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丽雯 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展开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项目式探究学习活动的流程是“学习活动始于学生既有学习经验,基于真实情境,师生共同协商选择探究项目;以驱动问题为引领,辨别或分解核心问题;协作制定探究学习的总体规划和详细活动计划;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开展问题分析、构建假设、调查分析、构思解决方案等活动;依据解决方案和所学知识完成项目学习任务;学生以公开的、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探究学习过程,分享学习成果;反思探究活动,检视完善作品”。
如果将信息技术和项目式探究活动相融合,会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调查分析、分享成果等有着很好的助力。为此,笔者在信息技术助力下进行了项目式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希望通过改变探究课堂的教学形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设置项目式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活动之中,最终有所收获。
我们的目标框架是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引,以学校探究型课程实施纲要为课程目标而确定的。构建着眼于让每个孩子“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所创、学有所乐”的“乐学”文化核心理念。在践行整体探究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集中体现探究型课程的育人价值,主要包含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
同时全面思考,并立足社会热点、学校特色和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确定项目的主题内容,细化项目式探究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收尾阶段的各个探究点,落实每一个驱动性问题,组织各个小组合理分工开展探究活动,最终获取活动成果等。
整合多方资源,将信息、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方面的内容以及科学知识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把信息技术作为研究的工具、成果展示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学习评价和课程管理的手段,旨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平台,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设项目式主题探究学习活动,其实质是依据评价标准设计情境和活动,是一个将评价标准情境化的过程。因此要在明确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依次设计项目主题探究活动、拟定活动要求、制定评价量规等。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落实源于生活、回归生活、高于生活的探究学习任务和评价。活动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操作性,这些任务必须是能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拓展能力,便于学生参与、展示、观察和检测的任务。
“趣动物的本领”是一年级探究主题活动中设定的第四部分的内容,我将这一主题活动的探究根据学校探究型课程纲要低年段目标序列的“计划先行”“团队合作”等规则意识和“收集信息”“表达交流”“成果展示”等关键技能的多个目标设计。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尾巴的妙用和奇妙的保护色”“设计与制作——‘趣探动物的本领’探究小报”“成果展示——‘趣探动物的本领’交流会”五个课时的项目式学习,习得相应的规则意识与关键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执教“趣探动物的本领”过程中,我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信息技术薄弱的特点,事先制作了几个小视频和阅读卡,引导学生通过看视频、阅读资料、贴一贴、画一画、说一说等途径来认识动物的尾巴和保护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记录、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探究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继而重新调整了授课方式,先期录制了一段收集信息的方法,视频中教会学生用圈一圈、标一标、画一画的方式寻找并收集信息。课前,孩子们通过网络平台收看了老师提供的小视频。课上,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合理分工和团队合作的小组探究活动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双减”背景下,课堂练习贵在少而精,探究学习活动的任务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围绕信息课程和探究课程的价值取向来进行项目式探究学习任务的设计。
1.以趣味性为课程价值取向的设计
利用好信息技术资源,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玩具”。让学生在玩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巧妙地让学生记住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的方法,同时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此外,还可在其中融入合作闯关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分钟扯碳”是笔者结合低碳生活的热点设计的活动主题。“收集信息——低碳小常识”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围绕“一分钟扯碳”这个主题,了解“碳中和”这个名词,学会从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并选择与主题相关的真实、准确且完整的信息,同时学会根据不同的内容整理和筛选信息资料。
如何帮助四年级学生收集“碳中和”的相关信息是本课的探究重点。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碳中和”的意思。于是,我把学生带到了电脑教室,带着学生使用学过的信息技术一起来进一步了解“碳中和”。在探究活动中,我发现老师设置的活动任务也是相当重要的,假如以趣味性为课程价值取向进行任务型学习活动设计的话,是不是更有趣味呢?在理解“碳中和”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第二个探究活动任务:我们平时能为促进“碳中和”做些什么?在各个小组记录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各种想法,因为在课题引入的视频中,学生们了解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因此第二个学习任务单完成的质量很不错,学生们从节水、节电、节粮、绿色出行、不乱扔垃圾、少吃零食等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课堂上合理利用好信息技术资源,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玩具”,让学生带着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展开探究,不仅能够巧妙地让学生记住使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的方法,还可以促使学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以融合性为课程价值取向的设计
