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悦
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任何行业都不应该视而不见。积极拥抱新技术,不断革新发展理念,运用新技术提升行业发展效能才是正确方向,播音主持也不例外。
人工智能在传媒行业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东方卫视推出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参与主持工作,早期的智能主持仅仅是简单模仿的仿生机器人。随后2019年央视春晚推出AI虚拟主持团队,新华社推出首位女性AI新闻主播“辛晓萌”……虚拟主持人的原理是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根据数据库信息学习调教,使其逐渐掌握基本的表达技能,通过智能语音转换播报新闻或者主持节目。具体的技术应用大体可分为四类:
虚拟主持人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而创建的一种虚拟形象,通过建模设计主持人外貌、服装、外表特征等形象,再通过真人动作表演的记录和捕捉,转换为数字化运动数据,其本质是对现实主持人和学习模仿以及理想化的技术包装,在数据学习过程中具备了一定“反应”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主持人在信息收集、内容学习、动作模仿、肢体语言等方面逐渐成熟,在实际工作中被很多播音频道、网络直播等运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播音主持行业的工作效率,也在不断丰富节目形式。
智能语音技术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基本功能,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完成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测评等领域的应用,基本实现了将文字信息转换为流利、易懂的口语进行播报。尤其是在对真人主播报告时声音和动作的提取学习方面,基本可以实现不同类型主播的原声模仿。在实际的播报工作中只需要输入相应内容就可以实现相对自然流畅的语音播报,而且还可以保证播报过程中不出现失误或者状态不佳的情况。此外,智能语音的制作合成技术也给人们带来了“声”临其境的感觉,比如高德地图导航语音包,就是由郭德纲、林志玲等个性化语音制作合成,充分满足受众对个性化配音的需求。该技术在播音主持行业也将广泛应用,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将大大丰富特色语音的形式,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丰富受众的服务体验。[1]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关注人们对于需求体验的个性化要求,通过大数据分析人们的喜好,来针对性设计、开发多种定制化功能,并在播音主持行业应用。可在沟通交互场景中设定主动式对话、幽默搞笑等对话风格以及随着特定情绪变化实现可控式播报,例如控制语速、停顿等,还可以设定多种风格、角度、语言的个性化语音库。针对语音播报的多种定制化功能必将为播音主持行业技术革新带来更多可能。
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领域的新突破。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火爆全球,其凭借强大的数据分析学习能力,能够生成连贯流畅、较有深度的内容文本,大大提升了媒体人在信息搜集梳理、内容整合、谋篇布局方面的效率。该项技术与虚拟主持人技术相结合则可以实现外在与内在、形体与内容的结合,使AI智能主播不仅具备优秀的外在形象,还可实现优质内容的创作与播报,将对播音主持行业形成实质性的冲击和影响。
播音主持作为传统的电声技术行业,应该秉持辩证发展的态度,科学论证人工智能技术在自身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指导方向,不能墨守成规。笔者从人工智能对播音主持工作流程、环节以及价值的替代和重构角度分析其对播音主持行业的冲击和影响范围,再从播音主持从业者自身发展转型的角度论证人工智能对播音主持从业者自身的影响。
1.优化播报流程,提升播报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语音技术实现智能播报和机器校验。首先,AI主播可以自动学习并高效筛选有价值信息,在文稿准备、播报环境适应、录制准备等环节实现无差别应用,省去传统播报流程中繁琐、重复性工作,实现整体的流程优化;其次,AI主播的应用可以实现多场景、多领域的实时播报,只需要成熟文稿的输入即可,全面提升播报效率,强化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2.减少播报误差,降低运营成本
传统播音主持人往往基于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水平完成高水平的播报业务,但是无法保证绝对的成功率。智能语音和AI主播在播报的过程中则很少受到外界环境及突发事件的影响,相比之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播报录制误差率。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广泛运用可以降低整体的运营成本,实现降本增效。此外,智能语音合成和AI主播的运营将会承接大量较低水平的繁琐重复的播报任务,在一定层面上可以减少真人主播的工作量,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人力成本节约。
3.丰富播报形式,强化节目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的AI主播可以拥有诸多个性化风格,模仿不同播音员的特色,以及根据特征设定实现趋于理想化的播报特色。这些新颖的功能及个性化设定将会为受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求新”心理,从而打破传统播音节目固化、刻板的单一印象,展现更加丰富的播报形式和内容,全面强化节目的体验效果。
1.带来播音主持行业结构性整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不仅可以优化播音主持工作的流程和效率,也将给节目体验带来更多可能。不同媒体机构对于技术的投入程度必然带来行业的竞争加剧。大型的播音主持媒体机构可能会加大技术资源的投入,通过不断整合实现技术应用的新突破,拉大行业竞争差距,从而形成对中小媒体机构的实质性挤压。播音主持行业可能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入行业整合的震荡期,在不断实现行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带来行业的结构性整合。
2.引领广电媒体运营模式转型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除了传统广电媒体播音主持工作方面的应用,在网络直播、短视频创作、音频创作以及配音等领域均有充分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体的边界趋于模糊,如喜马拉雅APP将广播节目网络化、传统播音主持人纷纷涉足短视频领域开展节目创作等等。传统广电媒体的运营模式正在新媒体背景下不断转型,而人工智能技术所孕育的AI智能主播、智能语音合成技术以及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等将大大加速媒介转型发展的过程,也将为传统播音主持工作网络化、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引领广电媒体运营模式的转型发展。[2]
