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晨
(太原工业学院,太原 030008)
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事关个人成长成才、民生福祉和国家未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后,2002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开始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909万,2022年1 076万,2023年突破1 100万大关,规模与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叠加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慢就业现象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对其未来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当下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教育计划,并为实现生涯目标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行动方案[1]。
各高校近些年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虽然比较重视,但经调研发现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如课程定位多为选修课,缺乏课程体系化构建,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不明确,大学四年教学环节不连贯;师资队伍薄弱,讲授教师多为辅导员或各学院(系)就业专员,未接受过职业资格培训与专业技能训练;课堂内容沿用案例讲解、政策分析、数据罗列、简历礼仪等知识灌输,教学形式缺乏创新性举措;班容量多为50~100人中大班授课形式,互动实践环节不多,个性化一对一指导较少,生命体验感差;部分大学生对于自我、专业、就业领域不了解,缺乏系统规划意识。
因此,创新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提高生涯规划意识、深化个人认知、明确职业方向与就业目标,继而制定精准的生涯规划路径显得尤为必要。
绘画投射测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大脑偏侧化理论以及精神分析流派投射理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用于测验人格,是一种通过分析被试者绘画的图画,揭示其潜在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的心理测验方法。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绘画投射测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用于了解被试者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大多数研究对象是高中生、小学生或职场人员,对大学生的研究较少。比如2013年,北森生涯研究院的彭勃启动了一项基于大学生霍兰德测评结果的数据分析,对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学科分类进行霍兰德人格类型编码,可供高中生选填志愿和大学生计划转专业作初步参考;李枢在《生涯咨询关键点与技能》一书中谈到很多关于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生涯愿景的实操工具,比如兴趣划线、六边形自评、生涯幻游、蝴蝶大梦、生命线等生涯咨询等实务工具操作性、可行性都很强[2]。
绘画投射测验相较其他测验操作简单、施测者易掌握,具有隐蔽性、娱乐性、趣味性、非语言沟通等特点,能够较好绕过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使被测者以轻松的绘画方式表达出隐藏内心不善言表的情感、思绪,从而洞察潜意识,具体有以下优势。
1.趣味性。测验主题分为命题式、半开放式、自由创作三大类别,命题式指给定主题比如“自画像”“树木画”“房树人”“雨中人”;半结构式即给定主题与规定作画要求,比如“生命线”“家族职业图谱”“聚宝盆”“理想九宫格”等;自由创作根据主题自由创作,比如“向往的生活”等,大学生依据测试主题,结合个人实际与喜好,可用颜料、彩色笔、黏土或其他工具进行绘画,绘画材料可拼贴、捏塑与雕刻。
2.娱乐性。绘画投射测验一般以游戏的方式开展,通过绘画表达内在想法和情感,展示个人感知和认知世界的能力,不同于说教形式枯燥乏味。比如画家庭动态图直观了解原生家庭对自己影响;学校动态图呈现成员的师生关系或者同伴关系;过河图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
3.隐蔽性。由于大学生爱面子、“扮好”等因素存在,有创伤、内向自卑的大学生不愿意吐露心声,而绘画呈现的信息能记录自我形象、情感状态、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方面,全面揭示大学生的整体人格特征、优势、弱点和潜在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与班级分享,不带评判的反馈易产生共情,无形中梳理、疗愈进而改变认知。比如“房树人绘画”可以分析大学生人格、人际关系与家庭环境关系,“雨中人”测试抗压能力,自画像了解自我评价。
