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遥”

2023-12-07 15:41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谢道韫王献之谢安

【阅读导引】谢道韫,名韬元,字道韫,晋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太傅谢安之侄女,车骑将军谢玄(与谢石、谢琰等大破符坚于淝水)的女兄。她生于诗书世家、世代豪门,小时即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又常受高人指点,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才女。《三字经》有云:“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谢道韫聪识有才辨,人称她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她深得叔父谢安的赏识,少时已善作诗文。当时谢家和王家是两大名门望族,门当户对,又人才辈出。刘禹锡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所以,谢安想从王羲之的儿子中物色一个人当侄女婿。王羲之有七个儿子:玄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他们个个都擅长书法,其中以王献之的成就最为突出。谢家原本相中的是王徽之,但是谢安听说此人不拘小节,遂改变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作为长辈,也许谢安相中王凝之就是看重他的老实、诚恳,可是像谢道韫这样的女子,她理想的夫君是风流倜傥的才子,而不是老实迂腐的书生。婚姻的幸福不只靠门当户对,更要两个人性情相投、三观一致,有林下之风的谢道韫如果和平庸迂腐庸碌的王凝之结合,显然不符合这一点。但婚事已成,尽管她并不满意,但也不愿因为自己使王谢两家交恶,只好在王家做一个贤妻良母。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十一月,立国五十一年的西晋王朝宣告灭亡。次年三月,在南下的中原士族与南方士族共同的拥立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政权,史称东晋。公元318年3月,愍帝被害的消息传至建康,司马睿正式称帝。东晋建立后,执行的依然是导致西晋末年人民反抗的士族门阀统治,贵族明目张胆享有特权,门阀政治更加极端,寒门子弟毫无晋升空间,在这样的压迫下,农民起义基本上是必定要发生的。公元399年强制征兵后,被逼得走投无路的佃客、编户农民以及奴隶们怒不可遏,准备起义。

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但他只会写字,不会用兵,又笃信五斗米道(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病人请医生诊治也要出五斗米,以符水为医疗手段)。孙恩之乱时,敌军逼近,他不好好整军备战,却设天师神位,每日只焚香诵经,且叩且诵,像疯子一般。无奈谢道韫只好自己召集家丁训练,以期兵临城下时能保得全家平安。会稽被攻破,孙恩说王凝之殃民误国,父子俱被枭首。叛军追上后,谢道韫下舆持刃,与婢仆杀贼数人,终寡不敌众被擒获。孙恩慕其英名,又观其节义,赦免了她及她的族人。自此,谢道韫便独居在会稽,矢志守节。她留存下来的诗作不多,有一首是《拟嵇中散咏松诗》,是她模仿嵇康的《游仙诗》而作。诗中云:“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遥。”作为女子,受到封建礼教束缚,即便身为贵族且满腹才华,却因为无法自主的婚姻和动荡的年代而门庭涣散、凄苦半生,纵然有心却也无力改变半分。同样是乱世才女,只因为婚姻和礼教,她的才华无法发挥,命运也与李清照截然不同。

【作者简介】淡霞,毕业于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资深出版人。热衷于女性历史、女性传记的研究和写作。

【附文】

才女是如何炼成的?

淡霞

启蒙·培养

谢道韫以其才华留名青史,后人欣羡她天赋异禀、胆识过人,她本人一生最仰慕的却是竹林七贤中的嵇康。

嵇康,三国时期曹魏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官至曹魏的中散大夫,故后世称他嵇中散。他身材高大、文采华美、仪表不凡,是著名的美男子、伟男子。有人对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说:“嵇绍就像野鹤站立在鸡群中一样突出啊。”王戎回答道:“(您说这话,是因为)您还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啊。”由此,中国文学史有了“鹤立鸡群”这个成语。

谢道韫一生著述颇多,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两首诗,《拟嵇中散咏松》就是其中的一首。可见她对嵇康的敬仰。在魏晋女性中同样鹤立鸡群的谢道韫,她的才华,是如何炼成的呢?

才华需要启蒙,需要培养。

没有人是天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婴儿呱呱落地之时,都是一张白纸。周围的人给他的心灵种下什么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果子。俗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启蒙和培养的作用。毋庸置疑,人中龙凤的谢安对谢道韫的培养是成功的。或许谢道韫的诗文才思是她的天赋使然,但若没有谢安的细心栽培,她的文才也许就被埋没了。

所幸,谢安是个开明的叔父,不那么重男轻女,他对侄子侄女一视同仁,使得谢道韫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诗文才华不至于被忽略或压抑。

同时,谢安又具备名士的雅量和开阔的胸襟。他胸怀大志,他还在东山隐居时,当时的皇帝简文帝就说:“谢安必定能出山当官,他既然能与人同乐,也不得不与人同忧。”后来谢安果然出仕,出手不凡,不仅力挽狂澜,还将东晋这个偏安一隅的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由此,也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东山再起”的成语。

