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韩谚文:从方块字到方块拼音

2023-12-06 09:52汪亮
今日文摘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方块字韩文韩语

汪亮

韩文实际上是拼音文字——把表音字母按类似汉字结构组合起来。传统韩语中,人名大多是汉字名,用谚文表示后重名率暴增。因此今天韩国人的身份证上仍然会标注汉字。通常汉字名只有本人和亲友知道,所以很多韩国明星被介绍到中国时,真名都被写错了。比如演员“林允儿”本名“林润妸”,球员“孙兴民”本名“孙兴憨”。都是因为这些汉字在韩语里同音,所以翻译时找错了字。

“方块字”里画圆圈

这能算方块字吗?估计很多国人看到当今朝鲜、韩国的文字,都会有这种感觉:结构上看,勉强也算方块字;可笔画部首,则高度“几何”化,圆圈尤其众多。所以粗看像汉字,细看却完全不认识。

实际上,韩文的每个小方块,都是由表音字母拼合而成——与其叫“方块字”,不如叫“方块拼音”。韩文字母亦由简单笔画构成,却自成体系。其拼写方式也与我们的汉语拼音不同:不是在一条直线上从左往右拼写,而是把声母、韵母像偏旁部首一样,组合成“类汉字结构”。通常声母放在“字”的左、上部分,韵母放在右、下部分。其中圆圈有双重含义:如果碰到an、ong之类元音开头的单词,就在左上画个圆圈,表示无声母;圆圈若出现在“字”的下方,则读作后鼻音ng。所以韩文里才会有那么多圆圈,而且总出现在每个“字”的起笔和收尾处。

国王造字为庶民

韩文的笔画和布局,明显受到了汉字影响。然而其字母的写法和读音,却又与汉字无关。这种文字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先看看历史上朝鲜半岛与中国的文明交流。

朝鲜半岛史前就有人类族群居住。但最早见诸记载的政权,是中国移民建立的古国“箕子朝鲜”(相传为殷商后裔箕子所立),至汉朝初年疆域大致覆盖半岛北部。东汉时半岛南部则有“三韩”部落联盟,其中的“秦韩”也自称来自中国,当初为躲避秦朝暴政渡海而来。今天的朝鲜和韩国,国号便分别来自古朝鲜和古三韩。公元3、4世纪之后,朝鲜半岛不再由中国移民主导,高句丽人、日本人、女真人、蒙古人等众多东北亚族群,开始在此轮番登场。复杂的族群来源,最终融合出了独特的语言——现代韩语(朝鲜语)在语法和语序方面,与日语、蒙古语非常相似;但词汇方面,却有高达近70%的汉字词。

汉字在古代东亚是文明的象征,因此从先秦一直到明代的约两干年里,朝鲜半岛的统治阶层都独尊汉字与汉语文言文。与此同时,基层民众却难有机会学习汉字,更别提掌握汉语语法和读写文言文了。

1392年,“李氏朝鲜”立国,随后统一半岛,明清两朝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李朝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深感民众不便,想要创造一种简单易学的新文字。他多次派学者前往明朝修习音韵学,又受蒙古文等表音文字启发,最终在1443年大功告成。新文字称“训民正音”——教导民众正确发音。顾名思义,这是一种表音文字,共有28个字母,号称“聪明人一早上就能学会,笨蛋最多也只要10天”。民众可以用它记录谚语俗话,因此也叫“谚文”。据学界评估,朝韩的谚文确实是全东亚最容易学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独立起源的文字。

学谚文就是“爱国”

尽管由国王亲自主持发明,谚文颁行却并不顺利。官员和学者激烈反对,认为抛弃汉字等同于失去文明。故此谚文没能成为李朝官方文字,只在民间文学和私人信件中流传,或作为小孩学汉字时的音标。

几百年过去,时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中国被迫承认朝鲜独立。继而到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从此在朝鲜半岛,汉字的地位开始动摇。这段时期,官方逐渐弃用汉语文言文,转而推崇韩语:借入的汉语词还是写成汉字,而韩语原生词则写成谚文,这被称为“汉谚混写”。

日本统治后期,强行推广日文,禁止学习谚文,激发了民众的反感。而日文中也有大量汉字,这让汉字在代表中国影响之外,又叠加上日本侵略的表征。相形之下,谚文则成为本土民族文化的象征,学、用谚文也成为抗日爱国的表现。

1945年日本战败,朝鲜半岛摆脱殖民统治,随即又分裂为南北两国。北部的朝鲜于1949年废除了全部汉字;南部的韩国虽保留“汉谚混写”,但开始逐年减少汉字,尽量将所有汉字词也写成谚文。到20世纪末,汉字已基本退出了韩国人的日常生活,谚文成为整个朝鲜半島的官方通用文字。

(余灵秀荐自《博物》)

猜你喜欢
方块字韩文韩语
结合汉字特点开展汉字教学的实践探究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文提要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小香蕉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以《综合韩语》课程为例
新时代,新童谣
高层建筑结构的审计要点
巧教巧学中国“方块字”
韩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