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蕊、裴俊标
(1.江西轶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抚州 344000;2.江西跃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抚州 344000)
在现代公路工程中,使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成路面,不仅能够有效增强矿料颗粒间的黏结力,还能够全面提高路面的各项技术品质,从而使路面具有较高的平整性、耐磨性,且具有透水性较低、可长期使用等优点,车辆行驶过程中也不会激起扬尘。具体来说,沥青混凝土公路表面十分平整且没有接缝,能够极大地提升行车舒适度;公路整体结构较为柔和,车辆行驶过程中几乎没有振动,能够极大地提升行车稳定性。此外,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期较短、公路整体结构成型较快,从公路工程立项到交付使用耗时较短,路面出现问题后易于维修,再利用性较强。为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需围绕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的关键技术展开分析。
在公路工程正式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应该选择至少200m 的路段作为试验路段,并按照正常施工流程完成施工,之后评估试验路段施工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助力高质量完成正式施工。一般来说,公路工程试验路段施工开始3 天前,施工单位应当抵达技术工程师批准的现场,将所有设备准备齐全,之后在技术工程师的严格监督下进行施工。施工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沥青混合料拌和场时,应当按照规范标准随机选取原材料,之后围绕沥青含量及集料开展筛分试验。二是在试验路段摊铺沥青混合料12h后,需按照标准方法钻芯取样,对沥青路面的压实度、路面厚度、施工空隙等进行检验。在无技术工程师的特殊指示时,试验路段各种混合料的抽样检验频度如表1 所示。试验路段的施工流程与正式施工流程基本一致。
表1 针对沥青混凝土公路试验路段施工结果的抽样检验内容及频度
处治路面是指基于沥青和集料,使用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成的厚度不超过3cm 的沥青路面。以层铺法施工为例,要素如下:其一,若是单层形式,则只需撒布1 次沥青并铺撒1 次矿料即可,厚度应控制在1.0~1.5cm 之间。其二,若是双层形式,则撒布沥青及铺撒矿料的次数均为2 次,厚度应控制在2.0~2.5cm 之间。其三,原理相同,若是三层形式,则沥青撒布及铺撒矿料的次数均应达到3 次,厚度控制在2.5~3.0cm 之间。
贯入式沥青路面是指在完成初步碾压作业的矿料层之上先撒布沥青,之后分层铺撒嵌缝料,然后撒布沥青后进行碾压作业。这种路面的厚度应该控制在4~8cm 之间。如果使用的沥青是乳化沥青,则路面厚度应该控制在5cm 以下。针对“上拌下贯(即贯入式层之上还有沥青混合料面层)”的路面,应将拌和层的厚度控制在3~4cm 左右,总厚度控制在最小7cm、最大10cm 的区间内。
2.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对道路基层或旧路面的厚度、密实度、平整度、路拱等进行全面检查。针对灰土类基层或有抗冲刷要求的基层进行施工时,一般需要提高面层与基层质检的黏结力。这样做可以提高抗渗漏性能,避免水分渗入基层。为实现上述目标,需在铺筑面层前,首先完成下封闭层的铺筑作业[1]。
2.3.2 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沥青混合料拌和作业期间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如下:其一,所需的粗集料、细集料应当分类堆放,不可混淆。其二,来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应该分开堆放,且在使用之前需要分别进行抽样检测,确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其三,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需借助导热油加热,且在加热全过程内,需要将温度始终控制在150~170℃的区间内。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矿料热温度始终处于170~180℃的区间内。其四,针对沥青与矿料进行加热拌和作业,按照上述方法,维持加热温度使沥青混合料出厂时的温度能够始终控制在140~165℃之间,且能够显著降低出现花白料、超温料的概率。如果加热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达到200℃,则此时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不佳,不应使用。
进行热料筛分作业时,必须合理选择最大筛孔,否则可能遗漏某些超尺寸的颗粒。拌和作业过程中,如果使用间歇式拌和机,则每一锅的拌和时间应控制在30~50s 之间,且需要注意,“干拌”的时间应至少达到5s。拌和结束时,施工人员需要检查沥青混合料的均匀度,务必使各个位置保持一致且未出现花白料、结团成块、粗料分离等现象[2]。
2.3.3 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其一,从沥青混合料出厂开始,一直到运至施工现场并开始路面摊铺作业的过程中,温度应全程控制在120~150℃的区间内。其二,将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从拌和设备中向运料车上转移时,应以“斗”为单位——每卸下一斗混合料,便需要挪动一次运料车的位置,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沥青混合料内粗细集料出现离析现象的概率。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应进行科学设置,尽可能地缩小贮料仓下落的距离。其三,在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如果连续运输时间达到30min 及以上,或运输路线的外部环境温度不高于10℃,则应使用篷布等工具覆盖车身,尽量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热量损失速度。其四,在卸料过程中,运料车驾驶员需要将车辆挂空挡,只依靠摊铺机的推动力控制运料车前行。其五,在进行摊铺作业期间,运料车需要停靠在摊铺机前方大约10~30cm 的位置,不得出现撞击混合料的情况。
