,多是凭借小智谋战胜没有智谋的人,凭借微小长处战胜没有长处的人,这些人哪里能足以谈论兵法呢?如谢玄(在淝水)击破苻坚,不是谢玄善于用兵,而是苻坚不善于用兵的缘故。”唐太宗回过头命侍臣挑选出《谢玄传》来阅览,说:“苻坚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呢?”李靖答:“我看《苻坚载记》上说:‘(淝水之战)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独自得到保全。符坚率领千余名残兵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掉苻坚,没有成为事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幕容垂一军独自得到保全,苻坚受到慕容垂的损害拖累就很明显了。被人损害却还想战胜敌人,不也是困难的吗?所以我说有没有智谋的人,苻坚这一类人就是这样。”唐太宗问:“军队有分兵有聚合,使用何法以适宜为贵。前代的事迹中,谁是擅长这一兵法的人?”李靖答:“苻坚统率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用兵能合却不能分导致的。(东汉时)吴汉讨伐公孙述,和副将刘尚分兵驻扎,相距二十里,公孙述来攻打吴汉,刘尚出兵合击,大败公孙述,这就是用兵能分而又能合而得到的好结果。”唐太宗说:“是的。这些得与失的事迹,足以作为万代的借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