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梦莹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圳市宝安区奋力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在此背景下,宝安区深化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旅游相融合,文化事业、产业相融合,建立协同共进的文化发展格局。本文以宝安区为例,探究其在先行示范区背景下公共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先行示范区;宝安区;公共文化;融合发展
“先行示范区”这一概念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见》再次赋予了深圳特殊的使命,明确了深圳先行示范区作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宝安区作为深圳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奋力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特别是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宝安区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创新了公共文化融合发展新模式。
一、宝安区公共文化融合发展现状
文以塑形,以文化人;文以兴城,以文惠民。宝安区在文化事业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深入开展全民文化普惠服务,持续实施“文化春雨行动”,大力建设文化义工、文化钟点工和文化辅导员三支队伍,充分调动基层各类文艺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和扶持基层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其中,每年为群众提供广场舞、书法、民乐、戏曲等50多项点对点、面对面的常态化公共文化服务,成功实践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化共建共享的特色之路。
二、宝安区公共文化融合发展创新模式
根据国家、省、市文体旅游相关专项规划和《深圳市宝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并深度结合宝安区发展实际,宝安区在公共文化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以下九点创新改革。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宝安区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方面做出了以下努力:完善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服务目录),开展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撬动社会资源,积极培育“粤书吧”“粤文坊”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文化新场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建设和示范点创建。
宝安区积极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宝安区2022年全年新增两家社会特色主题馆,形成由中心总馆、10个街道分馆、125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个社会特色主题馆、5个民间文化社团组成的文化馆“1+10+N”总分馆制运行模式。此外,宝安区还积极开展“文化馆总分馆”系列活动周,全年共开展500余场。
(二)建设元宇宙党建馆
所谓元宇宙党建,是指依托VR(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立体化运用,打造沉浸式、可互动的学习体验。元宇宙党建馆打破了传统体验式红色教育的时空限制,真实再现了红色革命场景,以达到深化党员学习教育成果的目的。
元宇宙党建馆为参观者提供了全景式、沉浸式教学体验,让参观者置身于虚拟现实场景,穿越时空,体验历史故事和历史书本中“活起来”的字画,感受艰苦奋斗的岁月,更加生动形象地感悟红色文化。
总之,这是创新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元宇宙党建,作为现代社会党建工作的一种新理念,不仅能提升党建体验效果,还能帮助党组织及时占领科技前沿阵地,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强化党建引领。
(三)推进文体旅游建设
首先,宝安区加快文体旅游设施规划建设。宝安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规划展览馆、福永文化艺术中心、新桥文化艺术中心、松岗文化艺术中心、松岗体育中心、宝安1990(文化馆、图书馆、音乐厅)升级改造工程、滨海廊桥等。同时,新安文体中心、宝安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开工建设。
其次,宝安区积极开展文体旅游活动。宝安区文体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根据不同目标人群的趣味取向和文化消费需求等特点开展各类活动。宝安区文体中心还积极推进《文体旅游手绘地图》及电子地图制作工作,助推文体旅融合发展。例如,宝安区文体中心体育场馆以及城市规划展览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了多样化的文体赛事活动,切实推动了公共文体服务普惠化、精准化发展。
最后,宝安区着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在宝安区的大力推动下,滨海文化公园建成开放,冰雪文旅综合体落户宝安,国际酒店管理品牌万豪集团旗下艾美、瑞吉酒店落户宝安中心区。宝安区还评选宝安新十景、首届“宝安礼物”,策划推出“光辉足迹——红色印记之旅”等8个主题10条特色旅游线路,并举办了“发现宝安之美”“体旅融合·炫展宝安”等宣传推广活动,连续举办五届宝安帐篷节和十七届沙井金蚝美食文化节。
(四)打造文体旅智慧服务平台
宝安区积极创建“宝安文体通”微信公众号。宝安区文体中心配合区文广旅体局整合宝安区文化、体育、旅游等资源,创建了“宝安文体通”微信公众号,并于2022年6月18日上线启用,目前关注量已超16万,注册用户近20万人。
宝安区文体中心联动“宝安文体通”和“i深圳”开设一键预约平台。“宝安文体通”将全区符合条件的体育场地设施同步接入“i深圳”一键预约平台,实现市区联动,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场馆预定、活动抢票、云上观赛等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目前,宝安区共有152家社会体育场馆、100家学校体育场馆纳入宝安区“i深圳”一键预约平台,纳入场馆数位居全市首位,竭力为市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文体旅惠民服务。此外,宝安区认真谋划惠民消费券活动,依托“宝安文体通”发放了价值200万的宝安文体旅惠民券,惠民券核销比例超过99%,高效拉动宝安文体旅消费。同时,依托“i深圳”一键预约平台,宝安区文体中心举办了6期“寶安体育场馆消费券”活动,发放价值400万的消费券,宝安区消费券核销率位列全市前三。
(五)深化“图书馆+”合作办馆模式
宝安区深化“图书馆+”合作办馆模式。宝安区新建并开放区内首家“图书馆+酒店”特色分馆——恒丰海悦国际酒店服务点。同时,全区共建成总分馆体系成员馆109家,其中区图书馆(总馆)1家、街道级分馆11家、小型分馆4家、社区阅读中心55家、流动服务点38家。
宝安区创办阅读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宝图星期讲座”“馆长少年”“阅读家成长计划”“图图姐姐讲故事”等品牌活动。同时,宝安区开展“让书回家”等读者活动220场,900余人参与线下共读。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总分馆共开展读者活动120场。第23届深圳读书月期间,总分馆共开展读者活动534场。宝安区持续开展“千家书房,万卷阅读”家庭证项目和“励读计划”进校园等阅读推广活动。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接待读者150万人次,开展各类读者活动3310场,70万人次参与其中,借还图书360万册,新增读者证6万张,智能分拣还书中心分拣图书67万册,占全区还书总量的43%,全年新增入藏文献13.6万册,收集地方文献301册,发放藏书证14张。宝安区在册图书馆志愿者人数增至2861人,全年累计服务人次1794人,服务时数5107小时。
