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新疆高校为例

2023-12-02 09:04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

李 霞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850)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1]。只有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乡村的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才能实现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不仅有量的需求,对其种类需求也非常广泛,柯炳生教授曾指出,乡村振兴至少需要有十类人才,包括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农村电商人才、环境治理人才、景观设计人才、文化传播人才、乡村管理人才、教育和医疗方面人才,其中有些人才要根植于农村内部,有一些人才主要来自农村外部的支持。外部支持力量有很多,比如农业企业、城市市民、科研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大学生群体等。其中大学生群体是非常重要的人才来源,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数量一直呈现走高趋势,2011年毕业生数量为660万人,到2023年,毕业生数量达到了1158万,创造了历史之最。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到广大农村就业,参与乡村振兴成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选择。

1 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偏好分析

1.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本文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22年10月份,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网上调查方式,调查范围为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工程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280份问卷,有效问卷245份,有效问卷率为87.5%。

调查对象中,男生占45.30%,女生占54.69%;汉族比重为57.14%,少数民族比重为42.86%;城镇户口占72.24%,农村户口占27.76%;文科类专业(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大学生占67.76%,理科类专业(理学、农学、医学等)大学生占14.28%,工科类专业(材料类、机械类、水利类等)大学生占8.97%,其他专业(艺术类等)大学生占8.97%;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比重为21.22%,非中共党员比重为78.78%。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1.2 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意愿偏好

1.2.1 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意愿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被调查的245人中,愿意参与乡村振兴的有82人,占调查总数的33.46%,由此可见愿意参与乡村振兴的人数较多,有一定的积极性;从性别看,愿意参与乡村振兴的女生占调查总数的15.56%,男生占调查总数的17.90%,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有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从年级分布情况来看,愿意参与乡村振兴的大一大二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7.55%,大三、大四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5.91%。由于大三学生提前为就业做准备,大四学生正在找工作,他们对乡村振兴相对比较了解,因此参与意愿会更高一些。

1.2.2 岗位需求偏好

就业岗位与就业意愿相匹配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为理想的状态,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可以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有意愿参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选择在乡镇政府机关工作的占51.18%,选择在乡镇企业的占29.14%。选择在村委会工作的占13.39%,选择回乡创业的占6.3%。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希望有具体、稳定的工作岗位,乡镇政府提供的稳定就业岗位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首选。由于农村与城市各方面差距巨大,大学生更希望通过工作的稳定来弥补差距。

1.2.3 薪酬需求偏好

薪酬需求表明了大学生对在乡村工作的工资预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薪资需求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82位大学生中,47.24%的大学生可以接受4000~5000元的月工资水平,42.25%的大学生期望每月拿到5000~6000元的工资,10.24%的大学生期望每月拿到7000元以上的工资。

从薪资期望来看,只有少部分大学生的工资期望过高,大部分大学生仍然希望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获得一个较好的收入水平。由于政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从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使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有一个非常好的收入预期。

1.2.4 成长需求偏好

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有自己的规划与成长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意愿参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都希望在乡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愿意在乡镇政府、村委会工作的学生希望能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为将来晋升做准备;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希望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希望能在乡村振兴中发现机会、积累财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带有很强的目标性,从这些目标出发引导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1.2.5 工作环境偏好

大学生对工作环境也有一定的偏好,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参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中,51.97%的大学生期望所在的乡村或乡镇有便利的交通、便捷的生活服务设施,45.67%的大学生认为工作地点能满足基本需求就可以,仅有2.36%的大学生对乡村的工作环境不是很在意。

从大学生对乡村工作环境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乡村的基础设施、基本服务比较在意,更希望在基础设施健全、基本服务到位的乡村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能满足生活、精神方面的需求。

2 影响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是否参与乡村振兴受很多因素影响,是很多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城乡差距因素、政策因素。

2.1 个人因素

2.1.1 个人内在特质

参与乡村振兴是大学生的自我选择,大学生的内在特质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愿意参与乡村振兴的学生具备的特质主要是有理想,有抱负,有主见,敢于冒险,吃苦耐劳,有担当等,这些特质决定了这些学生愿意到农村去尝试。

2.1.2 个人政治面貌

大学生的个体身份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党员更愿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这是国家政策导向的结果。国家为了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实施了选调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2]。选调生选拔标准严格,只有具备党员或者预备党员资格的大学生才能申请,因此具备这些资格的大学生更有积极性参与乡村振兴。三支一扶政府和大学生村官虽然没有明确要求招募对象具备党员或者预备党员资格,但是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具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资格的大学生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具有党员以及预备党员资格的大学生更愿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成为影响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个人因素[3]。

2.1.3 个体族群特征

从个体族群特征看,愿意返乡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占比为62.72%。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愿意参与乡村振兴,这主要是因为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村落众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会重点考虑生活饮食习惯、择偶成家等问题,会更倾向于选择回家乡就业[4]。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愿意返乡就业。

2.1.4 个人专业特征

从个人专业来看,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性较强,到农村没有用武之地,这成为阻碍他们到农村就业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适合在农村发展,因此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较高。

2.2 家庭因素

2.2.1 家庭户口特征影响大学生选择

家庭户口特征也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因素之一。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4.52%的农村户口大学生愿意参与乡村振兴,53.37%的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愿意参与乡村振兴,也就是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大学生都有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相比较而言由于农村大学生对农村更加熟悉,因此参与度会更高一些。

