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与审计价值提升研究

2023-12-06 10:21周晓慧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34期
关键词:价值增值内部审计

周晓慧

摘要: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组织增加价值,要实现该增值目标,审计的后续整改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同等重要,两者应同步执行。须将推动审计整改视为常规监督工作的关键环节,并把审计结果纳入干部的评价、选拔、奖惩标准中。对于整改不积极、表面整改或伪造整改的行为,必须采取严格的问责措施。创造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结果并推动其转化和运用,是实现内部审计功能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质量和水平是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程度的重要体现。但受审计工作机制影响,内部审计成果一直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审计成果未被利用或利用打折扣,削弱了内部审计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文章分析了形成内部审计产品价值的核心要素,并提出有效发挥审计价值的思路。

关键词: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价值增值;审计产品质量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审计工作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面临新任务、新要求。中央对依法治国进行顶层设计时,将审计纳入国家八大监督体系之中,强调“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面对新常态、新要求,内部审计必须创新审计理念,以新的方式和新的价值定位履行“免疫系统”功能,积极探索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机制和路径。2018年审计署11号令新增了审计结果运用内容,对加强审计整改、促进审计结果运用等做出明确规定。这些新规定新要求,为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内部审计中,要提高政治站位,为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持,要把讲政治贯穿审计工作始终,要以方法论指导审计工作实践。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学习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六个坚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和守正创新,掌握运用好方法论,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多项审计政策法规,为内部审计工作奠定了政令保障和法治基础。2023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而言就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做到三个“如”,内部审计也要一以贯之。一是审计工作需强化其政治敏锐性,确保团队的指导方针得到准确、深入和全面地执行;二是审计应无所不覆盖,确保对所有掌握和使用国资的单位进行全面、持续地审计监控,构建持续、动态的威慑力;三是审计应坚持法律准则,进行深入研究和执行,展现决心和能力,形成经济监督的精英团队,并与其他监督机构建立紧密合作,达到监督效果的最大化。文章指出,内部审计的核心价值(即为机构创造额外价值)取决于审计的实际成果及其如何被运用。审计的增值功能不仅与审计成果的质量有关,更与审计成果如何被执行紧密相关。在深入探讨内部审计成果价值的含义后,下文还对审计成果如何被运用进行了探讨,并为更有效地运用内部审计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思路。

一、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是内部审计价值核心所在

近期,企业管理中的内部审计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其独立与权威性的增强,对审计成果的应用变得尤为关注,其审计的价值也在逐步升高。它借助一套系统且专业的方式,对风险控制和治理流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完善,助力企业向着既定目标迈进。为确保审计任务的卓越展开,我们需调整思维、更新观点,深入执行“五个发展”的方针和管理层的方向,聚焦主要矛盾、核心问题。

内部审计的核心是采用宏观、整体的方式来识别、探究并解决问题,确保审计修正的实际执行,进而助力管理优化、风险预防及效率提升。审计建议与审计报告不仅是审计部门的工作成果,还是其价值的主要展现。确保问题的纠正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都应受到同等的关注。需要将鼓励审计整改纳入常规的监控体系,并将审计的结论作为对员工评估、职位调整及激励措施的关键依据。对于那些在整改上表现不积极、整改不当或假整改的,应该采取严格的问责措施。

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产品,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智力成果,是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活动信息、审计发现、结论及意见的真实体现,也是内部审计机构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参谋的重要手段,对于确认企业经营管理绩效、评价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结果、持续改善管理和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全面地评价,对被审单位成绩进行审核和评价,同时要聚焦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着力揭示和查处重大问题和重大风险,根据审计认定的事实,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既要肯定成绩也要如实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存在的问题,依据权责一致的原则,结合领导干部的任务分配及相关问题的前因后果、历史背景、决策流程和其在事件中的实际作用,确定其应承担的直接或上级责任;也要明确前任和现任领导间的责任差异。在进行审计评估时,要将领导在改革进程中因经验不足、尝试探索中产生的瑕疵与故意的违纪违法区别对待;要将在尚未受到上级明确禁令前的探索失误与被明确告知后仍违反规定的行为区分开来;还需将出于促进发展的非故意失误与追求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别开来。这三者是需要明确区分的。确保遵循事业优先、务实、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在纠错中进步的原則,鼓励领导干部探索新方法,保障其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创新性。经综合分析研判,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精准画像,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其履职尽责。