(六)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理顺文物保护利用管理机制,完善文物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有序实施文物安全防护工程,宝安区做出了以下努力:制定了《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编制公布《宝安区文物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及全区31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出台了《宝安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加强曾氏大宗祠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深入挖掘古村古墟历史文化内涵,拓宽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思路;建立专业文物库房,加大可移动文物征集和保护力度,推动宝安区由“文物大区”向“文物强区”发展,争创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宝安区完成第六批区级非遗申报评审工作,举办“非遗之美——人文记忆展”和“非遗在社区”活动共64场,惠及群众3200人。此外,沙井蚝生产习俗、螳螂拳、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等3个项目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遗名录,宝安区省级项目增至10个。
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宝安区落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编制《宝安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宝安区深入挖掘反映“四史”的革命文物资源,全面调查宝安红色资源,强化宝安红色资源保护名录管理工作。此外,宝安区深入开展革命文物固本强基、保护修缮、展示利用和宣传教育活动,打造中共宝安县“一大”会址等特色革命文物项目;系统开展宝安革命文物研究,建设中小学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基地。
(七)完善文物藏品征集体系
宝安区创新博物馆发展新局面,一是借力科技打造宝安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初步实现30件藏品GPS定位及藏品数字化信息全面管理;二是借力智库完善藏品征集办法,修订完善《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博物馆藏品征集办法》;三是借力社会力量征集文物,共接收改革开放老物件、宝安红色史料及本土文化史料等600余件。
宝安区创造性开展系列活动,创新开展博物馆工作,精心策划举办“宝安历史文物展”“宝安历代碑刻拓片题跋展”“宝安红色文物展”。宝安区文体中心打造“博物馆里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品牌活动,在“宝安文体通”公众号推出16期相关内容。此外,宝安区文体中心利用互联网创新举办“劳务工大讲堂”,开展2期线上直播课堂,并且联动辖区非国有博物馆打造“宝安文博研学之旅”品牌活动,举办3场文博研学活动。
(八)积极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宝安区文体中心深入开展“文化春雨行动”,实施文化“百千万”工程,先后举办“群艺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宝安区“明日之星”才艺大赛、深圳·宝安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四季之声”系列音乐会等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余项5179场次。截至2020年底,全区群众文艺作品获市以上奖项713项,其中国际级11项、国家级99项、省级80项、市级523项。其中宝安区的“文化春雨行动”项目获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广东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课题优秀奖等荣誉;“企业文化服务联盟”项目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宝安原创中医药文化题材舞台剧《寻方》获阿维尼翁戏剧节“中法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此外,宝安区还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举办相关活动。宝安区文体中心深挖宝安历史建筑文物、馆藏文物以及非遗项目所蕴藏的特色文化元素,开发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赋予其吃、喝、穿、玩、藏、赠等功能,并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宝安区还举办了粤港澳文化交流活动,选取代表性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展演、展示、巡游、邀请赛等活动,引进港澳民间艺人开办工作室,推动醒狮等传统文化资源赴港澳等地开展文化交流互鉴,涵养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蕴。
(九)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宝安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机制,坚持“四免”惠民服务,继续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做好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据统计,进入中心体育场馆运动健身的群众超过300万人次。为了强化群众自主运动、科学健身意识,宝安区文体中心坚持定期开展成人体质测试工作,为市民提供免费体质测试和健身指导。
宝安区开展多元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以线上線下结合、传统新兴并举推进全民健身工作,鼓励市民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月、市民长跑日等系列活动。宝安区还坚持办好宝安区第六届运动会,以“互联网+赛事活动”为载体,举办网络赛事及线上推广活动,举办凤凰山越野自行车挑战赛、茅洲河龙舟赛、阳台山登山节和“宝安杯”“宝体杯”“体彩杯”“林丹杯”等区级系列品牌赛事。同时,推动“一街道一品牌赛事”建设,支持街道做好现有特色赛事活动提升,扩大赛事影响力;挖掘南狮、洪佛拳等具有传统文化的特色赛事,并且促进“北冰南移”,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冰雪赛事活动,大力发展冰雪运动。
宝安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宝安区文体中心持续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免费培训,在原有热门项目的基础上,增设太极拳等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导青少年增强体魄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三、结 语
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大背景下,宝安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三城”战略部署,以党建引领业务及服务的工作思路,打造“融合型”公共文体创新服务模式,全力助推文体旅商高效优质融合发展。
(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