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课程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实践证明,要切实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深层解读文本,深刻理解语言文字,深入思考文本内涵,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真正实现课程育人价值。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猎人海力布》的教学为例,从语文活动角度谈谈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學情和教材,确定深度学习目标
《猎人海力布》是其所在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肩负着引导学生了解、传承中国民间故事的重任。从编者意图上来看,民间故事选入教材,表面上是为传讲民间故事,实则是借助民间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层解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由“这一篇”转向“这一类”,从低阶的“读懂故事”走向高阶的“为何传承”。这就是单元导语暗示的单元人文主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个要素与民间故事的文体特征高度契合。民间故事是民众集体创作的口头艺术,其内容是在口耳相传中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每个人既是聆听者、传承者,也是创作者,因此,“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进行过“简要复述”“详细复述”的训练。本课教学要求学生在“简要复述”和“详细复述”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复述,旨在让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讲述故事,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非常重视“复述”二字,把复述故事的注意力集中在为人物活动添补动作、语言、表情、细节等具体的方法上,这样的复述显然是浅层次的学习,学生即使能照本宣科地复述故事,也很难真正落实文本承载的语文要素。从深度学习角度来看,学生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创造性地复述”上。鉴于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探究,追根溯源,在深度学习中领略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认识民间故事所承载的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基于五年级学生讲述故事的既有基础以及文本内容,笔者这样确定《猎人海力布》的深度学习重点:①在梳理故事主要情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领略民间故事的特点和独特魅力;②聚焦关键段落,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以海力布或乡亲的口吻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二、基于目标,开展深度语文实践活动
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最早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可以说,中国的任何地方都有民间故事,它虽不像《诗经》《楚辞》等文学巨著声名显赫,但其光芒从未暗淡。原因何在?在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后,设计了语文探究活动:“同学们,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有的甚至从来没有转换成文字。它们能延续至今的奥秘是什么?请结合课文进行合作探究。”这一深度学习活动让学生兴趣大增。在笔者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通过借助“班班通”查找资料、同桌互学、小组合作探讨等方式,得出结论:①故事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代蒙古族群众希望得到一块拥有超能力的宝石,满足游牧民族打猎的美好愿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寄寓了古代蒙古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②故事传颂了伟大的英雄形象——在远古时代,人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希望有一个拥有超能力的英雄帮助人们应对自然,猎人海力布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他为了乡亲们的安全,毅然牺牲了自己,对英雄的尊重,对英雄的崇拜,成了人们的共识。③正是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所以,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才能够经久不衰,传诵至今。
学生认识到民间故事经久不衰的奥秘之后,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动力也随之产生。于是,笔者设计了“聚焦情节、助力复述”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串联故事情节,或画思维导图,或拟制故事提纲,或提取关键词。因为是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这种语文活动既尊重了学情,又很好地体现了深度参与。一名学生这样拟制故事提纲:①同情救白蛇;②龙宫选宝,白蛇叮嘱;③借助宝石,海力布从鸟嘴中得知灾难;④海力布变成石头;⑤劝说乡亲们搬家;⑥乡亲们得救。这个故事提纲既体现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又为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奠定了基础。
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笔者又为学生设计了“海力布的纠结”想象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合理、充分地想象海力布劝说乡亲们立即搬家而乡亲们坚决不搬家的内心纠结,这一内容是文本中没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合理想象了海力布无奈、无助的心情。一名学生这样想象:“海力布想,我要是说出真相,就会立刻变成石头,我还年轻啊,我的日子还长着呢,不能死啊。如果不说出真相,乡亲们肯定会被淹死。唉,说出真相,我一个人死,不说出真相,乡亲们都会死。罢了,死我一个人换来乡亲们的安全,我无怨无悔。”有些学生甚至从文中的“急忙”“焦急”“急得掉下了眼泪”等词句中想象到海力布焦急万分而又左右为难、痛苦万分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原故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再创作,一名学生甚至创造性地采取了倒叙和借物讲故事的策略:把文具盒当作海力布变成的石头,举起文具盒讲道,这是一块名叫“海力布”的石头。石头怎么叫海力布呢?那就听听这个石头的来历吧……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笔者只是在人称、语气、动作、口语化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点拨。学生通过创造性复述,充分领悟了民间故事来自民间、口耳相传的特点,更深刻领悟了民间故事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较好地体现了深度学习。
三、深化认知,实现语言迁移与运用
在达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深度学习的“深”不仅表现在深刻领悟文本、深层解读文本上,还表现在深化认知和深入实践上,即对所学内容进行迁移、运用。对《猎人海力布》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觉、主动地传承和发扬民间故事文化,会讲民间故事,讲好民间故事。
“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结束后,笔者设计了一个练笔活动:如果你是“民间故事颁奖委员会”的委员,你如何给海力布写一段简短的颁奖词?这一活动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民间故事中人物的认知和民间故事文化内涵的理解。
课堂教学结束前,笔者还为学生留下了一道课后思考题:海力布变成石头后,宝石、小白蛇、龙王没有再出现过,如果让你进行创编,在海力布变成石头之后,宝石、小白蛇、龙王相继出场,故事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笔者设置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民间故事的深刻理解:民间故事是人们根据美好愿望想象出来的,同一个民间故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版本,这也正是人们充分想象的结果;不管情节和结局如何,民间故事始终寄托着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样设置教学环节,很好地体现了深度学习。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