将绘画投射测验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的研究方式有以下四点。
1.个案分析。通过对个体绘画作品形式、色彩、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了解大学生个性特征、兴趣和职业倾向,促进自我认知,舒缓负面情绪,帮助学生自觉、自醒、自知,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决策。
2.群体比较研究。适用于职业团体辅导,将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的绘画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如通过植物画、动物画进行分组,了解同一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职业倾向、职业偏好,为职业规划提供参考。这种研究方法互动性强,能够大大增加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3.长期追踪研究。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过程进行多次绘画投射测验,围绕测试结果进行长期跟踪和分析,以便纵向比较、了解其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以此提供更精细化的指导。
4.结合其他测评工具研究。绘画投射测验与其他职业测评工具结合使用,如职业兴趣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评等,综合分析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和个性特征,提供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指导。
根据萨维科斯和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研究,15~24岁属于探索期,此阶段重点任务是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自我探索包括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强调立足现实的个人条件,重视职业兴趣、能力、职业价值观等当下状态的探索;理想自我的探索着重放眼未来,自己要成为或想成为的理想状态,将绘画投射测验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意义深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自我认知,通过对自身兴趣、性格、态度能力、目标、资源、限制条件以及其他资源的自我剖析来明确认识自己[3]。舒伯认为对过往人生体验到的乐趣、能力、价值都是关于“我是谁”的理解,这些会形成我们的生命主题,对生命主题的澄清与理解可协助大学生了解过去的行为模式、现在的生涯困境,并为未来生涯发展提供指引。
实践案例一:“房树人”测验
“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克在1948年系统论述[4],“房子”指代家庭,反映个人与家族关系的看法态度,“树”代表自我成长环境,“人”即自我认知。该测验可直观、全面、快速了解大学生人格整合度、人际关系、生活态度、情绪情感状态。将“房树人”测验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笔者提倡使用国内绘画心理教育专家严虎老师“整—过—容”步骤进行分析,多挖掘大学生的积极支持资源。
实践案例二:自画像
自画像测验可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性格、当下情绪状态、智力和成熟度。一般从画的整体、作画过程、画面内容三方面进行解析。“身体整体完整程度”代表个体的心理成熟度,“侧面像”代表神秘感,“倾斜人”形代表心态不平衡。局部分析“头部”代表智慧,“眼睛”代表对外界的观察,“眉毛”代表个性强弱,“耳朵”表示聆听,强调“鼻子”代表有主见,强调“嘴巴”表示沟通和表达欲望强,“模糊的手”寓意缺乏自信,“无手掌或手指”代表执行力差。
实践案例三:“生命线”半结构式绘画测试
生命线创作可为觉察自我技能、价值观、职业兴趣提供鲜活案例。绘画指导语是A4纸横构图,纸张最左面画Y轴,中线画X轴。回顾人生经历,将影响重大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用圆点标注,积极影响事件画在X轴上面,消极影响事件放X轴下面,影响越大,圆点距离X轴越远,具体事件创作可以用图形、符号、文字表达。画完引导学生分享重大生涯事件。通过成就事件引导学生觉察自我价值,挖掘天赋才能;通过感受所遭遇的消极事件,总结影响与经验,唤醒突破生涯困境需要积攒的资源以及锤炼的能力,聚焦能力短板,制定学习计划,走出心理困境,提高自我效能感。
