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要求,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建立健全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持续有效实施,把对质量的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行为自觉[1]。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2]。OBE最先由美国提出,作为教育强国,当时美国在科技方面的贡献及表现并不出彩,于是便开始反思教育的实用性以及教育成果的重要性。1981年,Spady率先提出OBE后,很快获得了广泛重视。过了10年左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仍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风向标。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也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2013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成员。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OBE教育模式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和什么时候学习重要,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以保证学生达到预期目标。
“对分课堂”是2014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系学科带头人张学新教授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课堂的各自优势,把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剩下一半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实践对分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对分,也意味着把一半的主动性给老师,把另一半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是中国计量大学汉语言专业的基础课,强调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的教学效果,我们以OBE理念为指导,以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抓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旨在加强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
“对分课堂”包括教师课上讲授、学生课外内化吸收和学生课上讨论三个环节。当堂讨论不符合人类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因为老师一讲完,就立刻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个时候学生对所讲内容尚未理解、吸收不足,没有时间思考,难有新颖的看法,达不到有效讨论的效果。隔堂讨论是对分课堂核心,学生经过一周的消化吸收,写出“亮考帮”作业,在讨论课上,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更深刻,讨论活跃。
“对分课堂”的创新点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方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第一次课后,老师布置作业或者案例让学生课后温习和思考,下一堂课给予一定时间讨论,而本次课程授课内容,学生在下一次上课前,根据本次课的学习和相关案例进行理解吸收,并将自己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留到下一堂课交流讨论,如此推进。
“对分课堂”用复习的方式,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思考更深入。学生的理论功底大多不强,对分课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理论功底要求不高,不需要学习新内容,只需要“温故”即可。这对学生来说,学起来没有太大压力,而且这种“温故”就能达到“知新”的效果,让学生没有了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温故知新”让学生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这就给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Sanjana T等也在他们的研究论文中证实了这一点,学生通过自我的学习和复习,能够去探索和分析,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创新性的想法。[3]
笔者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的教学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思考能力增强,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活跃了,学习更有深度。接触到了OBE的理念,发现用OBE的理念来指导课程教学,尤其对分课堂中同伴教学运用,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和预期成果。
目标1:掌握基本的采写知识和技能。
目标2: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
目标3:能在期末完成采访和写作稿件,以及相关视频拍摄。
目标4: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满意度和学习成果满意度高。
目标5:进行课程思政,做到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相统一。
OBE特别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注重结果)而不是老师教了什么,特别强调研究型教学模式而不是灌输型教学模式。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对分课堂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在实施对分课堂的过程中发现,和同伴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拓宽了自己的思考维度。同伴教学运用起来有时候甚于教师的讲授,因为同学之间更为熟悉,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知识体系等各方面的相似性,讲解起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之间相互施教、相互促进、共同受益,使得对分课堂实施更有增益。
对分课堂中的“亮闪闪”,需要总结出自己最受益的部分,其中的“考考你”和“帮帮我”又能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培养学生探索和思辨能力。
同时,在对分课程实施中,我们还整合了课程的案例库以及将课程思政的巧妙融入教学中。所有的这些都紧紧围绕学生预期得到的成果来进行和调整。
为了取得预期的结果,教学内容和活动应该精心组织、计划和不断改进。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以OBE理念的视角,课程的教学内容直接取决于课程教学目标,间接取决于毕业要求,根据总体教学目标,进行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从而达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第一堂课的新闻职业道德和伦理中,学习了相关的知识点后,教师会介绍相关的案例给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思考,有一些有争议的案例,留到第二次课的第一节课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新闻职业道德和伦理的认识,明白作为一个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很多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激发了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原来作为记者要面临如此多的诱惑乃至灵魂的叩问,因此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记者的素质要求以及一些名记者的传奇故事和经历。
一门课程首先需要引发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之中,又有思考,在大家共同的解读和分享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做人的志向,学到相关知识技能。
在课题进行的过程中,本校进行了超星线上建课程的培训,以及提出了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要求,对一些优秀教师的课程进行学习之后,着手建设线上课程;在题库和案例库的选择上,紧跟新闻采访写作史上的重要案例和当下发生的最新鲜的新闻事件进行筛选,作为学生课上或者课后进行复习时的学习资料。尤其是本课程,会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案例,把这些资料和案例保存下来,可以方便学生查找和预习,把讨论由课堂内延伸到线上,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结合起来。
OBE的教学评价聚焦在学习成果上,我们的课程的第一节课就给学生介绍了学完本课程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在达到效果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付出的相应努力。课程改变了以往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手段,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能力和创新及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考核方案表
通过学生上课状态和平时的课后作业和发言情况以及阶段性考核,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暴露出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是主宰,以知识为中心进行讲、学、考。在OBE理念下进行“对分课堂”教学,学生要做的不仅仅是听与记,更重要的是“思”,因为思维在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喻国明教授认为,注意力是前提和资源,但真正的效益及资源的实现则来自影响力。个体成为传播与社会的基本运作主体和能动性因素,对于个体认知结构的深层次把握及其与传播过程多要素的耦合,为衡量未来传播的影响力提供了可供感知和参照的标识,是构建未来传播影响力的一种理论延展。因此,未来传播影响力的实现,实际上是信息在引发注意力之后形成的个体认知结构的改变,而后产生相应的决策、行为等外显化指标[4]。
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的重点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更新学生的认知,进而在决策、行为上有所改变,这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课程思政的目的所在。
0BE使得学习成果不仅是学生所知、所了解的内容,还包括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涉及价值观,就必须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OBE是美国在反思教育的实用性以及教育成果的重要性时提出的理念,但是我们在课题研究的时候,需要思考:如果只注重实用性和成果,会不会忽视人文的部分?OBE理念固然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但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义礼智信”等百姓常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5],也需要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融入专业课的教学。
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协同育人、因材施教、最终成果,在新闻采写课程中我们以“对分课堂”为抓手,实现教师学生责权对分,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OBE+对分课堂”,既有成果导向引领,又有切实的课堂教学改革“抓手”。
同时,我们也认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义礼智信”等百姓常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必须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使得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相统一,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