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德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的五个维度

2023-12-05 02:26任唯秀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9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

任唯秀子

[摘    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基于学生心智还未成熟的发展特点,班主任要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引领者,班主任通过缔造德育氛围,渗透生活思考;制定德育作业,突出生活色彩;拓展主题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巧用生活场景,引发积极导向;搭建社会平台,延伸生活德育打造生活化德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的五个维度。引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建立正确的德育价值观念,随时随地见知见行,在生活中逐步让学生实现从思想转向成行为、把理论内化为实践的序列化连接,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并以此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生活化德育;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难以控制,对他们进行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引导至关重要。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善于开展生活化的活动游戏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价值观念,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陶冶情操,在真实活动中感悟成长。

较之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生活化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将德育育人价值融入到生活中,更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知,降低他们敷衍的态度和消极的行动心理。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具备更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培育优秀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情感价值观念,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氛围中体验成长,挖掘学生的生活潜能,有效地提升了德育效果。

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缔造德育氛围”“制定德育作业”“拓展主题活动”“巧用生活情境”和“搭建社会平台”五个维度,阐述生活化德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缔造德育氛围,渗透生活思考

校园环境是体现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氛围,让师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感受德育的丰富内涵,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助力学生培育健全向上的人格,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应充分发挥环境的浸润作用,努力缔造德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生活思考。

学校可以在教学楼墙体上张贴精心挑选的经典美德故事宣传画,在楼梯上张贴经典美德格言的图片,在走廊建立“美德”长廊,传播校园里发生在身边的那些动人心弦的美德故事,让学生更加系统直观地了解相关德育内容,不知不觉接受优秀品德的熏陶。

为了更有效地开拓学生的德育视野,笔者组织了全班学生一起通过缔造完美教室的活动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布置班级环境,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寻找美德故事、美德格言警句,通过制作手抄报、经典美德故事漫画、手工书签等,共同携手缔造美好的班级德育氛围。

德育不仅仅是讲大道理,同样也具有诗意睿智的文艺气息。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晨诵活动让学生徜徉在溢满美德的文字世界里,在诗意中带领学生坚定理想,促进其思想认知和行动的转变。班主任可以善用小学生摘抄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摘抄一些格言警句,让这些意义隽永的词句激发学生心中的正能量,激励学生将正向思维转化到实践行动中去,让学生的生活和内心更加充实丰盈。班主任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缔造德育氛围,让美德焕发生机活力深深扎根学生的心中。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班级形式票选每月德育之星,鼓励学生做到自省、自律、自尊、自强,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增长其知识见识,培养其奋斗精神,增强其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德育氛围,塑造良好品格。

二、制定德育作业,突出生活色彩

德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生活。班主任要学会将德育工作看作一个整体,首先通过制定一个总体校本德育课程,随后再根据不同阶段目标进行细分并划分成不同板块,采用分年级的形式,由班主任引领学生学习校本德育课程,这样才能展现指向清晰、重点突出的特点。基于学生个人发展的差异,班主任在班级实施具体德育课程时,要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制定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的德育作业清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班主任可以根据细分的德育课程来制定不同阶段的德育作业,将德育作业目标划分为思想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家庭情感关系、同学人际交往、家国文化视野等板块内容,每个板块内容具体细分,每个阶段抓1~3点重点培养。比如在日常行为习惯培养中,班主任可以具体细分为个人礼仪、行为文明、遵守纪律、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班主任根据细分内容带领学生参加“90天习惯养成活动”,引导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自我规范教育,通过在生活中完成一项项德育作业,让“德”扎根学生心灵,让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不良行为改正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切实监督,精准把握,在关注学生身心现状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步步层次渐进。比如,班上有些学生平日里动作粗鲁、爱爆粗口,班主任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予以实时监督。班主任通过精心制定德育作业,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体验真善美,把德育渗透入日常生活的每一细节。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为了有效提高德育作业的效果,班主任还可以采取一对一帮扶政策,互相监督共同发展,将行为表现较为良好的学生和行为表现不太好的学生结为帮扶小组,不仅在学习中给予帮助,还要在生活中时刻监督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学校活动,积极完成德育作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帮助其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一对一帮扶政策可以有效加深班級内部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拓展主题活动,丰富情感体验

