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慧,花奇凯
Ilizarov技术是一种经典的矫形外科技术,主要应用于肢体畸形矫正、骨延长和骨缺损修复等[1]。该技术由前苏联骨科医师Gavriil Abramovich Ilizarov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发展。其核心原理是张力应力法则,通过对骨骼或肢体进行持续、缓慢、稳定的牵拉,促进骨与软组织的再生[2-3]。近年来,随着Ilizarov技术在中国的逐渐兴起及创新性应用,该技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在科研领域,文献他引频次常被视为评价一篇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某一领域的高他引频次文献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4-5]。而文献可视化分析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形和结构,将复杂的数据信息简化呈现,帮助研究者发现其潜在规律与关联[6]。本研究运用可视化分析工具对Ilizarov技术在中国应用领域中他引频次最高的30篇中文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国内Ilizarov技术领域受到广泛认可及高影响力的文献,并初步探讨较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及新兴领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提供参考。
在中国引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被引主题”作为检索途径,检索式为SU='Ilizarov' OR SU='伊利扎诺夫' OR SU='伊里扎诺夫' OR SU='伊利扎洛夫' OR SU='伊里扎洛夫' OR SU='牵拉成骨' OR SU='牵张成骨' OR SU='骨痂牵张' OR SU='骨搬移' OR SU='骨搬运' OR SU='骨滑移' OR SU='骨段转移' OR SU='骨延长' OR SU='肢体延长'。从检索结果中筛选出他引频次排名前30篇的中文文献,收集所有文献信息,包括标题、作者、年份、被引频次、他引频次等。
阅读全文,总结检索到的文献主题,纳入以Ilizarov技术为主题的期刊论文、综述、专利、学位论文等中文文献。排除科研成果、通告及非Ilizarov技术的骨外固定技术相关主题的文献。所有文献最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挑选并一致同意后纳入本研究。
本研究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软件对文献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并利用内置的数据分析功能进行统计分析。将选定的30篇文献导入EndnoteX9软件中,导出转为ris格式文件后导入VOSviewer1.6.19.0软件中,运用VOSviewer软件对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应的图谱。在对关键词进行提取过程中,剔除如“Ilizarov”“Ilizarov技术”“外固定技术”和“张力应力法则”等频次较高但缺乏分析意义的关键词。
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关于Ilizarov技术他引频次最高的30篇中文文献,并按照他引频次从高到低排序(表1)。30篇文献中,他引频次最高为274次,最低为36次。发表时间分布在1994—2020年,其中2001年之后发表的文献较多(图1)。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Ilizarov技术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等。
图1 Ilizarov技术相关他引频次最高的30篇中文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表1 Ilizarov技术相关他引频次最高的30篇中文文献
30篇文献共发表在14种期刊上(表2),发文量排名前五的期刊依次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9篇、《中华骨科杂志》4篇、《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3篇、《中华外科杂志》3篇和《中国骨伤》2篇,共占30篇文章的70.0%。统计第一作者(表3),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是秦泗河,共有6篇文章,占30篇文章的20.0%。其次是曲龙、夏和桃、花奇凯和冼呈,各有2篇文章,共计8篇,占30篇文章的26.6%。其他16位作者各有1篇文章,占30篇文章的53.3%。
表2 Ilizarov技术相关他引频次最高的30篇中文文献发表期刊分布
表3 Ilizarov技术相关他引频次最高的30篇中文文献发表第一作者统计
通过VOSviewer可视化工具分析并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图2),展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其中“秦泗河”节点面积最大、发文量最多且与之相连的节点种类最多,其次是“赵劲民”“花奇凯”“曲龙”和“夏和桃”,这些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较为密切。通过观察时间标记分析图谱(图3)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相关领域的合作逐渐展开。
图3 Ilizarov技术相关他引频次最高的30篇中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图谱(时间标记分析图谱)
通过VOSviewer软件对30篇高他引频次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后,共获得99个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图谱(图4)显示,Ilizarov技术的研究方向共分为五大类:骨延长、肢体延长及截骨术在下肢畸形疾病的治疗(绿色区域);牵张成骨在肢体延长、股骨延长的应用(蓝色区域);牵张成骨对颌面畸形的治疗(棕黄色区域);骨搬移对骨缺损的治疗(浅黄色区域);胫骨横向骨搬移对糖尿病足的保肢治疗(红色区域)。时间标记分析图谱(图5)显示,Ilizarov技术在2010年以前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肢体延长及畸形矫形等方向,之后在糖尿病足和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关键词密度图(图6)显示,含有“胫骨横向骨搬移”“糖尿病足”“保肢”“骨搬移”“骨缺损”“肢体延长”和“牵张成骨”等关键词的文献较多。
图4 Ilizarov技术相关他引频次最高的30篇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图谱
图5 Ilizarov技术相关他引频次最高的30篇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图谱(时间标记分析图谱)
图6 Ilizarov技术相关他引频次最高的30篇中文文献关键词密度图
Ilizarov技术是一种独特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手术方式及器械的持续优化,目前该技术已在全球范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骨科及畸形疾病的治疗[7-8]。尽管如此,该技术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操作复杂及术后护理要求高等[9]。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进行设备创新,例如轻便化、数字化外固定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实现了个性化治疗[10]。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Ilizarov技术的疗效和扩大其应用范围。本研究通过对Ilizarov技术相关领域的高被引频次中文文献进行总结及分析,有助于研究者们更好地了解国内影响力较高的经典文献,以及该技术的研究热点及新兴领域。
