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冠男
春夏秋冬,四季流转,万物井然中蕴藏着大自然的智慧。有人喜欢春天,嗅得百花芬芳;有人钟情夏天,沐浴清泉葱郁;有人偏爱秋天,品味缤纷秋实;也有人独爱冬天,寂静中隐忍蛰伏,等待下一个春天。但要说哪个季节最能抚慰人心,能让忙碌了大半年的自己回回血,那一定是秋天。
为什么需要与自己和解?
秋天是个色、香、味俱全的季节,一入金秋,全国各地似乎都开始“争奇斗艳”起来。老舍曾在《四世同堂》中写道,“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而东北的秋天,更有中国最早红遍的山林,有银杏铺就的黄金大道,黑土地上又迎来了一年的秋收时节,长白山上特有的野蘑菇、大榛子、红松籽也都开始陆续“下山”了。被秋天的美景、美食如此环抱,有谁不是满心欢喜吗?
可能还真有。我的外甥女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离她的第一志愿就差2分,她为此懊恼极了,不停地说“假如我考试的时候再仔细点,假如我最后没有修改那道选择题的答案,我的成绩就能提高3分……”我有个同事最近总是愁容满面,我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老家母亲最近体检查出了一些问题,得再去大医院复查。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叹息着说:“真怀疑自己待在大城市就是个错误,假如我多花些时间陪父母,日常留心他们的身体,可能就……”还有楼下的邻居,日日陪伴他的宠物狗走丢了,他在小区附近贴满了寻狗启示,每天散步虽然还是照旧能碰上,但神情中的落寞却是难掩,公园里老伙计们的棋局,他也好久不去了。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成年人的世界确实有诸多不易。如果说生活中的不如意是外伤,那自己对自己的不原谅、内心的过分纠结则是一种内伤。内伤带来的后悔、纠结、悲伤……这些负面情绪几乎每个人都难以避免,而这些负面情绪持续积累,就可能会演变成睡眠障碍,甚至是焦虑症、抑郁症。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要想坦然地活在当下,我们需要学会跟自己和解。
与自己和解,是莫大的生活智慧
要说中国历史上谁最擅长跟自己和解,就算有万般不顺也能吃好睡好,享受当下,那苏轼绝对算得上。
在北宋文坛,苏轼确实是神一般的存在,无论搞文艺还是搞民生,他都出手不凡。可这样一个“全能才子”,却仕途不顺,屡屡遭贬。尤其是经历了“乌台诗案”,苏轼差点把命都丢了,此后就开始了一生的颠沛流离。贬黄州、贬惠州、贬儋州,越贬越偏远。南方气候多雨,苏轼刚到的时候就水土不服,因为湿热疾病缠身。有记录说,苏轼初到海南,“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惨极了。可苏轼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就算倒霉至极,他也能苦中作乐。
苏轼是有情调的诗人,即使在黃州种地也不失风雅。他在房子旁边搭了一个茅草亭,取名“雪堂”,还亲自画画装饰。得空时,他约着两三好友,乘船沿着长江游玩,写下了千古绝唱《赤壁赋》,玩得可美了。苏轼心态也一流,就算被贬到穷困潦倒的地方,也照样睡得香,能写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种惬意的诗句。
不仅玩得美、睡得香,苏轼还变着花样研究吃的。就算在最艰苦的贬谪生涯中,苏东坡依然有本事“从黄连中嚼出甜味来”。把他贬到黄州,他做东坡肉;把他贬到惠州,他吃羊蝎子;把他贬到儋州,他跑去吃生蚝了。他甚至还写信对儿子说:“这里的生蚝太好吃了,你千万不要让朝中那些士大夫们知道,否则,他们恐怕都要想办法被贬到海南,跟我争抢这人间美味。”吃完这些以后,嘴上的油一抹,他还能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肘子……这些流传至今的名菜,都是苏轼在流放期间研制的。面对如此豁达的苏轼,那些有心想整他的人得多闹心?
我们调侃苏轼被贬还不改吃货本色,其实也是在赞美他的豁达洒脱。试想,有谁能在长期的逆境中始终保持着好胃口呢?苏轼可以。只要还能热爱美食、热爱生活,那他就从来没有被真正打倒。他既不被别人的目光束缚,也不把精力放在征服和对抗上,他就是这样怡然自得地享受自己的生活,把一切都当成是最好的安排。
与自己和解,是一种莫大的生活智慧。其实,除了苏轼,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人物都是豁达的、自由的,很懂得跟自己和解。庄子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陶渊明辞官归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是与自我和解的典范,也都实现了人生的大自由。
当然了,我们很少有人会经历像苏轼那样的大挫折,也很少能抵达庄子那样的大境界。但面对寻常生活中的小坑小坎,我们也不妨多多尝试跟自己和解,而不是反复在精神内耗中自我伤害。
如何告别精神内耗?
