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荣
在音乐课本中随处可见人文色彩,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但是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学会唱歌上,极少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发挥,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始终处于消极的学习状态,极少会主动地探索音乐知识,音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互动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是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注,能够从学生的学习需求视角出发,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相互交流,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能够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给学生营造出更加优质的音乐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互动中实现成果的分享以及思维的碰撞,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与效率。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力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引导者与启发者参与其中,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服务。因此在打造音乐互动课堂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坚持能动性原则,正确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通过多种组织方式互动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掌握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源于内心的情感需求,当学生自觉并乐于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时,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新课标的全面推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让音乐教学可以紧跟新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紧紧地抓住教育改革的新契机,需要教师在音乐互动教学中遵循合作性的原则。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师生合作中教师作为共同学习者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又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方式同样以小组为单位,由此给学生提供更多问题讨论的机会,搭建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在师生合作互动中消除隔阂,拉近距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而在生生合作的互动学习中,可以促进小学生形成集体意识,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合作的力量,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促进小学生音乐学习目标的达成。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更加喜欢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并且在这种氛围下有助于小学生的主动互动。相反,若是在过于严肃的、紧张的氛围中很难调动学生的互动热情。因此,在音乐互动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民主性原则,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应“唯我独尊”,应该对学生并不成熟的想法予以肯定,让学生可以树立音乐学习以及鉴赏的自信,营造出开放的、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从音乐互动课堂中获得安全感与成就感。
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常态,并且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可以调节课堂教学氛围。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生而言,对信息化的音乐学习方式有着独特的热情,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互动学习的意识,为音乐互动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相较于常规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信息化的音乐互动教学有着声像一体的优势,通过视频播放以及音频展示的方式,将原本枯燥的、呆板的音乐课堂变成一场视听的盛宴,使学生在感知觉的刺激下产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自觉地参与到后续的音乐学习活动中。以《春来了》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互动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视频中呈现出我国南北方春天的不同景象,带领学生从中学习到南北方因为地域的差异,造成了温度的不同,因此南方与北方的春天各不相同,由此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环境回答问题:“你生活的地方春天是怎样的?”“你印象中的春天有什么独特的景象?”这时有的学生说:“春天的时候,我能看到各种树木上长满了树叶嫩芽,那样的点点绿色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有的学生说:“很多人都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不只有植物在悄悄地发芽,动物们也可以活跃起来了,就连我也不甘于闷在家中,总是吵嚷着让父母带我去花园放风筝”;还有的学生说:“北方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还会下雪吗?”由此打开了学生的互动学习之门,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们纷纷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为音乐互动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事物、学习技能的一种方式,小学生都是6~12 岁的儿童,他们对于游戏的渴望是天性,在音乐互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趣味游戏活动的方式,可以消除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刻板印象,将枯燥的、抽象的音乐知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具象,可以使小学生爱上音乐学习,在游戏中不自觉地完成师生、生生的互动,并且在音乐游戏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皮亚杰在儿童认知理论中提出了三种游戏类型,分别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以及规则性游戏,对应的是学生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在音乐游戏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在游戏的驱动下主动地互动,积极地讨论问题。比如,在一年级欣赏课《狮王进行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讲故事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播放《狮王进行曲》的音乐,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曲子中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内容展开联想,编写一个与狮王有关的故事,简短的故事即可,并且将故事讲述出来,分享给学生们,由此带领学生进入到音乐欣赏的学习中。接下来,教师在乐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狮王的形象,可以组织“模仿秀”的游戏,看一看谁能够更加真实地模仿出狮王发出吼叫的声音,让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课堂上随着音乐的起伏,学生开始模仿狮王吼叫的声音,还可以让学生融入狮王的动作,在游戏活动中实现学生与作品的互动,有助于学生从中理解与感受乐曲的编排意图。最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音乐游戏,实现师生互动,如师生合作完成狮王头饰的制作任务,在课堂上戴上狮王的头饰,伴随着狮王的吼叫声走出来,模仿狮王走路的样子,这样的游戏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这种趣味游戏的组织适合低年级学生,能够起到降低音乐理解难度的作用,使学生在游戏中感知音乐,引领学生在游戏中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
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亲身实践感知音乐、学习音乐、了解音乐。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创造人,即为发展人的精神性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但是想要让学生走向深度的学习,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行为上与音乐互动。体态律动是以节奏为基础,培养学习者的肢体动作,用身体表达出音乐要素,如速度、力度、强弱等,其中可以通过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形成一套连贯的动作,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表现力,让学生与音乐的互动变成一种本能的反应。如在《丰收之歌》的教学中,通过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民歌的基本特点,掌握了民歌背后的故事以及情感,增加了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且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生充分了解音乐节奏变化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乐器完成这首歌曲的演奏,其他学生根据节奏的变化律动身体,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节奏,提高学生对歌曲律动的了解程度。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歌曲律动的方式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陌生的音乐伴奏,使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能够在听到音乐的第一时间或者是根据音乐节奏变化的规律,预测出下一个节奏的变化,并通过身体律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促进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互动,带领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感受到不同段落的音乐魅力,并从中体悟到音乐的律动美。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互动教学大多指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最常见的互动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若是教师始终停留在单一化的互动模式中,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倦怠感,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常规的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基础之上,创新互动学习的形式。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的关系,小组内的成员在集体荣誉感的作用下,不仅会更加投入地完成自身的职责,还会主动地帮助同一个小组的成员,促进了组内的互动。除此之外,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还可以促进小组间的互动,促使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形成不竭的学习动力。以《动:我的编创(丰收舞)》一课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以歌曲的形式传达人们喜悦的心情,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社会性。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班级人数、学生的特长等,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保证每组的人数相同,组间实力相差最小化,小组内的人员各具特点,给每一名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要求每一个小组完成以“丰收”为主题的歌曲创编任务,并且能够完成歌舞的编排以及表演,最终完成小组之间的竞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完成讨论及决策等活动,最终呈现出合作学习成果,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比如,在“丰收舞”的编排中一名学生提出:“我觉得应该选择一些农民丰收时使用的工具,比如锄头、铁锹等”,组内其他成员受到启发又说道:“你的主意很好,我觉得还可以准备女生戴的头巾和男生戴的帽子,我看农民在收获果实的时候都会带上头巾和帽子,一方面是防寒,另一方面是可以减少灰尘落到头发上”。在歌舞排练中学生们还对动作、表情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互动学习的机会,当各组的歌舞表演完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组内、组间的相互点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点评中实现多维互动,能够在相互评价中做到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总之,音乐的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陶冶情操、调节情绪,并且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对于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互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打造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帮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以及独特理解,为学生与音乐作品搭建情感互通的桥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地探索小学音乐互动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互动教学的功能与价值,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