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2023-12-04 06:42李进涛张怡萱朱彦霖高宇宇
高教学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学习者因素差异

李进涛,张怡萱,吴 可,朱彦霖,高宇宇

(1.山东大学 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山东 青岛 266237;2.山东大学 公共治理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237;3.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237)

进入21 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迅猛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国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通过变革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模式创新。高校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方式,推动高等教育产生根本性变革。在教育方式变革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提升大学生学习效果与能力成为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受新冠感染疫情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运行,国内高校纷纷利用网络软件实施在线教学,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提升学习效果。《关于组织开展“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相关领域重点支持政策,以信息化为重点,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为在线教学发展提供强大政策支撑。新形式的在线教学对教师与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变革也具有新的启迪。因此,本文旨在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及其影响因素,为在线教学的改进发展提供实践参考与优化策略启示。

一 文献综述

学界关于学习体验研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学视角下的学习体验,是指学生在课堂内外围绕大学课程学习所获得的经历和感受;二是心理学视角下的学习体验,是学习者在亲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感受[1];三是用户视角下的学习体验,是人们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其中,用户视角下的学习体验是在线教育领域广泛接受的一种。总体而言,关于大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实际需求的研究相对较少。

关于在线学习体验维度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学要素、用户体验理论及教学进程三种方式。在教学要素方面,刘斌等[2]、Sun 等[3]分别做了三维度和五维度的划分。在用户体验理论方面,赵呈领等[4]基于施密特的用户体验理论,将学习体验划分为五个分析维度。在教学进程方面,贾文军等[5]将在线学习体验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由此可见,学界对于在线学习体验维度的探究是多元的。本文的在线学习体验维度划分也重点采用施密特(Schmitt)的用户体验理论作理论支撑。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包括个人、教师教学以及课堂环境等因素,研究视角的发展脉络从关注个别因素到整体多维因素,数据分析方法则从侧重于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发展到定性-定量相结合。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线上学习体验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模型。

二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问卷调查样本来自全国多所高校本科生,累计共发放问卷2 000 份,经过有效答题时间与陷阱题的双重筛选,获得有效问卷1 789 份。其中男生占比为66.4%,女生占比为33.6%;年级分布为大一14.7%、大二43.7%、大三32.75%、大四8.85%;专业分布为理工类50.1%、文史类43.15%、艺术类6.75%;地域分布为东部69.7%、中部18.6%、西部11.7%;户口性质为城市74.5%、农村25.5%。

(二)研究工具和变量

本研究借鉴了澳大利亚学者提出的《课程体验调查问卷》(Course Experience,CEQ)[6],并采取李克特(Likert)5 级量表进行测试。通过对量表问题整合,形成了本文所使用的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个体特征变量、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量表、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量表和在线学习体验的未来展望。

(三)研究假设

依据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个体特征与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关系的假设。

在学习体验研究中,基于学生同质和完全理性的假设,形成的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显然无法具有充足的说服力和现实的解释力。皮埃尔·布迪厄提出文化资本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文化资本是其成长所处的文化场所长期累加下对人产生的潜隐性素质特征,不同性别、年级、学科、户口所在地、地域的大学生在文化资本的积累上不同。因此,假设这些个体差异性特征对大学生学习体验有显著影响(表1)。

表1 个体特征与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关系的假设

假设2: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假设。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线上体验影响因素结果的分类梳理,并依据Bandura[7]提出的三元交互决定论,从以下八个方面探索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其对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2)。

表2 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假设

(四)数据分析

首先,运用方差分析中的单因素方差检验,探究不同个体特征变量(性别、年级、地域、户籍性质、学科)的大学生群体在线学习体验是否存在差异;其次,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为因变量(Y),以学习者(X1)、教学互动(X2)、教学者(X3)、督导评价(X4)、硬件技术服务(X5)、学习环境(X6)、政策影响(X7)、课程内容与设计(X8)为自变量,探讨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最优模型