文献引用率通常被视为衡量其影响力和质量的重要标准[9]。本研究对Ilizarov技术相关的30篇高他引频次中文文献进行总结,其内容主要涉及Ilizarov技术的基本原理、概述及该技术在各种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从他引频次看,《Ilizarov技术概述》[1]一文他引频次最高,表明Ilizarov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概述在相关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2~4名他引频次均超过100次,分别深入探讨了Ilizarov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应用,包括胫骨横向骨搬移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的治疗,以及牵张成骨的研究进展[11-13],反映出国内医学界对Ilizarov技术在这些领域创新性应用的关注和重视。在排名前十的文献中,大部分以介绍Ilizarov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为主,这表明随着Ilizarov技术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对其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同时,这些文献也为Ilizarov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推动国内Ilizarov技术的传播和推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内容角度看,关于Ilizarov技术理论和综述9篇,关于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下肢缺血性疾病9篇;探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骨缺损、骨不连等疾病7篇;讨论Ilizarov技术骨延长、肢体延长术4篇;使用Ilizarov技术治疗重度马蹄内翻足1篇。这些高他引文献涵盖了Ilizarov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多种疾病中的应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推动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同时,这些文献也反映了Ilizarov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广度和研究深度,尤其在临床疾病的创新应用和适应证拓展等方面。
Ilizarov技术在国际上逐渐引起关注之时,国内对此技术的理解仍处于初级阶段。而随着秦泗河、夏和桃、陈统一等一大批学者赴海外学习并引入,该技术开始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14-15]。他们不仅填补了国内Ilizarov技术知识体系的空白,同时在此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完成了Ilizarov技术及器械的中国化转变,为Ilizarov技术在国内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5-17]。在这些高他引文献中,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文献占比较大,表明国内学者对该技术的广泛研究和关注。受Ilizarov技术相关著作中关于胫骨部分骨皮质横向搬移动物实验的启发,曲龙等[18]为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了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术后效果显著。新一代医师如花奇凯、张定伟、张永红、朱跃良等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对手术进行改良,使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核心骨科期刊上发表[19-21]。
期刊方面,发文量位居前五的期刊共占了全部期刊总数的70.0%。表明这些期刊在Ilizarov技术研究领域的地位突出,反映了它们对该领域的高度关注和影响力。同时这些期刊也是从事Ilizarov技术相关研究的学者寻求交流和合作的主要平台。
排名前五的第一作者包括秦泗河6篇,曲龙、夏和桃、花奇凯和冼呈各2篇,他们的文章他引频次较高,这表明他们在Ilizarov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对Ilizarov技术在国内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VOSviewer软件的作者合作共现分析显示,“秦泗河”的节点面积最大且与之相连的节点种类最多,说明秦泗河教授在国内Ilizarov技术研究领域具有突出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并与其他研究者保持深广的合作关系。秦泗河教授是Ilizarov技术主要的引入者之一,于1992年赴俄罗斯远东地区学习Ilizarov器械的应用和相关技术,并将其引入中国,对Ilizarov技术在国内的转化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4]。时间标记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以前,秦泗河、夏和桃、曲龙等的研究成果引起了高度关注;2010年后,花奇凯、赵劲民等的研究成果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受曲龙教授关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启发,冼呈等[22]将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运用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花奇凯等[23]截至2019年已累计治疗了516例重度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国内专家学者们共同制订了《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2020)》,为其规范化治疗提出了明确的建议[24]。
高他引文献通常表明这些文献具有高度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对30篇高他引频次中文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新兴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结果显示,国内Ilizarov技术的研究方向包括下肢畸形疾病治疗、牵张成骨在肢体延长及颌面畸形的应用、骨搬移对骨缺损及糖尿病足治疗等。这一分析结果与中国学者对Ilizarov技术的主要创新和贡献的结果基本相吻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5]。时间标记图显示,Ilizarov技术在国内的应用领域从传统的肢体延长和畸形矫形逐渐扩展到糖尿病足和骨缺损治疗等新兴方向。这与已发表的关于国内Ilizarov技术高被引文献分析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25],表明近年来国内对Ilizarov技术的研究热点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其创新性的应用得到不断拓展。这一趋势体现了国内医学界对Ilizarov技术的创新和拓展。同时也反映了随着各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足、脉管炎等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Ilizarov技术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有价值[26]。关键词密度图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高他引文献中较热门的主题,体现了Ilizarov技术在不同疾病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本研究仅纳入中文文献,未纳入其他语言的研究成果,并且检索词未直接涉及牵拉组织再生技术、骨外固定术等受Ilizarov技术影响或指导的技术,因此可能遗漏了部分与Ilizarov技术相关的研究。其次,在研究方向的分析中,本研究仅对他引频次最高的30篇中文文献进行了评估,不能完全反映国内Ilizarov技术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最后,由于时间累积效应,较早发表的论文可能更容易获得引用。
Ilizarov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广受关注。本研究总结并分析了Ilizarov技术相关的他引频次最高的30篇中文文献。其中《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五大期刊是国内Ilizarov技术研究的主要发表平台,秦泗河教授在该技术的推广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当前国内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该技术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如肢体畸形、骨缺损及糖尿病足等,目前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处于新兴阶段。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