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内收上前牙的临床研究*

2023-12-06 08:30陆建锋陆胜男高美琴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缝切牙前牙

陆建锋,于 鑫,肖 聪,陆胜男,章 婷,陈 楠,高美琴

(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口腔医院,江苏省南通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南通 226001)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是口腔临床上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主要表现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上前牙唇向外展、磨牙呈Ⅱ类关系、凸面型等,严重影响患者特别是成年患者的外貌和心理。正畸医师通过减数拔牙固定正畸内收上前牙,可明显改善前牙突度,甚至改善面型[1]。为了尽可能地内收前牙,防止后牙前移占用拔牙空间,需要加强后牙支抗。传统的头帽口外弓支抗医师操作繁琐,患者佩戴不适,需要患者依从性好,因非持续性作用,仍会有部分支抗丧失。近年来正畸医师使用双侧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内收上前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但仍有患者因上颌窦底较低或牙根干扰,无法在上颌后牙区颊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也有研究[3]认为微种植体植入颊舌侧牙槽骨时若紧邻牙根周组织,易造成牙髓活性丧失,且存在损伤牙根、牙周膜的风险。在上颌骨中,腭中部区域骨质较厚,无重要神经血管通过,无牙根干扰,是种植体植入的理想区域[4]。腭中部微种植体可以满足正畸医师临床所需的绝对支抗,目前广泛应用于舌侧矫治、上颌扩弓及前方牵引,但通过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内收上前牙的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在成人轻中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正畸治疗中,使用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内收上前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在南通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轻中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100 例。纳入标准:(1)年龄18~45 岁;(2)轻中度Ⅱ类骨面型,表现为凸面型,ANB 角≤7°,SNB角≥74°,前牙覆盖>5 mm;(3)口腔卫生良好,无明显牙周病;(4)下颌平面角≤37°;(5)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有全身系统性疾病者;(2)口腔卫生差,牙周炎者;(3)有吸烟习惯者;(4)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者。本研究经南通市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并通过(通口院伦审-PJ2021-004-01),所涉及患者的实验内容均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不同支抗方式分成两组,各50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27 例,年龄18~37 岁,平均(26.30±6.94)岁;对照组中男22 例,女26 例,年龄19~38 岁,平均(27.50±6.61)岁。两组之间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口减数拔牙固定正畸,上颌均减数拔除双侧第一双尖牙,下颌根据磨牙关系拔除第二双尖牙或不拔牙;全口使用金属自锁托槽(Ormco 公司,美国),排齐整平至0.48 mm×0.64 mm 不锈钢方丝,滑动法内收前牙。观察组予腭中部植入1.4 mm×8.0 mm 微种植支抗钉(Ormco 公司,美国),辅助整体内收上前牙;对照组予头帽口外弓支抗辅助内收上前牙。

1.3 测量指标 矫治时间:从全口粘接托槽开始矫治至拆除托槽结束矫治的时间。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各线距及角度变化:上齿槽座角(SNA)、下齿槽座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U1-SN)、上中切牙切点至颚平面距离(U1-PP)、上中切牙与翼上颌裂点在眶耳平面的垂足间距(U1-Ptm)、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夹角(L1-MP)、上下中切牙长轴夹角(U1-L1)、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至颚平面距离(U6-PP)、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与翼上颌裂点在眶耳平面的垂足间距(U6-Ptm)、前牙覆盖(OJ)、前牙覆牙合(OB)。测量值变化量=治疗后测量值-治疗前测量值。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同组治疗前后测量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两组间治疗前后变化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矫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矫治时间为(21.20±5.30)个月,对照组为(23.15±6.12)个月,观察组矫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

2.2 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指标比较 由表1 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U1-SN、U1-Ptm、OJ、OB 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均P<0.05),表明上中切牙均明显内收;治疗后两组患者间U1-SN、U1-Ptm、OJ、OB 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内收上前牙效果更佳;观察组上颌磨牙近中移动量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更加稳定。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指标比较