式中:B0为回归常数;Bi为回归系数(i=1,2,...,n);Xn为n 个能够标准测量并且控制的一般变量,即自变量;e 为随机误差。通过回归系数的正负和绝对值大小探究各个自变量对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形式及程度,从而最终确定影响因素。结合上述分析结论,为促进在线学习体验提升提出优化策略,并进一步讨论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 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特征分析和影响因素探究

(一)信效度检验

研究对问卷的信、效度指标进行检测,得到总体Cronbach α 系数为0.937,KMO 值为0.962,均达到理想水平,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个体特征差异分析

将大学生个体的特征变量作为分类因子,将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知识体验、关联体验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的F 值和p 值见表3 和表4。

表3 大学生在线学习背景因素差异性分析

表4 不同因素各量表得分对比

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学习体验差异

以性别变量为分组变量,研究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性别差异。由分析结果可知,不同性别在感官体验维度没有显著差异,情感体验和知识体验在0.05 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思考体验和关联体验在0.001 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随着技术条件的发展逐渐完备,性别在受技术条件影响较大的感官体验上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在情感体验上男女性别的得分对比可知,男生的情感体验显著高于女生,与在线学习者长时间远离线下社交有关,女生情感更加细腻,更容易在个体层面产生情绪问题,在线学习体验相对较差[8]。

2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习体验差异

以年级为分组变量,研究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年级差异。由分析结果可知,不同年级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体验没有显著差异,感官体验在0.001 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知识体验和关联体验在0.05 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随着学习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对线上学习技术和能力理解与掌握要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因此,大三、大四的学生感官体验相对较高,大一、大二的学生感官体验相对较低。

3 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学习体验差异

以学科为分组变量,研究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学科差异。由分析结果可知,不同学科的大学生仅感官体验在0.01 水平具有显著差异,这与已有研究结论相符[9]。由于不同学科的课程性质不同,所采用的授课形式不同,导致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在感官体验上具有显著差异。

4 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差异

以户口所在地作为分组变量,研究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户口所在地差异。由分析结果可知,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维度均在0.001 水平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城市户口的大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结合中国发展现状可知,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互联网信息技术环境的差异较大,对农村户口大学生良好在线学习体验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阻力。

5 不同区域的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差异

以区域作为分组变量,研究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区域差异。由分析结果可知,不同区域的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维度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情感体验和关联体验在0.001 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感官体验和思考体验在0.01 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知识体验在0.05 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东部、中部的大学生的得分均高于西部,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由于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线上学习环境。

(三)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探究

为了解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为因变量(Y),以学习者(X1)、教学互动(X2)、教学者(X3)、督导评价(X4)、硬件技术服务(X5)、学习环境(X6)、政策影响(X7)、课程内容与设计(X8)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5。

表5 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表5 结果显示,在线学习体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学习者,该因素对模型的解释度达到了63.9%;其次为教学互动,对模型的解释度为5.3%;第三为教学者,对模型的解释度为2.1%;最后为督导评价,对模型的解释度为0.9%。硬件技术评价、学习环境、政策影响、课程内容与设计对模型的解释力较低且逐渐下降,不再将其纳入模型。由此可见,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的最优模型为模型4,即

1 学习者、教学互动与教学者是影响在线学习体验的关键因素

基于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学习者、教学互动、教学者是影响线学习体验重要因素,其中学习者的影响力最大,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9]。学习者作为在线学习的主体,其个性特征、学习主动性、对学习平台使用的熟练程度等均会影响到自身的在线学习体验。其次,教学互动是影响在线学习的关键因素[10]。教学互动主要包括学习者-教师互动、学习者-学习者互动、学习者-内容互动三方面[11]。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在线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在现实空间处于相对分离状态,互动操作更加复杂,是在线学习仍未有效解决的一项难题。教师-学习者互动具有延时性,教师未能及时回馈学生的疑问,对学习者问题回复的平均响应时间为22 分钟[12]。学习者-学习者互动较为困难,虽然具备互动的线上工具,但缺乏线下形式的教师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偏重于形式化、随意化,缺少规范性,难以将互动话题维持在固定主题内容中,容易偏离学习主题[13]。

