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回避疗法在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中对生长发育状况产生影响的研究

2023-12-05 06:06:36杜翠云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22期
关键词:奶粉过敏婴幼儿

杜翠云

(高密市人民医院儿保科,山东 潍坊,261500)

近些年,受生活环境改变、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因素影响,食物过敏性问题引起广泛重视。食物过敏是食物进入人体后,机体对其产生的一系列异常免疫反应,会引发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部分身体组织发生损伤,其中以牛奶蛋白过敏现象较为常见[1-2]。牛奶蛋白过敏症(CMPA)是好发于婴幼儿群体的常见食物过敏疾病,是指人体对一种或多种牛奶蛋白质发生的免疫学反应,最常见的致敏原是α-酪蛋白、β-乳球蛋白,且还有研究提到,大部分母乳中含有β-乳球蛋白,可见完全母乳喂养存在一定的CMPA发生风险[3-4]。CMP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腹泻、呕吐、荨麻疹、哮喘、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等,轻重程度不一,会对婴幼儿健康成长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需要尽快接受诊疗。当下对于CMPA缺乏特异性辅助检查及治疗药物,且既往所采取的益生菌疗法也并未能达到理想疗效;食物回避疗法干预是临床一种有效干预手段,主要应用于儿童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中,其同时也是当下常用的替代喂养方案[3,5]。本研究以2021年2月—2023年2月高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CMP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食物回避疗法对CMPA患儿症状改善及营养发育的影响,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高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CMP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1个月~2岁,平均年龄(1.33±0.42)岁;出生体质量3.12~3.69 kg,平均体质量(3.38±0.15)kg;发病日龄3~7 d,平均日龄(4.05±0.13)d;22例患儿有皮肤症状,18例患儿有呼吸道症状,19例患儿有消化道症状,10例患儿有全身症状。研究组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3个月~2岁,平均年龄(1.36±0.45)岁;出生体质量3.12~3.72 kg,平均体质量(3.31±0.19)kg;发病日龄1~7 d,平均日龄(4.01±0.15)d;24例患儿有皮肤症状,15例患儿有呼吸道症状,21例患儿有消化道症状,12例患儿有全身症状。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儿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了高密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CMPA诊断标准[6];②开展牛奶回避试验支持牛奶蛋白过敏;③年龄28 d~2岁。

排除标准:①检查结果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存在感染性肠炎患儿;②存在器质性疾病患儿;③合并呼吸道感染疾病或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患儿;④不配合研究者;⑤中途意外身故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全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全母乳量>80%)。

研究组接受饮食回避法,对患儿实施饮食回避6~8个月,试验期间运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对其进行混合喂养,仔细观察患儿喂养状态,若评估患儿CMPA症状相对严重可适当将替代方式喂养延长12~18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生长发育:观察两组患儿喂养前及干预2个月后身长、头围及体质量变化。②症状缓解时间:观察两组患儿过敏症状缓解时间,包括皮肤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③生化营养指标:喂养前和干预2个月后在空腹状态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2 mL,3 000 r/min离心5 min后,取上层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BIOBASE(生产企业:济南泰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析两组患儿喂养前后前白蛋白(PA)、血清铁蛋白(SF)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描述,结果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描述,结果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喂养前,两组患儿身长、头围、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2个月后,两组患儿身长、头围、体质量均有增加,且研究组患儿身长、头围、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注:与同组喂养前比较,*P<0.05。

体质量(kg)喂养前2个月后喂养前2个月后喂养前2个月后研究组4462.16±1.4670.39±1.43*40.46±0.4945.15±0.70*13.42±0.1119.73±0.26*对照组4462.11±1.4367.13±1.56*40.41±0.4343.28±0.49*13.46±0.1516.37±0.19*t 0.162 10.2180.509 14.5171.426 69.211 P 0.872<0.0010.612<0.0010.157<0.001组别例数身长(cm)头围(cm)

2.2 两组患儿过敏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过敏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过敏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周)

表2 两组患儿过敏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周)

症状组别例数缓解时间tP皮肤症状研究组242.31±0.3710.684<0.001对照组223.62±0.46呼吸道症状研究组152.09±0.357.397<0.001对照组183.51±0.67消化道症状研究组212.19±0.526.409<0.001对照组193.51±0.77全身症状研究组122.12±0.626.141<0.001对照组103.67±0.55

2.3 两组患儿生化营养指标比较

喂养前,两组患儿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2个月后,研究组PA、SF、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生化营养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儿生化营养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喂养前比较,*P<0.05。

血红蛋白(g/L)喂养前2个月后喂养前2个月后喂养前2个月后研究组44113.26±3.42219.16±6.42*7.69±0.7614.13±0.46*91.28±4.18107.16±8.25*对照组44113.22±3.46205.11±4.18*7.73±0.7713.28±0.33*91.22±4.15101.16±5.13*t 0.056 12.1650.245 9.9590.068 4.097 P 0.957<0.0010.807<0.0010.946<0.001组别例数PA(mg/L)SF(μg/L)