他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有一次他和王坦之奉命去见有篡逆之心的大将军桓温。彼时,桓温在周围布置了很多士兵,气氛森严,就等着给前来的朝廷使臣一个下马威。与谢安同行的大臣王坦之已经吓得找不着北,两股战战,连手中的象牙板都拿倒了。反观谢安,却是镇定从容、神色如常,与手握兵器的桓温说话,也是有理有据、游刃有余,最终迫使桓温尴尬地撤去了周围的卫士。

不得不说,在众多谢家子弟中,谢道韫是最得叔父谢安风韵遗传的。从叔父那里,她不仅习得学问和诗词,还耳濡目染了风流名士的雅量、气度和胸襟。这就为她以后讥讽王凝之、让济尼惊奇、怒斥孙恩、惺惺相惜于刘柳等表现出来的高迈风韵和过人胆识奠定了坚实的教育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謝安对谢家子弟的栽培,不是耳提面命式的强迫,而是春风化雨于无形的熏陶。夫人问谢安:“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教导儿子呢?”谢安回答她:“我常常用自己的行为来教导儿子。”

谢玄有喜欢佩戴香囊的坏习惯,作为大家长的谢安,他不是怒气冲冲地当面斥责侄子,而是用打赌的方式赢了谢玄的香囊并烧了它,谢玄由此明白了叔父的良苦用心。谢道韫正是在这样宽松温和、教育有道的书香世家成长起来的,可谓富养的女儿。

陈郡谢氏一门,才华卓著。谢道韫的父辈里,叔父谢安自不必说,官做得风生水起,诗词创作亦超尘拔俗,经常与王羲之等文人墨客诗词酬和,他还担任过著作郎一职;叔父谢万“工言论,善属文”;叔父谢石曾担任掌管图书经籍的秘书郎。谢道韫的同族人中,堂弟谢琰曾“拜著作郎”,后“转秘书丞”;谢琰的儿子谢混更了不得,他“少有美誉,善属文”,其创作的山水诗《游西池》中的名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因其意境优美而成为清华大学校名的滥觞。谢道韫的父亲谢奕,一生旷达放纵,经常逼将军桓温跟他一起喝酒,桓温被逼得没办法,只好躲进老婆南康公主的房间里;《晋书》说谢奕、谢万兄弟俩“奕万虚放。为龙为光,或卿或将”,名副其实的魏晋风度,评价甚高。

正是陈郡谢氏的“诗酒风流”、家传底蕴以及谢安的言传身教,共同培养、滋润了谢道韫光彩熠熠的才华。

共鸣·激荡

才华需要共鸣、激荡。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我们还是每人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于谢道韫而言,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联姻,门当户对,物质的交换已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她要与夫君有思想的交流,或曰共鸣与碰撞。

可惜,信奉五斗米道、坚信撒豆成兵的王凝之,不是她的理想伴侣,或者说不能成为她的精神伴侣。对一个才女来讲,共同生活的漫漫人生路途中,没有可以自由交流的旅伴,就没有可以激发她创作热情的动力。甚至,于中国传统妇女来说,这种藏于深闺、相夫教子的苦闷婚姻生活,会逐渐扼杀她刚刚萌芽亟待发掘的才华。从这方面来说,她的婚姻是不顺的,她的情感是苦闷的,她的才华是被压抑的。

才女谢道韫的不幸,在中国传统社会具有代表性意义。

美国汉学家罗莎莉认为,中国传统女性不能充分发挥才华,在于女性被困在家庭和婚姻等“内”领域,她说:“从实际来看,女性拥有文化才能确实是不幸的事情。如果女性杰出的文化才能远胜于她的兄弟或丈夫,却始终没有发挥其才能的合法途径,这将给她的家庭带来痛苦而不是荣誉……从总体来看,将文化和创作划归为‘外领域是显而易见的。‘从政是‘习文的最终归宿,这是男性所特有的权利。”

所幸,她还有王徽之、王献之这样的真名士小叔子,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释放天性的真性情和洒脱自在。尤其是王献之,虽说是嫂嫂谢道韫主动为自己解围,但也间接为她提供了一次畅所欲言、与人交流的清谈机会。

彼时,清谈既是风流人物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一种手段,也是上流社会较为重要的社交活动。于女子而言,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谢道韫的父亲谢奕去世较早,她的婚姻是由叔父谢安做主的。据说,谢安当初看上的是王献之,意欲将谢道韫许配给他,只是因为王献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儿子,年龄比谢道韫小许多,女大男小不合适,只得作罢。