教学者也是影响在线学习体验的重要因素。Collis[14]认为,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的实施决定了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组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在线学习体验产生较大影响,具体包括教师的知识水平、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学方式等内容。此外,教师对于与学生互动的态度、是否会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等细节的行为和态度都会对学习者在线学习体验产生重要的影响。

2 督导评价成为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重要因素

除上述3 个重要影响因素外,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督导评价。在已有的研究中,督导评价并非在线学习体验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发现的结果不同。一方面,高校学习考评主要包括平时课程表现评价和期末考核评价两方面,从线下转为线上之后,教学主要通过直播、录播方式进行,线上互动和随堂提问较少、缺乏面对面的眼神与肢体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难以准确评判。因此,最终评价主要依据期末考核成绩,考核结果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上的适用性不同,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评价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存疑。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线上评价的难度加大,部分教师选择减少工作量,简化考核指标,以单一指标代替整体指标,必然会影响考核的准确性。

3 技术因素对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影响较弱

硬件技术服务对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较小,与已有研究结果不大相符,主要与当下中国国情有关。新冠感染疫情以来,各高校迅速应对突发情况,以高效制度性动员方式开展集体远程教学、集体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技术平台的稳定性。因此,学生在线学习体验中硬件技术服务产生的影响较小。此外,研究发现技术因素对在线学习体验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结合具体访谈分析,原因在于线上直播课具有可回放功能,导致学生在上课时间产生一定的懈怠心理。因此,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在线学习体验感反而下降。

四 提升在线学习体验的优化策略

(一)重视融合学习模式,引导技术能力转化

在科学技术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教学者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作用仍要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组织学习过程中会对学生在线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教学发展趋势,教育教学从单纯的线下学习逐渐过渡到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对教学者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需要,一种混合现实和虚拟的学习环境可能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教学者应对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地设计并合理应用虚拟环境,既要把握相应理论,又要熟悉各种相关的技术、方法与工具,更要具备丰富的经验,结合实际,灵活使用,引导学生将技术使用力转化为学习力。

(二)提供个性学习建议,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在线学习平台不断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功能。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参与在线讨论,借助技术手段与老师、同学进行课堂外的交流,也可以获得实时反馈和评估,促进未来灵活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者社区形成。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在线学习平台可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水平推荐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技术的发展与融合催生出更为高效的学习方式,学习者拥有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空间。但技术发展只是为学习者参与学习提供更为便捷的渠道,使其与学习资源、学习流程实现精准对接。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仍为影响其学习体验的关键因素。因此,终身学习者的培养是在线教学未来发展的一种方向,让学习者具有主动适应未来与积极变革的能力。

(三)促进虚拟与现实融通,提升教学互动临场感受

虚拟教学环境与物理教学环境结合带来新的教育场景。按照《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要求,以教育新基建为指引,利用虚拟现实、信息集成、5G 技术等,实现虚拟与现实环境间的信息传递。将物理环境与网络虚拟环境融为一体,加强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临场感,延伸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供虚拟化应用系统、虚拟数据中心、虚拟云计算亚台等虚拟化信息服务,降低技术应用门槛。搭建虚拟实验实训资源开发与使用环境,拓展教学互动的广度和深度,减少实验安全风险。运用智能助教、智能学伴、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等智能化学习工具,营造泛在化学习环境,突破学习场景的空间限制,推动教学互动打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间的边界。

(四)完善各项评价指标,加强多方督导评价

抓部门促管、抓教师促教、抓学生促学是督导评价的三个方面,也是全面推进在线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在线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空间的改变对教学组织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15]。因此,教师要完善学习督导评价机制,从学生参与的量和质进行考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性评价。借助技术手段,如扩展现实(XR)空间将会重塑在线学习体验,XR 技术具有感觉代入、情境感知、编辑现实及自然交互等功能,将赋予在线协作学习交互性、智能性、人本性、生成性和生态性等教育应用特性[16],从而使线上学习达到虚拟仿真效果,给予学生真实交互感,达到监督作用。学校应借助相关技术平台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并予以公开,建立相应奖惩机制,对教师在线教学达成正向激励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者因素差异
相似与差异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解石三大因素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