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贵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2023-12-07 15:15:43刘吉昌
理论与当代 2023年5期
关键词:贵州中华民族高质量

刘吉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27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贵州是全国民族关系最好的省份之一,被称为民族团结和谐的典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十二个必须”的深刻内涵,紧紧围绕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要求,推动新时代贵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证

忠诚核心、维护核心是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最大的政治认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波诡云谲的世界以及“三股势力”的严峻挑战,始终沉着冷静、深刻洞察、保持定力。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出“十二个必须”,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怎么看”“怎么办”等重大问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破解民族工作发展中的难题、短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不断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繁荣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贵州考察,指引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做到忠诚核心、维护核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州各族人民以新时代贵州精神为动力,以“闯”的干劲、“拼”的勇气、“干”的实招,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发展的“双成就”。全面推进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第一,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清醒认知和行动自觉。

第二,必须全面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引导各族人民增强“五个认同”,凝聚各族人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和协调的行动。

第三,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贵州应立足实际,顺应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愿景,厚植新时代贵州精神,激发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干”字当头、“闯”字为先、“实”字为要,继续书写全面建设现代化的贵州篇章,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贵州新路。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经历五千年的兴衰更迭,饱经风霜与磨难。进入20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历经百年艰苦卓绝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探索解决中国民族问题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两个先锋队”的核心作用,带领全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百年历程,我们党用实践探索制定了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创新性地推动民族工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效显著,各民族“五个认同”思想基础更加夯实。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工作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来破解民族工作领域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握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创新探索新时代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尤其是贵州,更要从省情出发,找准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发力的立足点。

第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为目标,以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教育、西部省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民族交融互嵌、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贵州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确保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第二,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和谐氛围。以唱响“多彩贵州风”为抓手,以繁荣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引导贵州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汇聚起贵州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磅礴伟力,展现贵州各族人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时代风尚。

第三,从贵州省情出发,以“四区一高地”为着力点,牢牢把握贵州资源禀赋特征,选择好发展路径,努力寻求优势发展、错位发展、跨越发展,以新面貌、新气象、新业绩展示贵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共同团结奋斗是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共同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最鲜明的特征,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品格,是各民族兴旺发达、繁荣进步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历史上,各民族在开拓祖国疆域、创造优秀文化、培育共有精神家园、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民族自豪感、尊严感、自信心得到了充分彰显。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目标远大、使命崇高、任務艰巨。贵州作为后发赶超型的多民族省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为艰巨、更具挑战、更显典型。因此,我们必须团结带领贵州各族人民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以此汇聚力量、全面发力。

第一,夯实发展基础。贵州要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建设“四区一高地”为目标,以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贵州省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在资金、技术、人才、政策、要素等方面向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193个民族乡倾斜,切实补齐民族地区发展短板,进一步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

第二,繁荣民族文化。贵州要充分发挥多民族文化优势,大力发展贵银、黔绣、黔织、黔菜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品牌。要以经营“多彩贵州城”为平台,打造“多彩贵州”特色文化靓丽名片。利用好“村BA”“村超”的社会影响力,探索体育赛事与区域民俗文化融合发展之路,探索民族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要以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强省为动力,激发民族特色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开创贵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境界,塑造一个团结和谐、包容开放、多姿多彩、美美与共、繁荣兴盛的新贵州。要展现贵州民族工作“有形有效有感”形象,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行稳致远。

第三,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贵州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铸就起“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成为贵州各族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在走向共同富裕的新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讲好贵州故事,提振贵州各族人民的“精气神”,塑造贵州新形象,不断构筑起贵州的“精神高地”。

四、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当前,贵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既面临短板弱项和追赶现代化的“双重压力”,又面临加快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如何推进贵州现代化发展,再造新的“黄金十年”辉煌,既是一个理论创新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探索问题。贵州要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的新机遇、新举措,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找准民族工作短板弱项,把握好民族工作的发力点,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切实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实现新跨越。

第一,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对民族工作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要敢于较真碰硬,对不适宜的民族政策要及时、精准调整,对需要制定的民族政策要确保其科学性、前瞻性、公平性。要把握好民族工作推进节奏,把握好民族工作中的“四个关系”。要以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为抓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创新民族事务治理举措,完善民族法律法规,维护各民族合法权益,不断激发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第二,坚持以协调为原则。民族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强,覆盖面广,涉及方方面面。民族工作要注重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既要统筹好民族工作领域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又要重视协调贵州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贵州与周边省区的协同支持与合作共赢关系,运用好、发挥好东西部对口帮扶机制的独特优势。

第三,坚持以绿色为底色。在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中,贵州要创新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新模式、新样板,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举措创新、法规制度创新等方面走前列、做表率、创示范、可复制。要以举办中国贵阳国际生态文明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擦亮“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名片,凸显绿色GDP和“幸福不动产”工作理念,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展现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使命担当。

第四,坚持以开放为导向。贵州不沿边不沿江,与沿海地区联系不紧密,对外贸易依存度低,外向型经济不发达,尤其是民族地区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交流明显滞后。因此,贵州要以完善现代立体化交通系统为突破口,以“贵州酒博会”“贵州茶博会”“贵州数博会”“贵州辣椒国际博览会”“贵州山地旅游国际博览会”等为窗口,敞开“山门”迎四方宾客,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充分把好“投资贵州、爱上贵州、成就贵州”的时代脉搏。要充分发挥贵州资源禀赋,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带一路”发展步伐,全面推进贵州内陆开放型新高地建设,全方位构建大开放、大融入、大繁荣的新发展格局。

第五,坚持以共享为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贵州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在全面走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贵州民族工作依然需要久久为功,用心用情、用力用劲向民族地区倾斜,推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特别是要给予192万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在资金、资源、技术、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更多帮助支持,让一个个民生工程“开花结果”,切实让各族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十二个必须”为主要内容,全面论述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制度保障、实现方式等,集中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民族问题、怎样做好民族工作等根本性问题,是我们党在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历程中把握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确定民族工作的主线、洞察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状况新挑战而作出的正确判断,是我们党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立场,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必然举措,是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明确中共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民族工作行稳致遠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政治基础。迈向新征程再创新辉煌,贵州作为后发赶超者、创新探索者,任重道远。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确保贵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贵州实现后发赶超、全面推进现代化发展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

第一,党的领导是根本。要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确保在民族工作推进中有人管、有事干、有落实、有成效。

第二,基层组织是保证。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发挥民族工作领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激发少数民族干部敢担当、能作为、善谋划、有闯劲的内在动力,以严的作风、铁的纪律、法的威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指数,赢得各族群众的好口碑,确保民族工作开展有榜样、有方向、有规矩、有监督。

第三,高素质干部是根基。要建立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尤其是在大风大浪之时,要锻造“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确保民族工作有力度、有温度、有效度。

历尽沧桑奋力搏、勇闯新路显风采。贵州各族人民将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苦干巧干、用心用情用力,以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谱写共同富裕道路上的贵州新篇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高端智库项目“贵州省打造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典范的问题与对策调查研究”(项目批准号:GZMUSK[2023]ZK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贵州民族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教授)

责任编辑:王廷国 杨奕成

猜你喜欢
贵州中华民族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贵州,有多美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28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沉醉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