2.3 典型病例 王某,女,22 岁,主诉:牙齿不齐前突。现病史:牙齿不齐前突10 年余。临床检查:凸面型,颏部略后缩,恒牙列,64 残根,24 缺失,双侧第一恒磨牙中性关系,上下前牙唇倾,下中线右偏,27,37正锁牙合。诊断:安氏Ⅰ类错牙合,骨性Ⅱ类错牙合。治疗过程:(1)拔除14,64,34,44 后,全口使用金属自锁托槽。(2)腭中部植入1.4 mm×8.0 mm 微种植支抗钉,向腭侧牵引27。(3)第12 个月上下牙列排齐整平至0.48 mm×0.64 mm 不锈钢方丝,紧邻上颌侧切牙远中放置游离牵引钩,用弹性橡皮链牵引至腭中部微种植支抗钉,200 g 力整体内收上前牙。为避免弹性橡皮链压迫腭皱襞组织引起患者不适,用0.40 mm×0.56 mm 不锈钢方丝弯制“S”形连接杆避让腭皱襞。(4)第17 个月关闭间隙,第19 个月完成精细调整,结束矫治,见图1~2。

图1 典型患者治疗前后口内照

图2 典型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DOLPHIN 软件描记重叠图

3 讨论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需要尽可能地内收前牙,防止后牙前移占用拔牙空间,需要加强后牙支抗[5]。尽管传统口外力支抗可达到较大的支抗效果,但需要患者高度配合,且外力装置对患者面部器官可能造成损伤,存在安全风险,影响正畸效果[6]。本研究在成人轻中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正畸治疗中,使用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内收上前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钉具有以下优势:(1)安全,不会损伤牙齿,不会刺入上颌窦。(2)稳定,有足够骨组织支持,无咀嚼压力,不容易脱落。(3)方便,操作简单,视野清晰,不会因医师操作不当损伤颊部软组织。(4)经济,节约医用耗材。双侧颊侧微种植体支抗需要2 颗微种植体支抗钉,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只要1 颗微种植体支抗钉,减少了患者的支出。

邹晖等[7]经CT 扫描得出腭部皮质骨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切牙孔后6.0 mm 的腭正中区,在距腭中缝3.0 mm 以内腭部皮质骨为Ⅱ、Ⅲ类骨,该区的皮质骨能为微种植体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建议选择距腭中缝3 mm 以内的部位植入微种植体。微种植钉支抗植入颊侧牙槽骨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牙周韧带穿孔、损伤恒牙胚、植入后易被软组织覆盖以及受到咬合力和牙根的干扰等问题,同时还可能对牙根的移动造成干扰[8]。在腭中部植入微种植钉支抗则会彻底避免这些问题。B.HENRIKSEN 等[9]研究发现腭中缝处平均垂直向可用骨量为(8.6±1.3)mm。K.A.SCHLEGEL 等[10]对腭部种植体的解剖研究发现,能提供最大骨床的部位是第一前磨牙连线的后侧。H.WEHRBEIN 等[11]的研究认为腭中缝区垂直骨的实际高度至少比头颅侧位片所显示的高度多出2 mm,因此完全可以作为微种植体的植入部位。B.G.MAINO等[12]研究认为第一磨牙区腭中缝附近可考虑为种植部位。本研究中以腭中缝,大约上颌第一磨牙连线水平为植入部位,并采用微种植支抗钉,以腭骨中部作为种植区,均未发生鼻腔穿通,再次证实该区域有充足的骨量,可植入微种植钉并承担支抗作用。

本研究使用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时间远少于口外弓治疗时间,提示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相较口外支抗明显缩短疗程。头颅侧位片测量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上中切牙明显内收,且观察组内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改善上前牙前突效果显著,与文献[13-15]报道颊侧双侧微种植支抗内收前突牙齿效果一致。观察组上颌磨牙近中移动量低于对照组,表明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更加稳定,有利于为前牙内收提供足够的空间。

综上所述,腭中部微种植体可满足正畸医师临床所需的绝对支抗,医师临床操作简化,降低并发症风险,使无法在上颌后牙区颊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前牙的患者也可以使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内收上前牙,并节约医用耗材。腭中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内收上前牙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磨牙支抗丧失,并缩短疗程,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猜你喜欢
中缝切牙前牙
评估上颌快速扩弓效果研究进展
腭中缝成熟度CBCT分期对临床扩弓决策的研究进展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青年腭中缝成熟度的CBCT研究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5-HT7受体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缝背核5-HT能神经元电活动的调控作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