王献之自小就被谢安所欣赏、所看重,不仅因为他与谢安情趣相投,更在于他本身也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晋书》记载,王献之年轻时娶的是郗昙的女儿,两人感情深厚,举案齐眉,后来迫于当朝皇帝简文帝的压力,他与郗氏离婚,另娶了新安公主。王献之一生对此事耿耿于怀,直到临终前,他还在凄凉地念叨:“这一生我没什么可遗憾的事情了,只是常常会想起和郗氏离婚的事。”可见其用情至深。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若时间倒流,假如当初谢道韫所嫁之人,不是迂腐的五斗米道信徒王凝之,而是重情重义的真名士王献之,两人思想契合、才华共鸣、三观一致,那么,才女的命运可能会被改写,她的才华或许可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光彩四溢,就如600多年后的宋代词人李清照,又如1600多年后的民国才女张爱玲。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称。在文化学者余秋雨的《中国文脉》一书中,作者将宋代诗人和词人进行排序,李清照坐上了女诗人的第一把交椅。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人称“易安词”或“漱玉词”,词集《漱玉词》成就之高甚至连男性诗人都自愧不如。

李清照最让世人羡慕的不仅是她的才华,更有她美满的婚姻。学者蒋勋认为,李清照非常幸运,她的父亲李格非不但自己学问好,还让李清照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李清照更为幸运的是,她嫁给了赵明诚。赵明诚出身高官显宦之家,从小就喜爱诗文,喜欢收藏金石碑刻、古董字画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文化趣味。

她在书香门第长大,婚后与赵明诚结成一种知己般的夫妻关系,所以才能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故而我们会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看到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的活泼灵动,从《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看到婚后李清照和丈夫短暂离别后的缠绵悱恻,从《武陵春·春晚》中体味到晚年的李清照的凄凉与孤独。

究其一生,李清照的创作力都是丰沛而有质感的,这与丈夫赵明诚的鼓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在丈夫的家中,她(李清照)得到了像在自己家中同样的鼓励,这使得她的文学成长空间非常之大。我们由此看出,个人是活在社会里面的,个人要对抗一个社会的习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些习俗不是法律,不是道德,而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最容易扼杀一个人的才华的。”作家蒋勋如是说。此言不虚。

幸哉,“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们代表伴侣型夫妇关系,还由于他们实现了人的理想。各种因素都不利于已婚妇女发展才华,但人们仍然可以从李赵二人身上看到一种理想型即夫妻间的知识性联系。”对一个才女来说,没有比遇到知己般的夫君更幸运的了,李清照如是,谢道韫却没有这份幸运。这或许也是她传世精品不多、有句无篇的原因之一吧。

磨砺·升华

真正的才华,需要启蒙与培养,需要共鸣与撞击,更需要磨砺和升华。没有经过磨砺的才华,终究是浮光掠影、昙花一现,沉淀不下来;没有升华的才华,只能算小才小技。谢道韫的远见卓识、林下风气就是经历磨炼、升华的才华展现,正所谓“风流蕴藉更才华”。

封建时代的家庭主妇,没有机会走向社会显山露水、走上朝堂献言献策,只能囿于自家庭院相夫教子,但这丝毫不影响有志向、有抱负的才女磨炼自己的心性和胆识。

公元1127年,北宋发生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金兵不僅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还将铁蹄踏向建立在南方的南宋土地,李清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逃到南方的。兵荒马乱中,丈夫赵明诚病死,没有生育子女的李清照孤苦一人、颠沛流离,经历了旁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这些生活磨砺促使她的诗词呈现出磅礴大气的铿锵气息,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讽刺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愿北伐收复失地时说:“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这些诗词显示出诗人已经从卿卿我我的女性小天地走出来,开始走向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个人和民族的命运。自然,她的才华已升华到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

谢道韫亦是如此。只是,她的才华并未完全集中在诗词创作上。更重要的是,家庭的变故、家族的衰落、时代的风云突变增加了她的见识和胆力,磨炼了她志存高远的气韵和风度。

孙恩之乱爆发,身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被杀害;朝廷于是派谢琰来担任会稽内史一职,后来也被孙恩设计杀害了,其两个儿子谢肇、谢峻一同遇难。彼时,谢安、谢玄都已去世,其他的谢氏子弟几乎被孙恩赶尽杀绝,女子谢道韫以自己的气势和勇气取胜,得以苟活。

王凝之一家男丁荡然无存,谢氏子弟也星流云散,曾经的高门大族——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家族式微,身处其中的谢道韫,自然对此有切肤之痛。但这些都不能使她低到尘埃里,反而使她更坚定地培养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所以才会在晚年遇到太守刘柳时,她依旧傲然如山松,节操如风霜。

(来源:淡霞《她们:魏晋南北朝女子图鉴》,河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4月版)

猜你喜欢
谢道韫王献之谢安
才艺之窗
真宰相谢安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练字
浅解三字经(之一〇四)
王献之练字
才女谢道韫
身教
谢安下棋定军心
《中秋帖》与“中秋”无关——王献之《中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