要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审计提出问题、出具审计报告只是第一步,后续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成果应用,也是审计监督工作最终的落脚点。

二、内部审计成果运用面临的困难

多年以来,一代代审计人的开拓创新,倡导审计工作要抓大放小、确保高效完成各项工作;要聚焦影响组织改革调整、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突出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做表面文章,做好审计计划、审计方案,找准问题根源,扎实完成各项任务。充分使用信息化、大数据资源,审计效率效果显著提升。但是,审计成果利用率不高一直是影响内部审计价值发挥的一个难题。经系统分析发现,内部审计成果运用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整改落实只做表面文章

审计整改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往往因为内部审计问责和追责机制较为薄弱,相关管理制度缺失或执行不严,导致审计结果利用不充分。

部分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由于承担着经营压力,重绩效指标而轻风险管控,重经营业绩而轻管理合规,对内部审计持有较高的戒备心理,更甚者出现应付或抵制心理,其认为审计是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和负担。对审计结论消极应对甚至否定,更多地强调造成问题的外力因素和客观环境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成果的运用显然是困难重重。另外,存在后任领导干部认为有些查出的问题是前任领导造成的,抱有“新官不理旧账”心理,推卸责任,不敢担当,不敢较真碰硬,导致历史顽疾永存,成为屡审屡犯的老大难问题。

(二)内部审计的产品缺乏“精品”,转化应用受到限制

内部审计是一项需要具备高度洞察力和判断力的任务,其中涉及的审计成果通常带有主观性。只有高品质的审计结论才能确保其被有效地运用。正如劳伦斯·索耶指出的那样,“审计的成果如果不被采纳,那么它实际上等于白做。”低质量的审计不仅无法为公司带来价值,反而可能引发审计上的风险,或直接导致审计失误。目前,很多内部审计专员的知识背景并不广泛,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当今复杂的业务发展要求仍有距离。大部分的审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观念上,尚未适应从增加价值的视角去看待和处理审计对象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他们的审计观念与当前的需求不同步,没有真正理解到内部审计既要监管也要服务的双重任务,以及审计增值的关键所在。其次,关于审计的关键人才,他们在财务方面的知识可能很丰富,但在业务流程、技术应用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却知之甚少,而且往往缺少实际操作经验。这导致他们的审计报告无法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提供的审计建议也过于笼统,缺乏实际操作指导。这种人员的业务能力问题妨碍了审计成果的有效应用,影响了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效能,进而降低了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三)缺乏审计成果运用的保障机制,成果运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履行契约责任并对其进行确认。若审计结果未受到法律的约束与监管,选择性使用审计成果会引发道德风险和错误的选择。这可能削弱内部审计的权重和公信力,使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得不到及时处理。这样的循环不仅降低审计的实际效果,而且对审计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同时,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和审计成果应用,要充分利用联合监督力量。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成果应用和问题整改方面的联合联动浮于表面工作,未形成实质联合发力,未形成监督成果资源共享。

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创造力

内部审计价值要通过审计成果切实运用来实现,而有价值的审计成果能否被运用,取决于管理者是否重视和落实。要把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审计整改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主动担当,切实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要把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范围,要把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建议落到实处。

(一)主动争取领导重视,营造审计结果运用的良好环境

强化内部审计的环境并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确保审计效果的关键。为此,需要从优化公司的治理框架开始,加固内部审计的制度架构并增强其公信力。公司高层应直接负责内部审计,并引入总审计师角色。确立一个清晰的审计问题报告流程,确保定期向最高管理层反馈。对于与审计结果相关的重要事宜,如问题的整改、不当行为的处理和非法行为的移交,应及时上报给党组织和最高管理层。构建一个有利于审计实施的环境,并获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

