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蔷 山东省青岛振华路小学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小学阶段,科学这门学科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基点,围绕核心教育理念设计课堂内容和课堂环节,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逐渐形成探索自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机会,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系列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能够根据科学问题来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制定计划、实践探究整体的过程来完成自主学习过程,这样便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针对如何基于科学素养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开展小学科学课堂的重要目标,只有学生具备了科学探究能力,才能够使后续的学习过程更加顺利、高效。同时,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角度来看待各个领域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就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度探究,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让学生围绕具体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测和假设,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计划的制定。通过收集证据、分析证据进行问题的思考,对得出的结论进行解释和汇报,最后再通过总结反思的过程积累经验。
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作用。教师在科学课堂中,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更加快速、高效地掌握新知识、新内容,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自己的理解,促进学生完成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在过去,教师只是通过接受式的学习模式来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这种方式过于死板、枯燥,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会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对知识进行深度的思考与联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局限学生的学习思维,导致学生学过的知识很容易会被忘记。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开展竞猜游戏,让学生通过“猜”的过程展开联想,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灵感,让学生不断开发想象力,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设计竞猜题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这种带有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收获丰富的科学知识,以此有效优化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
例如,教师在讲解第一单元“动物王国 哺乳动物”这节课时,若是教师还是采用过去照本宣科的讲解模式,通过口头讲解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和分类,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会变得十分的被动,无法进行主动的思考和联想。于是,教师可以通过竞猜游戏,以“哺乳动物有什么?”为主题开展游戏活动。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接力的方式来开展游戏活动。在上一个学生说出后,下面的学生不能再重复前一位学生所说的内容。比如,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统一的节奏,用手拍桌子,若是第一个学生说到“哺乳动物里面有什么?兔子。”下一个学生就需要根据固定的节拍说出自己的答案。在这种游戏氛围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习的科学知识来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说树懒,有些学生说熊猫,有些学生说猩猩。这样一来,便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学习思维,使其对科学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时,这种方式能够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跃、生动。面对这样的学习环境,学生会逐渐期待科学课堂的展开,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阶段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对这种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产生较大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一教学手段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来理解文字信息,让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较大的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于是,可以在课下为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合适的主题来进行科学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不断总结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来获取材料和信息,使其通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总结信息的整体过程而实现高效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登上月球”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拓展活动,让学生以“假如要登上月球,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这一主题来查询材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同时能够联系课堂内所学习的内容来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串联,对整体的学习过程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在课下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寻找图片、视频、文字等具体的内容,并让学生将这些内容在班级群内进行分享,在线上平台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自由、轻松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者QQ 群,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同时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之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获取的信息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使其能够通过总结的过程,对知识进行反复的思考,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能够对学习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提交幻灯片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最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幻灯片汇报自己的结果,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让学生能够通过此类活动的展开,提高表达能力和发散科学思维。
对于科学这门学科来说,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重视实验活动的展开,只有通过真实的实践与操作过程,才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让学生能够以科学思考的角度理解教材内所讲述的知识,深入挖掘科学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在课堂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亲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合理的猜测、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实验结果的整体过程来进行科学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和合理分工的过程展开实验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拥有更具互动性的学习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而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方法。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相互带动、互相监督,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强化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灯泡亮了”这节课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的展开来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怎样连接电路来控制灯泡的亮灭?”使学生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在一个小组中,教师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思考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连接方法,让学生通过猜想的过程绘制连接方法,之后再通过验证连接方法的过程来得出结论,让学生思考灯泡亮与不亮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在小组分工的过程中,可以让一位学生绘制所猜测的连接方法,一位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连接,另一位学生记录结果等,使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全面参与到实验活动中,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认识到实验过程的乐趣和作用。之后,再通过总结与反思的过程,将自己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汇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整体实验过程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体现,让学生撰写实验的原理、内容、步骤、结论、感想等内容,这样便能够使总结的过程更加科学、有效,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理解科学探究的整体思路,为后续的学习过程奠定基础,全面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实践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工程实践过程中,使其了解技术与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联系实际生活,根据具体的需要来确定合适的主题,让学生在其中运用科学原理来解决问题,使其逐渐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足够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目标来进行加工制作,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展示一些自制的简单装置或是实物模型,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科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设计制作小台灯”这一单元时,就可以在课堂中展现自己制作的小台灯,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小台灯的组成,教师可以向学生清晰地展示实物的各个部分,并向学生讲解每一个部分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之后,再通过拆卸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小台灯是如何实现照明功能的。通过实物的展示,学生能够打破与教材知识的距离感,让学生通过亲眼观看、亲手触摸的过程拥有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新知识、新内容,使其全面掌握小台灯照明的原理。同时,这种方式能够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确立设计台灯的总体目标,通过设想的过程来制定具体的方案,使其主动地思考如何在停电时让台灯实现照明功能,并可以便于携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会主动地利用工具和材料制作小台灯,并通过反复的实践过程来进行验证和修改,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样便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逐渐形成科学思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有必要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自学的过程中进行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并从中不断地总结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使其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便需要以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为出发点来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并通过合适的方法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之后,再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因此,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差异来布置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进行层次的划分,从难易程度的角度进行分类,这样便能够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科学实验的相关内容时,一般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主要包括学习优秀、学习中等、学习稍差的学生,之后再根据分层情况来划分学习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低层次目标、中层次目标、高层次目标。在低层次目标中,学生需要通过认识和记忆的方式来理解理论性知识,并能够直接运用所学习的理论性知识来进行问题的解决和探究,通过模仿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运用实验仪器进行测量、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等。在中层次的目标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独立应用知识的方式,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探究问题。对于高层次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其能够将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与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联系在一起,通过新旧知识的巩固来解决综合性问题。教师可以以分组的形式来进行实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通过在小组内相互监督、相互协助的过程自主完成实验内容,并在实验后对自己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此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