绘画投射测验通过联想将隐藏于潜意识的原始情感与冲动真实地呈现于画中,创作过程即是自我梳理、自我觉察。分享环节促进自我表达、自我反思,成员通过观摩,互相借鉴共同成长,则内心进行第二次整合,自我洞悉更为深刻,弥补传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缺陷。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价值取向,分为物质安全价值观、自我表达价值观、行为控制价值观和生活品质价值观等四个不同的层面[5]。只有厘清职业价值观,及时调整生涯决策,才能精准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这个方面比较实用的是绘画投射测验理论“家庭职业图谱”,操作方法是在A4纸画一棵大树,在树上标清家族成员职业与被测大学生的关系,要求是至少写出三代人,整理家族中重复性最多的职业类别及家庭成员对于大学生自身的职业期待,引导他们与最为羡慕或对工作状态最为满意的家族成员对话,了解该成员从事该工作要求的资格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乐趣等方面。经156名学生实践,总结发现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所处的社会背景结构差异,渗透着代际传承的意识,部分家长传统的意志直接干预学生自我兴趣与爱好转移,进而影响学生信息获取偏好与职业选择方向。该测试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反观家族成员的职业选择,唤醒对身边社会资源的关注与觉察,认清内心最认可的职业目标,结合生涯人物访谈方式促进其对不同领域、行业或职业吸引力的探索,进一步明确该职业需要的技能装备、知识要求、达成路径。
在绘画作品中大学生投射自己的内在情感、冲突和欲望,通过解读绘画作品的符号、形状和细节,可推断出被测试者的内心体验和个性特征。“人生的五样”是对职业价值观的自我探索练习,该主题测试在跨年级的实践操作中反响极好,绘画指导语是,请在纸上描画出自己的手掌,并把认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五样东西画在对应的五个手指上,符号、文字、图片、人物想怎么添加都可以。针对237人的实测结果显示,约71%的大学生保留最后一样珍贵的东西是家人,24%是健康,3%是金钱,2%是自由。手掌画向内探索自我拥有能力,通过假设挑战面对舍弃、再舍弃环节,引导学生叩问生命中最为珍视的人、事、物,体会失去的情绪态度,反思自身已具备的掌控感,重新审视价值观,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积极建构生涯理念,及时调整生涯决策。
理性的人行为冷静,关注客观事实,感性的人更关注个人感受。当使用“决策平衡单”量化打分的方式无法做出理性选择的时候,可以尝试采用生涯幻游测试,有情感体验、画面呈现的方式更容易帮助大学生明确生涯选择。比如“理想九宫格”适用于寻找远期生涯目标的探索,相较于言语探讨、案例研讨,这种带有画面感的呈现效果更具有冲击力,易于唤醒生涯规划意识。活动开始前每名学生将一张A4纸分成大小面积相等的九个小方格。绘画指导语是,请闭上眼睛深呼吸,围绕“我的人生规划”或“我的理想职业”为主题,想象一下是什么工作或生活场景?然后依顺序一格一格地把脑海中浮现的事物自由地画出来,实在无法用图表达时,用文字、图形、符号也可以,尽量不要涂擦。经过抽样104名大二学生活动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很用心,大胆呈现了人生进度条,从不同视角展示了学业、事业、家庭、爱情等方面的价值理念。画面构成元素有证书、奖章、奖杯、升学映射对学习生涯的规划;有心电图、问诊单、药袋子等寄意投资健康,重视修身养性;有画各国景点、攀登者、相机、行囊、饲养宠物、支教、捐献器官等反映爱旅游、爱生活、爱奉献的价值观;有婚纱照、全家福、团圆饭、买房、提车等寓意爱情甜美、家庭幸福、生活圆满;有画写字楼、简历、招聘会、电脑、办公桌、讲台、咖啡屋、火锅店等寓意热爱的工作场景。值得注意的是,最有意义的一幅画选取,59%的学生认为家庭圆满,其次是体面的工作、创业、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等;在所有作品中学生提及最多的理念就是“赚钱”,约占69.2%,代表符号有钱包、现金、美元符号、金元宝等。整个活动学生自我探索兴趣高涨,审视未来职业期待、工作环境、职业形象的本心追求,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激发内生力量去拆解目标,制定科学可行步骤,全力以赴实现职业目标与理想。
绘画投射测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可通过个案分析、群体比较研究、长期追踪研究以及结合其他测评工具研究等多种方式进行,通过实践研究,大学生可深入了解自己的个人认知,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评价、潜在能力、价值观和兴趣等方面。这些认知的提升将有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更加明确和自信地制定职业目标和行动计划,在实践结果的分析中应多关注大学生的主观经验与职业发展意愿,要以大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的持续建构为基础,与霍兰德的“职业性向”、施恩“职业锚”、萨柏的“五阶段”等其他评估方法和资源相结合使用,鼓励大学生对已有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不断探索生成契合自身发展的生涯路径,进而达成生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