1.加大播音主持岗位竞争压力
播音主持作为专业性艺术类学科,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中往往更强调对一门艺术的钻研和提升,对于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打磨和个性化的培育发展,从而匹配广电媒体播音主持岗位及其他场景的需求。而人工智能技术恰恰是为了解放人们的某些特定劳动或是提升劳动效率而生,其本质就是替代某些人为的重复性或低质量的劳动或提升它们的效率,这将给予播音主持从业者极大的竞争压力。从播音主持的岗位需求角度而言,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将成为岗位首选,从而形成了播音主持从业者与技术或机器的竞争。
2.重塑播音主持专业素养要求
传统的播音主持行业往往对从业者的个人形象、表达能力、发音音质等方面提出要求,比如像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字正腔圆的口齿条件及极具特点的嗓音等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凡是技术能做到或能做得更好的工作,可能就不再是播音主持从业者的优势。从长远来看,对于播音主持从业者的要求可能更倾向于创作的思维逻辑和创新思维,以及对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有充分认识。总之,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行业的应用将改变人们对播音主持从业者的传统认知,也将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重塑行业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认可标准。[3]
面对汹涌而来的人工智能技术,播音主持工作将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要辩证地看待新事物、新技术的发展,清醒地认知时代的发展趋势,既不盲目吹捧,也不能闭门造车。首先,要从行业及组织的角度深刻认识新技术的影响和价值,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其次,要从播音主持人才的角度看待新技术的冲击和影响,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1.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运营理念的转型
播音主持行业及组织既是人工智能技术实践的主体也是信息传播的主导者,面临来自市场需求的检验和受众信任的考验。面对时代发展的冲击,应当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从媒体传播升级、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社会舆论引导的高度审视新技术所带来的利弊,从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角度研判运营理念转型的新方向。一方面,加大技术资源投入,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革新人工智能技术下的发展理念,探索新技术孕育的传播新渠道和模式,挖掘技术赋能下播音主持工作新价值;另一方面,AI智能主播的运用演化出多模态、多特征、多场景的播音主持形象,在不断满足广大受众体验的同时也赋予了播音主持行业更广阔的创新空间,需要加以利用。
2.配套升级内部管理机制,匹配技术驱动发展趋势
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需要强有力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传统的播音主持行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对落后,基于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必须要配套升级内部管理机制。以新技术为核心搭建全新组织体系,围绕技术应用和开发构建相应的支持部门,以匹配技术驱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此外,在人员构成上要通过资源倾斜打造技术型团队,积极引入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实现团队技术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平衡,以技术驱动播音主持工作的发展,以播音艺术武装人工智能技术的内核,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实现播音主持行业及组织的全方位升级革新。[4]
1.重视个性化、情感化培养,弥补技术层面的短板
从个人角度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竞争要避其锋芒,更要实现差异化优势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是学习和模仿,而人的精神内核在于独立创新和个性化、差异化的个体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播音主持从业者要摒弃低质量、重复性的价值追求,要立足自身思维特点,重视个性化、情感化的专业培养,要在播音主持专业上依托艺术性的发散思维寻找创作亮点,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善于发现人性的光辉和情感的共鸣。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智能创作、智能沟通的突破,但无法真正实现基于灵感的创新和情感的交融,这正是技术层面的短板,也是播音主持从业者未来竞争力的突破点和播音主持行业不会被替代的岗位需求价值。
2.立足专业基础,培养驾驭技术和创新技术的能力
在传统的理念认知里,技术和艺术是两个毫不相关的概念。术业有专攻、行业有差异,二者更多的是协作与配合。但是在新技术不断迭代的时代,专业型人才可能已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一专多能和全能型人才更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技术运用无处不在的当下,播音主持从业者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性理论和实操技巧。只有具备驾驭技术的能力才能更好发挥自己的专业性水平。在播音主持行业里实现技术与艺术在个体层面的有机融合无疑是把握播音主持工作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行业及自身发展的有力手段。技术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革新和进步的,谁能掌握技术开发及应用的主动性,谁就能率先一步获得市场及行业的认可,播音主持从业者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5]
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行业的应用将更加丰富,对行业及从业者的冲击和影响也将愈加剧烈。只有深刻认识技术发展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能真正找到自身及行业发展的方向。播音主持行业及从业者应该积极拥抱新技术,发挥自身主动性,做好与新技术的协同发展,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促进自身与行业的整体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