德育是一场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作为班主任不仅要让学生深刻了解这些意味深长的道理,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把这些德育观念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重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在实践中成长。高效拓展主题活动可以让班主任实施的德育工作内容更加丰富,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上实践,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获得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周升国旗、少先队课、主题班会等活动平台,结合雷锋日、劳动节、节能宣传月、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德立则人立,班主任要紧紧以学校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健全班级管理育人制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让活动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在“三月学雷锋月”主题活动中,班主任设计了“学做追锋少年”主题实践活动,首先在班级内部营造“学雷锋”氛围,开展主题班会,为学生讲述了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美德故事,引导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续航“雷锋事迹”,通过讲雷锋故事、学雷锋日记、唱雷锋歌曲、学雷锋手抄报、画雷锋黑板报等形式走近雷锋同志,去追寻雷锋足迹,学习雷锋精神。班主任还应带领学生学习《雷锋日记》、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观看动画片《雷锋的故事》,阅读《向雷锋叔叔学习》《山羊回了家》等绘本故事,让雷锋精神深入学生心中。各中队还深入开展以“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为主题的“四个一” 教育活动,号召学生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班主任组织学生积极响应学雷锋号召,利用中午、课间等休息时间擦宣传橱窗和清理花坛里的垃圾,用实际行动美化校园;同时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利用周末周日时间走进社区,铲除社区的小广告,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为社区居民服务,体验“学习雷锋,服务他人”的快乐,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在“节能宣传月”主题活动中,班主任在班级内开展了“绿色低碳,节能先行”的主题班会,向学生们讲解身边的节能小常识,普及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号召学生们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向家长宣传并践行“节能降碳”的意义。通过主题班会,学生们知道了绿色低碳生活的切实意义,学到了如何垃圾分类和节能减排,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一粒粮食做起,争当节能减排小达人。为了响应班会主题,班主任还可以号召学生们开展“光盘行动”、“节能行动”,有效增强他们的绿色环保低碳理念,提高他们节能先行的环保意识,努力营造践行绿色生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校园氛围。

生活化的德育活动可以让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更具温度和人性化。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的真理,帮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学会为人处世,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自主的环境下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努力争做“四有”时代新人。

四、巧用生活场景,引发积极导向

生活场景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正向发展。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积累生活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深入挖掘德育教育主题以及价值内涵,特别是在纠正学生不良生活习惯行为、改进学生家庭情感关系上,要善于利用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认识到哪些行为是积极的、正确的,对比自己平时的思想行为,鼓励学生通过分析自省,逐渐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优秀的道德品质。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创设“生活剧场”,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知自身的行为特点,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其中的利弊关系。比如对“餐桌礼仪”的教育,班主任可以根据平时食堂里的就餐活动创编情景剧,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短剧剧场是学生A、B、C、D四位学生在饭桌前吃饭,学生A一边吃饭一边和学生B聊天,饭从嘴里喷了出来,学生C和学生D一边吃饭一边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挑到旁边,学生D在盛汤时把之前剩下的一点汤倒在汤桶里。这个小短剧演绎的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情景,每个学生都可能是其中角色之一,这样的生活场景立即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学生们纷纷指出这个情景剧中有哪些行为不符合餐桌礼仪,餐桌文明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习惯,更与一个人的品格形象息息相关,所以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当下的点滴小事做起,做一个讲文明、守规则的时代新人,以此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正向的行为品质。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境,美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剧场”,还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自主创编,大胆演绎,提倡良好行为习惯、弘扬优秀思想品质,以此活化德育课堂。

五、搭建社会平台,延伸生活德育

生活化德育活动不仅只是局限于校园范围内,而是要以班级、校园为活动支点,逐渐向家庭、社区、社会等方面不断发散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家、校、社共同协作的完整育人体系。德育教育的内容较为宽泛,对于小学生来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班主任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将真善美的优秀品质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班主任通过搭建社会平台,从理论到实践,一方面丰富德育工作的途径和形式,另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从社会现象看本质,在润物无声中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让学生真切收获。

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提高德育成效,充分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实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们了解革命前辈的光荣历史,明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红色理想,日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儿童节或重阳节前夕,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社区旁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学生们为老人们带去礼物和慰问品,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做了一顿家常菜,让学生们从小懂得尊敬老人乐于助人。对于学生课外书籍、衣服闲置这一现象,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社区的“课外图书爱心漂流活动”和“旧衣回收”活动,将闲置的图书和干净的旧衣服打包到一起,让这些干净温暖的旧物“漂流”到偏远山区,为那里的孩子带来爱和希望。

班主任要用温暖与爱拥抱学生,不仅引导学生们学会帮助别人,也要善于运用多方社会资源来帮助自己班上的“困难学生”。比如,在了解到班上有很多留守儿童的情况下,班主任要在班级内定期开展心理辅导等关爱活动,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培养亲密感和信任感,引导孩子阳光积极、健康向上地成长。班主任还需积极向学校、社会友好人士发起倡议,对这些孩子开展好书赠送、陪同观影等活动,让爱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总而言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注重生活化德育的主阵地作用,知行合一是生活化德育的重要特色,也是班級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德育,要善于从学生的情感经验出发,立足生活现象和社会热点,实现家、校、社资源的有效整合,不断优化、创新德育教育方式,为班级管理工作注入新的生机活力,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正能量,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促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桂芝.以爱施教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J].师道,2021(08):32.

[2]孙雯.“孩子,拾起你的自信!”——例谈如何帮助学生找回自信[J].名师在线,2022(18):88-90.(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