3 讨论

CMPA与当下生活环境、单一饮食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婴幼儿时期饮食较为单一,主要来源是牛奶蛋白,进而增加CMPA发生风险。作为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CMPA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对于婴幼儿而言是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CMPA发病主要以3个月内患儿为主,若存在过敏现象会导致一系列症状,且婴幼儿消化道屏障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育至成熟约为6个月,过早暴露于过敏原下是儿童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重要的潜在危险因素,一般患儿预后良好,多在4岁时左右耐受。但王文妤等[7]的研究中提到,CMPA病程正在发生改变,病程趋于迁延,过敏体质及过敏家族史是CMPA高发危险因素,需要积极加强干预。患儿发生CMPA后会有胃肠功能紊乱、拒奶、慢性咳嗽、反复湿疹等症状,会累及机体多个脏器功能,且因婴幼儿消化道屏障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黏膜通透性较高,肠壁结构松弛等问题,接触大量抗原后会对肠黏膜稳定性产生影响。再加上婴幼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胃肠黏膜发生免疫炎症反应,会有出血、腹泻等情况发生,会导致婴幼儿健康成长营养风险加剧,甚至引起生长障碍或威胁患儿生命健康,还会并发各种情绪行为问题,表现出喂养困难、偏食、哭闹、睡眠不安等,增加CMPA患儿家属养育焦虑负担,故而需要临床医护工作者加强对CMPA的重视[8-9]。

针对CMPA的首要干预措施为脱离过敏原,不得喂养牛奶糊、燕麦糊、去乳糖配方等食物。一级预防营养措施主要有母乳喂养、低敏婴儿配方奶粉、母婴营养补充剂、推迟婴儿引入固体食物时间为主,其中低敏婴儿配方奶粉是食物回避激发试验中常用干预方法,当下主要有4种用于治疗CMPA的配方奶,包括豆奶配方、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氨基酸配方,本研究选择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混合喂养干预,氨基酸奶粉全部由氨基酸构成,婴幼儿吸收后能够自行合成蛋白,可降低过敏发生率,而深度水解蛋白奶粉主要是通过水解酶和温度改变过敏原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及表位顺序,在充分保障脂肪与碳水含量不变的前提下成分、口感更加贴近母乳,能有效缓解患儿过敏症状,为患儿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10-11]。本研究结果表示,喂养2个月后,两组患儿身长、头围、体质量均有增加,且研究组患儿身长、头围、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食物回避疗法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患儿体格发育成长。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分子量小,致敏性低,不含有任何的肽链片段,能够为患儿成长发育提供双重保障,促使患儿头围、体质量、身长恢复到正常水平。充分重视到回避食物疗法应用能够为婴幼儿生长发育提供足够能量,改变患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过敏性症状,改进患儿就诊时发育落后表现并追赶、超越正常儿童,对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12]。

在营养配方奶粉中,水解蛋白奶粉是在普通牛奶中加入特定的蛋白酶,将牛奶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和肽,降低蛋白抗原致敏性,以此来治疗牛奶过敏情况,但这种配方存在微量变应原,部分患儿可能会存在无法耐受的情况;豆蛋白在机体血液循环中相对含量较低,若长时间应用豆蛋白也可能会让患儿产生豆蛋白过敏反应,无法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且因大都还会产生胀气不良反应,一般不推荐CMPA患儿使用豆蛋奶粉;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过敏现象,确保患儿正常发育,但口感苦、价格高。可见单一应用一种配方奶营养支持干预存在一定不足。实施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混合喂养治疗,能够有效弥补单一喂养方式存在的不足,且不含肽段及变应原,能够有效避免患儿发生过敏反应,且氨基酸配方奶粉的应用还能有效改善患儿消化道症状,该营养支持方式应用后有助于缓解患儿牛奶过敏症状[13]。本研究结果表示,研究组患儿过敏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予以食物规避后,患儿肠黏膜屏障得以修复,胃肠道症状得到改善,更利于营养吸收,也有助于改善患儿其他症状,利于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儿生化营养指标PA、SF、血红蛋白水平均有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治疗有助于促进患儿健康成长。这可能是因为食物回避疗法中,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为蛋白质降解后的肽链,仍旧保留一定的免疫原性,而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是肽链水解后的游离氨基酸,吸收效果好,能作为抗原进一步刺激并活化体内诸多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有助于提高患儿机体免疫水平,提高抗过敏治疗效果,治疗因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肠黏膜充血水肿及炎症情况,促使患儿机体铁吸收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从而有助于提高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利于患儿生长发育[14]。本研究尚有不足,如研究样本数量少、随访追踪调查时间短、缺乏不良反应观察及免疫指标观察等,今后将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CMPA好发于婴幼儿阶段,反复过敏原刺激会引起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症状复杂,会对婴幼儿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采取食物回避疗法进行干预能快速缓解患儿过敏症状,同时还能让患儿获得正常的生长发育,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奶粉过敏婴幼儿
过敏8问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34
你应当知道的过敏知识
你对过敏知多少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奶粉危机
妹妹的奶粉钱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健康管理(2017年4期)2017-05-20 08:17:06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0:48
你家奶粉只能冲着喝?这些妈妈们把奶粉做成了这个样子!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06
人为什么会过敏?
好孩子画报(2016年4期)2016-11-19 08: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