(二)固化流程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

内部审计要加强对审计结果运用的归纳总结,通过流程固化,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第一,要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整改措施落地,深入推动整改到位,决不能大事化小、敷衍应付。被审单位要认真制订整改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具体的措施和时间进度,要按期完成并报送材料。审计整改报告及支撑材料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于报告中反映的共性、典型问题,要避免就事论事,要举一反三,形成长效机制。第二,要确立和完善审计识别问题后的整改措施和流程。审计部门应深入研究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策略和特性,并努力确立包括审计问题整改的责任制度、整改的监管检查流程、审计整改的协同协作流程及审计问题的上报处理流程等持续的整改方法。第三,确保整改的责任明确,增强整改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实施审计整改的明细核查与对照制度,明确审计对象及相关部门的整改职责和执行时间限制,并加大追踪和监督的强度。

(三)加强审计质量管控,切实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层次和水平

审计的质量对于整个审计领域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审计质量,需要从监管和提供服务的双重视角进行。关键在于严格遵循风险为导向的原则,基于对风险的评估来制定审计策略,并准确选择要审计的内容。在审计开始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预审工作,明确审计策略,并在审计过程中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实施“质量关卡”机制,只有当一个阶段的质量得到确认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确保审计结果的优质。

高标准的审计结果是其有效应用的基石,审计的成果质量直接取决于内部审计团队的能力。因此,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发展是关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团队实力,如经验分享、不同职责的交替等。此外,审计员也需要主动改变其审计思维方式,追求真实和实际。确保“内部审计不只是一个监控机制,更多的是评估和提供建议”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审计任务。

(四)突出信息技术应用,促進内部审计价值充分发挥

内部审计须高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增强审计成果的水平,并着手构建审计改进跟踪及审计成果运用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成果的应用范围和层次,应当加强信息研究和共享。在数据浪潮中,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能够显著提高审计效果的应用转换速度。信息科技的广泛利用为内部审计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特别是在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和融合上,赋能了审计效果的深化发掘。

企业应当高效融合业务、合规风险及审计内部系统,通过创建一个审计信息数据库来即时分享相关数据,确保审计成果的流畅应用;视审计成果为信息管理的核心部分,持续将其纳入审计问题的资源库,按照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形成审计分析框架,不断优化审计成果的应用效率。这使得企业可以从公司治理、策略设计、高级制度设置、内外部情境及增强内部审计的质量、表现和能力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审计成果的整体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多次审查带来多重效果和多种用途的目标。

(五)强化协同监督合力,共促成果有效运用

企业应建立健全各监督部门的互通互助机制,形成整改合力。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与纪检监察、党委、人事等其他监督力量的沟通、配合、协作,获得组织资源的支持,建立信息和成果共享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重要问题联合整改验收等工作机制。切实把审计成果用到实处,与各监督部门实现优势互补。

为加强审计的影响力,必须构建审计整改的问责和考核制度。那些在审计整改上表现不尽如人意的部门和人员,其行为将影响其考核结果,进而对其提拔、激励与处罚产生影响。为确保审计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需对关键问题进行持续监测,随时实施“审计回头看”策略,确保问题得到全面处理。内审部门的领导须时常实施复查策略,并公开审计整改进展,对需要进一步改进的被审计部门提出有效建议并监督执行。若有部门未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整改或整改效果不佳,应予以适当范围内的公告批评。若某部门对审计整改态度消极、迟迟不改或多次犯错,需要与该部门负责人进行面谈。如导致严重后果或损失,必须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参考文献:

[1]倪良辉,许宝,杨凤,等.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内部审计增值路径探析[J].中华会计学习,2011(09):40-43.

[2]鲍国明.推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促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20(01):4-11.

[3]郭瑞娟.加强内部审计成果应用的建议[J].审计观察,2020(12):49-52.

(作者单位: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价值增值内部审计
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构建研究
内部审计:基于监督的增值功能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增值型内部审计初探
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
基于“免疫系统”论视角构建内部审计促进商业银行价值增值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