人们为什么很难跟自己和解?这往往是因为存在“非此即彼”的两极化思维方式,似乎只能在“和解”和“不和解”中间选一个,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会带来焦虑。它意味着生活中必须保持全面的好,任何一点“失控”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而和解就是允许生活没那么完美,有一些破绽,但也只是一些破绽而已,生活并不会因此一路变糟。
先抛开完美主义、非此即彼的想法,让自己的心态松弛下来。然后我们再来看,怎么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先接纳自我,再悦纳自我,最终与自己和解。
不知道你的睡眠质量怎么样?心理医生发现,越是能接受自己失眠的人,往往越容易摆脱失眠。很多长期失眠的人往往会跟自己的失眠和解,也就是说,他们会接受自己有时候就是睡不着、睡不好,这不是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在尝试了各种辅助睡眠的方法,比如冥想、泡澡、听音乐、换枕头,甚至依靠食物或者药物等等,但如果这些方法都没有用,有些失眠患者就干脆接受自己就是睡眠不好,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比如在晚上工作。
你可能会惊讶,怎么能就这么算了呢?睡眠那么重要,无论如何也得解决啊!如果你硬要跟自己死磕,结果一定是越来越清醒。但如果接受了这个事实:告诉自己睡不着就算了,明天再说。这样放松地过上一阵,你反而能睡着了。
睡眠是这样,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也是这样。所谓的“精神内耗”,其实就是你既“不接纳自己”,又执着于无效的“自我改变”,这就变成了一种持续的自我对抗,反而加剧了对自己的不喜欢、不接纳。这时候,不如先温和地提醒自己一句:别变了,我就是这样的我。
听上去好像有点泄气。可是你知道吗?很多处在痛苦中的人,如果真的接受了真实的自己,在心里跟自己说一句“算了,就这样吧,这就是我”,反而会感到释然、解脱。
罗翔老师曾经用打牌比喻人生,他说:“你在打牌的时候,即便抓到一副最烂的牌,也不能弃局,你得把这个牌打完……有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一把烂牌,我们打到最后还赢了。”我们有怎样的人格特点,就好比我们抓到了怎样的牌。无论你喜欢或不喜欢,它都是你的牌。不要寄希望于把这些牌放在手里搓一搓,就能搓出“王炸”。手里的牌不会变。你接受了这个事实,才會认真思考怎么把它打好。
很多人执着于改变自己,总觉得人格是由自己塑造的。如果我接受了现在这个“不完美的我”,而没有努力变成一个“更好的我”,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但是心理学家已经知道,人格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它是由复杂的基因和环境共同造就的。你的人格是一个既成事实,是很稳定的。
先接纳这样的自己,才能让自己放松一点,欣赏自己的独特性,进而做到“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指的是自己不仅要欣然接受自己的优点,更要乐于承认、接纳自己的不足,无论发生什么,都对自己怀有认可、肯定和喜悦的态度。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跟人吵架、会做错事,或者被不友好的人嘲笑或者排挤。有的人会因为某一次工作汇报没有表现好,羞耻感挥之不去,总觉得自己成了同事眼中的笑柄,后来就再也不敢轻易上台了,甚至发展成“社恐”,总是扮演“小透明”。
但一个能“悦纳自我”的人,就不会这么轻易地给自己“贴标签”,他不会直接否定自己,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而是在相信自己、喜欢自己的前提下,去冷静地考虑为什么会出错?就算真遇到了无端的捉弄和嘲笑,也会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给予明确的、冷静的反击。一个发自内心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的人,会是一个非常强大、幸福的人。
最严厉的法官是我们自己,最伤人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审判和否定。很多深陷心理疾病的人,往往都会讨厌自己,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这才导致了精神的崩溃。而同时,最有力的爱,其实也是自己对自己的爱。每个人都有变好的能力——这是所有心理咨询师的共同信念。尽管生活总有失望与挫败,但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选择与真实的“我”和解,重新掌握生活的主导权。
祝你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中,始终能接纳自我、悦纳自我,活得如秋天般五彩斑斓、丰饶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