2.3.4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作业
使用沥青混合料摊铺路面时,各项温度控制参数如表2 所示。
表2 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时期、不同应用环节的温度控制区间
从表2 中可以看出,从沥青混合料拌和成功开始,到沥青路面摊铺完成的最后一刻为止,全过程均对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提出相应要求。因此,只有沥青混合料在各个环节的温度均达标之后,才能正式开始摊铺作业。摊铺作业期间的关键技术要点如下:
其一,在摊铺作业正式开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路面下层结构进行全面检查,必须将其中的杂物全部清除。此外,如果发现路面下层结构存在技术性问题,在未解决之前不应摊铺沥青混合料。
其二,在摊铺作业期间,应注意消除纵缝。在操作摊铺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半幅摊铺”的方法,将有关设备纵向搭接在行车道与硬路肩的结合处。进行“两幅摊铺”时,应确保存在大约5~10cm 宽度的“摊铺重叠区域”。
其三,摊铺作业过程中,摊铺机及卸料车行进路线旁侧应设置专人负责观察及指挥。其中一个原则是,在完成一车沥青混合料的卸料之后,当前运料车需要立刻开走,另一运料车立刻开到指定位置并挂空挡,从而实现“无缝衔接”。
其四,为确保摊铺作业能够连续进行,摊铺机前至少应该有3 辆运料车。
其五,摊铺机和运料车的行进速度均应保持恒定,无特殊情况发生时不宜随意变更速度,且非必要不得出现中途停车的情况。
其六,在阴雨天气或施工道路存在积水、环境温度低于10℃的情况下,施工需要暂时停止,因为沥青混合料一旦遇水,其性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摊铺后形成的路面几乎不可能达到预期[3]。
2.3.5 沥青路面碾压成型作业
完成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作业之后,现场施工人员需操控压路机,对路面进行压实作业。该部分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如下:
其一,摊铺后应立刻衔接刮平作业。在此期间,施工人员需要对摊铺效果进行检查,若发现不规则之处,应立刻进行人工调整,为后续碾压作业做好准备。
其二,压实作业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压、复压、终压。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压路机的前行速度均应保持恒定。基于所使用压路机类型的差异性,不同碾压作业阶段的碾压速度也存在差异性。具体来说:
第一,如果使用的压路机为钢筒式压路机,那么在初压阶段的行进速度应该控制在1.5~2.0km/h 之间;复压阶段及终压阶段的行进速度应该控制在3.0km/h。
第二,如果使用的压路机是轮胎式压路机,那么这种压路机一般不应用于初压及终压环节,只应用于复压环节,行进速度应该控制在4km/h。
第三,如果使用的压路机是振动式压路机,那么在初压阶段的行进速度应该控制在每小时1.5(不振)~2.0km(不振)之间;在复压阶段的行进速度应该控制在每小时4.0(振动)~5.0km(不振)之间;在终压阶段的行进速度应该控制在每小时2.0(不振)~3.0km(不振)之间。
初压、复压、终压三个环节的具体作业要素如下:其一,初压阶段。在摊铺及刮平作业完成后,趁着刚刚摊铺的沥青混合料依然处于高温(110~140℃)状态,需要立刻使用静态二轮压路机(一般为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非振动状态下的振动式压路机)进行2 次初压。在此期间,驱体动轮应该面向压路机,且设置好引导线,确保压路机保持恒定方向前行。完成初压作业之后,施工人员应对路面的平整度、路拱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排查并解决问题[4]。其二,复压阶段。初压完成后立刻进行复压,应使用振动式压路机或轮胎式压路机。该环节的常规作业方法为,首先使用振动式压路机,对沥青混合料路面进行3~4 轮碾压,之后使用轮胎式压路机再进行4~6 轮碾压。通常来说,经过复压之后,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度已经达到要求。其三,终压阶段。复压完成后立刻衔接终压,此阶段应使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振动式压路机(需要调整为非振动状态)。该环节的碾压目标是,将复压阶段的压路机轮迹全部消除,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美观性。终压结束时,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必须依然保持在至少70℃。
综上所述,若要提高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质量,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做好施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详细检查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配比,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等。在正式施工之前,应选择不少于200m 的路段进行试验,以确定沥青混合料摊铺后呈现出的效果。在试验路段结果达到预期之后,方可进行全面施工。在高质量完成各个环节的施工之后,最终交付质量完全达标的沥青混凝土公路。在未来,若要进一步提高沥青混凝土公路的施工质量,一方面,所使用的材料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施工技术的精细化程度也应不断提升,最终使沥青混凝土公路更加符合人们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