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顶 赵茜 高磊 刘进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指因冠脉血管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者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心脏病,简称冠心病[1]。近年来,CHD 临床表现较以往有明显变化,不典型病例及无症状者所占比例较以往明显升高,导致CHD 的诊断难度增加、漏诊率增大。因而寻找能够协助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且操作便捷的生物标志物,以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医疗风险,成为近年来医疗工作者研究的方向。所选生物标志物首先必须具有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其次所选取的生物标志物应无显著个体差异,且稳定性、重复性强,能为受试者所接受。其中sST2[2-3]及NLR[4]因符合上述要求且在CHD 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等方面作用突出,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检测患者sST2 及NLR 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预测CHD 患者中的意义及其与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从而帮助早期识别CHD 患者,并通过尽早干预治疗,延缓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降低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选取2020 年5 月至2021 年10 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HD 的患者196 例作为研究对象(CHD 组),其中男100 例,女96 例,平均年龄(61.19±5.89)岁;CHD 组又分为:①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共56 例,其中男32 例,女24 例,年龄(61.50±6.72)岁;②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共76例,男40 例,女36 例,平均年龄(60.73±5.63)岁;③稳定型心绞痛组(SA),共64 例,其中男28 例,女36 例,平均年龄(61.45±5.46)岁。选择同期因胸痛来本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脉病变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7 例,女53 例,平均年龄(59.01±9.76)岁。纳入标准:因胸痛就诊于本院心内科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CHD 分组依据《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5],SA 分组依据2018 年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6]。排除标准:①冠心病合并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等;②合并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或免疫、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临床资料收集
记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身高、体重、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体重/身高2(kg/m2),常规生化指标采用贝克库尔特有限公司AU5811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血肌酐。采集生化指标的血液标本前需至少禁食8 h 以上。
1.2.2 检测方法
入组患者立即抽取肘静脉血,一份用普朗医疗XFA6100 血液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NLR 值;一份予以15 min(3 000 r/min,半径为50 mm)离心处理,在无溶血的情况下分离上层血清,将获得的血清置于-80℃冰箱以备检测,所有样本同一批次完成。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sST2 蛋白水平,参考值为0~35.0 ng/mL。
1.2.3 冠脉造影分析
入组患者均采用贾金斯(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Gensini 积分法[7]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赋予基础评分,冠脉血供评分为每一支冠状动脉的基础评分乘以系数的值,各病变血管得分总和记为该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总评分。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评价方法:根据造影结果,任一支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主要冠脉记为冠脉病变血管,其中左主干病变记为两支(其与前降支或回旋支病变不叠加,最多记为2 支),左前降支(含主要对角支)、左回旋支(含主要边缘支)、右冠病变(含后降支和左室后侧支)各记为一支。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S正态性检验或直方图检验计量资料的正态性,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资料以分位数表示,通过Mann-Whitney U 检验或K-W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n(%)表示,通过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 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独立预测因子,并通过ROC 曲线对影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吸烟率、低密度脂蛋白、sST2、NLR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BMI、高密度脂蛋白、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血肌酐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HD 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information and laboratory indicators between CH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n(%)]
表1 CHD 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information and laboratory indicators between CH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n(%)]
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低密度脂蛋白、sST2、NLR 均纳入二元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sST2、NLR 为CHD 的独立 预测因 子(P<0.05)。见表2。
表2 影响CHD 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Table 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CHD
sST2、NLR 水平在CHD 各组间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ST2、NLR 水平均在AMI 组>UA 组>S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sST2、NLR 在CHD 各组间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ST2 and NLR levels among CHD groups
sST2、NLR、二者联合预测CHD 其AUC 为0.91,灵敏度为83.70%、特异度为93.00%,优于单一检测(P<0.05)。见表4、图1。
图1 ROC 曲线Fig. 1 ROC curve
表4 sST2、NLR 及二者联合诊断CHD 的诊断性能评价Table 4 Evaluation of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sST2,NLR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n the diagnosis of CHD
Spearman 相关性显示:sST2(r=0.73)、NLR(r=0.44)的水平均与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
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CHD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对CHD 的诊断及治疗,虽然临床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该病目前仍是老年人死亡因素中风险率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众多研究证实多种炎症标志物[8]与CHD 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其中sST2 及NLR 成为临床工作者近年来研究的方向。
ST2 主要包括4 个亚型:跨膜型ST2(ST2L)、可溶性ST2(sST2)、跨膜变异型ST2V 和ST2LV。sST2 具有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作用,其机制如下:Th1 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管腔狭窄[9]。而Th2型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心功能。IL-33/ST2 通路可诱导Th1 向Th2 转换,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同时减少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内皮的损伤,并阻抑不稳定性斑块的形成[10]。并改善心功能[11-12]。sST2 作为一种诱饵受体与IL-33 结合,竞争性抑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的IL-33/ST2 通路,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并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3]。
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参与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起关键作用。中性粒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在炎性反应刺激下可分泌引起血管壁变性的炎性介质,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破裂,加重血管炎性反应,并反馈刺激中性粒细胞增值;淋巴细胞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参与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当血管炎症反应刺激时,人体的肾上腺分泌大量内源性皮质醇,抑制淋巴细胞的生成,相应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水平升高[14-15]。因此NLR 在CHD 的发病、进展与恶化过程中起着显著促炎作用以致加重斑块破裂、脱落,甚至导致AMI 的发生,或可成为CHD 的炎性标志物。
本研究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低密度脂蛋白、sST2、NLR 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将相关因子纳入二元Logistic 分析进一步分析显示,结果显示sST2 的OR 为1.16、NLR 的OR 为4.75,二者均可作为CHD 的独立预测因子。应用ROC 曲线表明二者对CHD 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sST2 价值大于NLR,二者联合AUC 为0.91 预测价值最高。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中,sST2、NLR 的水平与Gensini 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3、0.44,sST2 又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本研究中两个因子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对于CHD 的预测价值及严重程度评估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临床价值,二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高于任一单一指标。由此可见血清sST2、NLR 因子可作为CHD 新的预测因子,可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方向。本研究可能受限于地理、环境、人群等影响,难免存在一定的差异,今后仍需大量研究证实。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对受试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进一步探究sST2、NLR与CHD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