探究学科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时,要善于将信息技术、探究活动项目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起来,突破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
“花的世界”是一年级探究学习主题活动中设定的第一单元主题活动的内容,这一主题活动的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准备阶段——“看花去”“四季开花的校园”“花的特殊象征意义”;执行阶段——“设计制作‘花的世界’小报”。通过“花的世界”成果交流会六课时的项目式学习,习得相应的规则意识与关键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花的世界”这一项目式主题活动时,我对一年级的孩子做了详细的学情分析。我利用课堂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查问卷。从12 个班级512 位学生完成小调查的统计分析来看,我发现:67.5%的学生能够认识各种花,并能讲清楚花的颜色和基本形状,只是对关于花的古诗了解甚少,只有23.7%。于是,我在设计“花的世界”项目式主题探究活动时增设了制作小报和分享成果会的活动环节。在“花的世界”主题项目探究活动中,孩子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综合性活动。我发现:学生们依托线上线下的任务驱动,开展探究学习,充分打开和延伸学科学习的平台,学生将线上线下学习实践与分步评价实施中的发现和认知有序、有效地融入学科学习、探究发展中,进而提升了探究合作能力。
3.以生活化为课程价值取向的设计
生活中处处充满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和探究学习活动也是为了服务生活。信息技术和项目式探究活动的学习,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向创新型人才发展,脱离生活实际的探究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在“一分钟扯碳”项目式主题活动中,我设计的第二课时“我虽然牛,但是我很难”和第三课时“身边的低碳时事热点”这两课时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能激发其主动学习兴趣,并维持集体情感认同的活动。
探究活动开展的形式都以小组为单位,来培养学生的群体凝聚力。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小组围绕统一任务开展合作分工,并在学习资源的指引下交流互动、沟通心得、积极思考、共同探究。在知识竞赛中,我采用问卷的形式和信息化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率,同时快速准确地实现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有助于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统计后再将数据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小组这一群体互相探讨,查阅各种信息资料一起来解决各自困惑的地方,在群体凝聚力的促使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学生再通过线上小队会议,各自发表意见、共同探讨,汇总观点,在统一汇报形式后,明确分工,合力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线上教师创设活动、资源引领、细化指导,学生共同探讨、合作分工、互相协作的形式是群体凝聚力创设的体现。
立足学生生活,开展线上线下学习活动,不仅完善了学习结构,还利于创建学习共同体,创设情感表达开放式沟通的渠道,增强群体凝聚力,创建更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自主地参与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项目式探究活动需要教师课前、课中和课后收集大量的学习资源,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为学生开展项目式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课中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和知识的传递获得知识、行为和素养三个层面的提升,并在课后通过参与一些探究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发展个性思维和能力,最终促进知、情、意、行的协同发展。
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重构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冲破了“课堂”的概念,更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体验和核心素养的达成。
在利用学习平台开展项目式探究学习活动评价时,教师应及时关注评价轨迹,进行人工干预,为学生落实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每一次探究活动之后的评价设计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组织学生在评价环节中做好反思。因此,教师应关注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基于线上线下的探究评价活动,我们也可以打破空间的束缚,密切关注学生的线下活动进程和线上资源的上传情况,随时在线上和学生互联互通,给予指导和帮助。
借助网络平台,我们可以转变以往传统教学的单一资源供给方式,在线上平台上传多方面的资源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
在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深感线上资源对学生开展和完成项目式探究评价活动任务的重要性和引导性,在我们设计资源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以下事项:①资源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幻灯片、图片、音视频等,也可以是一些简短的微视频;②资源内容的趣味性:平台资源的提供和发布应激发学生对任务产生活动的兴趣,同时对任务要点和所要达成的目标有较清晰的认识,比如微课的设计可以卡通化、拟人化,微课的教学环境要像是“一对一”辅导,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言体系也要从班级教学转化成个性化辅导;③资源创设的情景化:可以采用故事、情景、案例、问题、活动等情景化任务的设计与营造。融入“情景”中的重难点知识才是学生最容易也是最喜欢接受的,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应充分考虑到该项目主题中每一个活动间资源的联系,使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本单元学生需达成的核心素养相关且一一对应。
除了教师提供多种资源外,学生也可在平台进行个性化资源的交流,上传的活动成果可以是个性化的作业,如照片、音频、视频等。
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不仅是主导者,还是转变成为学习者的设计者和支持者,注重内在的奖赏,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的教学价值。在项目化探究活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调查研究与分析问题的成因,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他们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他们经过研究后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都非常有意义和价值。项目化学习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待与之后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