2.2.2 父母态度会影响大学生选择

父母对参与乡村振兴的态度是大学生做出决定的重要参考,父母支持孩子参与,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就高,父母反对,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就降低。根据调查结果,愿意参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中,父母支持率占90%,不愿意参与的大学生,父母的反对率占到了95%。

2.3 城乡差距

2.3.1 城乡生活差异认同

由于城乡之间的生活存在很大不同,城市公共设施比较完善,市场经济繁荣,工作机会多,生产生活都比较便利,而农村相对来说经济比较落后,生活设施条件较差,生产和生活不便利。大学生在做选择的时候会考虑这些问题,对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比较认同的大学生倾向于参与乡村振兴。调查结果显示,体验过乡村生活的205位大学生中,77个人愿意参与,128个人不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占37.56%。而没有体验过农村生活的40位大学生中,5人愿意参与,35人不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占12.5%(见表2)。因此体验过农村生活,对农村生产生活比较认同的大学生更愿意参与乡村振兴。

表2 乡村生活体验与返乡就业意愿交叉分析表

2.3.2 城乡就业差异影响

城乡就业差异也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就业面广,就业前景广阔,薪酬高。而农村产业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不健全,就业机会少,薪酬低,个人发展空间受限,这成为阻碍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但是城市也存在房价高,支出大,生活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等问题,相较而言农村生产成本比较低,环境好,这些因素也会成为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拉力。

2.4 政府政策知晓度

大学生对政府政策知晓度会影响其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完全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153个学生中,60人愿意参与乡村振兴,参与率为39.21%,参与率最高。比较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56人中,16人愿意参与乡村振兴,参与率为28.57%,参与率也比较高。不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36人中,6人愿意参与乡村振兴,参与率为16.66%,具体如表3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越了解,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会更强烈。政府以及学校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会激发大学生投身农村建设的热情。

表3 大学生对乡村振兴了解程度与参与乡村振兴意愿的交叉分析表

3 提高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性的对策

推动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教育引导,社会广泛组织动员,只有三方形成合力,才能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3.1 政府发挥好宏观调控

3.1.1 要做好政策顶层设计,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合理预期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大战略,是消除城乡差距,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乡村实现人才聚集,才会有产业兴旺、组织兴旺。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要设计合理有效的宏观政策,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就业政策来支持乡村振兴,引导社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乡村流动,增强全社会对乡村振兴的信心,形成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局面,进而激发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为大学生选择乡村就业形成合理预期。

3.1.2 要做好农村发展规划,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根据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有岗位和薪资的需求,因此政府部门要在乡村社会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满足不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才能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为此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农村产业规划,农村人才引进规划,农村岗位设计规划,并通过媒体宣传,将信息传递给在校大学生,方便大学生做出选择。

3.1.3 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大学生长期扎根农村提供动力

大学生选择在城市工作的原因是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太大。因此要想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政府就要弥补差距,形成农村就业的引力,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就业的工资水平,一方面要完善农村就业大学生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一系列有效制度安排,为大学生长期扎根农村提供动力。让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之后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3.1.4 政府部门要加大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为大学生农村就业提供良好环境

农村公共物品投入资金长期偏低,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投入力度[5],让选择了农村就业的大学生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精神、物质生活丰富,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3.2 学校做好教育引导

3.2.1 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宣传

学校教师要深入挖掘乡村振兴战略思政元素向学生宣讲,让大学生知晓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实质;学校团委要做好规划,定期组织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的团日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学校宣传部要筛选优秀支农大学生,邀请他们进校园进行宣讲,激发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热情;学校网站要定期推出乡村振兴战略系列报道,让大学生能时刻关注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教学和教辅部门的联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为将来参与乡村振兴做好思想准备。

3.2.2 为大学生提供乡村招聘信息

学校就业办公室和学生工作部要与社会各部门建立长期信息交流机制,实现农业农村招聘信息的共享。学校就业办要及时整理乡村招聘信息并发布到校内网上,让毕业生能及时了解招聘信息并做出选择。毕业班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班会,口头向学生传达乡村招聘信息,鼓励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学校为毕业生提供乡村招聘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信息支持。

3.2.3 为大学生提供乡村实习平台

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大学生走上社会之前的一次实训。学校要充分利用实习机会,引导大学生到乡村实习。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学校要与基层农村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农村、乡镇建立实习基地,选派大学生到村、乡镇实习,增加大学生对乡村工作的认识,为将来参与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3.3 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3.3.1 企业组织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

企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最重要的力量[6],每年有大量毕业生选择到企业工作。同时企业作为产业振兴的参与者,也是组织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招聘大学生到企业就业,然后依托农业项目,组织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大学生依托企业实现了就业,又依托企业项目服务于乡村振兴,既满足了大学生求稳的就业心态,又服务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因此依托企业来组织大学生服务乡村是实现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非常有效的方式。

3.3.2 社会组织吸纳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

社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服务农民、树立新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把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7]”。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依托其强大的团队,而团队的壮大需要不断扩充队伍,因此社会组织需要招聘大量的工作人员充实到队伍中才能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作用。而大量的毕业生就是素质较高的招聘对象,社会组织要在大学生毕业季广泛宣传,吸纳大学生作为组织的中坚力量,带领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大学生依托社会组织提供的就业平台,可以广泛参与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因此社会组织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渠道,可以充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并让大学生在农村有用武之地。

猜你喜欢
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