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观测质量提升策略探究

2023-12-02 07:39:26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8期
关键词:观测站台站气象

高 倩

(鄂尔多斯市气象局,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10)

随着农业生产对气象观测要求的不断提高,综合型自动气象站已经成为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的主体。同时,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气象站网体系。目前,我国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已经由最初的人工观测逐渐转变为自动气象站观测。同时,由于综合型自动气象站具有自动、连续、实时等优势,可以进行多种要素的综合监测。从现阶段来看,综合型自动气象站已经成为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提高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研究。

1 综合气象观测简述

综合气象观测是指通过观测地球一切气候系统内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有气候系统中的每个圈层,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等,通过监测这些圈层,系统化地观察每个圈层所具有的特点,如化学、物理等特点,理解掌握各圈层所拥有的气候特征,进一步实施探究与归纳统计。综合气候观测作为集成统一的观测系统,在这一系统内的各系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和完善。

2 综合气象观测的重要性

2.1 预报精准数据

综合气象观测是获得气象数据信息的主要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本身的重要性。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整体能力直接影响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提高气象服务整体能力与服务品质,则应利用多元化的现代前沿技术来获得精准的数据。

2.2 气象减灾防灾

提高气象观测品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社会改革的基本前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综合气象观测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展,同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综合气象观测在减灾防灾等层面依旧发挥了同样的作用。通过提供综合观测服务,可以深入确定气象要素出现的变化,据此提前开展好防控工作,尽可能减少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2.3 综合气象观测品质和能力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能够直接体现出气象业的真实发展状况,气象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综合气象观测的一系列工作,据此为大众创造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以精准的天气数据信息为前提,进而逐渐提高综合气象观测品质和能力。

3 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3.1 观测站点建设待完善

观测站点建设是气象业务开展的基础,而当前观测站点建设情况不够完善。一方面,由于部分观测站建设年限较久,一些观测站点设施设备老化,导致气象观测数据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输到上级气象部门。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需要不断对观测站进行扩建、改造,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部分观测站尚未达到升级改造的标准。观测站建设项目资金不够充足、不到位,导致一些地区的观测站建设出现了滞后现象。目前我国已经有200 多个国家气象站,仍存在部分观测点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而导致无法进行及时维护和更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有效提高。

3.2 仪器设备相对落后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的观测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例如,一些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和技术较为老旧,功能无法满足新时期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需求;一些传感器技术陈旧,产品质量不高,难以适应当前的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一些新型传感器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一些高精度传感器、自动气象站等大型气象观测仪器设备仍然需要依靠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来完成测量工作,这使得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工作效率受到了影响。

3.3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地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缺乏高效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导致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运行效率较低。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地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畅,农业生产相关部门无法及时获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部分地区可能存在人为影响天气灾害预警监测的情况,导致气象灾害损失较重。例如,在强对流天气发生时,相关部门并未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导致农作物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为提高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运行效率,需要加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至农业生产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手中。

3.4 基层台站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基层气象观测业务是整个气象观测工作的基础,加强对基层台站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是提升气象观测业务能力的保障。但目前部分基层台站人员业务水平仍不能满足新时期气象观测工作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部分台站人员年龄偏大,其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基层台站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动力不足,造成知识更新滞后;三是近年来气象观测业务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设备,而基层台站人员对新技术、新设备未能熟练掌握。因此,为了提高基层台站人员的业务水平,必须加强对基层台站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使其能够紧跟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步伐[1]。

3.5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在一些地方,虽然已经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和岗位,但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知识,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要求[2]。比如,在天气预报、农业灾害预警以及气象服务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

4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提升策略

4.1 完善观测站点建设

加强对农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的统筹规划,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提升”的原则,优化观测网布局,新建、升级现有观测站,在已有站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根据气象条件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完善土壤水分、作物水分、灌溉用水、大气湿度等常规农业气象观测项目和人工影响天气等特殊农业气象观测项目。根据业务需要,增加常规农业气象观测项目和区域农业气象观测项目。科学合理布局农业综合气象观测站点,既要体现出我国地域特色,又要与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同时也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在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站点以及环境监测站点等。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机制、区域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区域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加强与农经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其在农田小气候和农业气象服务中的作用。

4.2 加强观测仪器设备更新

一是将现代科技融入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实现观测方式由人工为主向自动监测为主转变,业务流程由业务导向性向服务主动性转变,服务手段由传统的人工观测向智能监测转变,服务产品由简单的监测数据产品向综合、精细、智能的气象预报预警产品转变。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服务范围。加强农业综合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数据共享和利用。三是加强农业综合气象观测技术方法研究,提升农业气象观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四是强化与各部门合作,建立农业综合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机制和共建共享平台。强化对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的引领作用,强化业务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构建“技术+产品”的现代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体系[3]。

4.3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能力建设。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估研究,开展全国主要农作物适宜区气候区划研究,研究制定全国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区划方案和防灾减灾区划方案。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业务平台,开展全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业务。建设面向精准农业的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系统,开展基于GIS 的精准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和应用示范。加强全国作物生长监测与农气站点建设,提升基础数据应用能力。加强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评估研究,重点开展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评估研究,加强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评估及影响评估,提升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能力。构建基于关键区域和关键天气过程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业务流程,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发布制度,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加强极端事件风险管理研究,探索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政策体系。

4.4 提高基层台站人员业务能力

一是大力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特殊的管理和激励措施、鼓励科技创新等方式,吸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加入农业气象事业中来。二是培养农业气象服务领军人才和青年业务骨干。各级气象部门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在基层一线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业务人员,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强化基层台站人员业务培训。各级气象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基层台站的支持力度,积极为基层台站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基层台站人员;采取特殊政策激励一线业务骨干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继续组织“全国农业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和“全国农业气象服务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4]。

4.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加大对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二是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建立健全岗位聘任制度,合理设置岗位,优化结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四是建立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领军人才及骨干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五是加强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升农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服务水平[5]。

4.6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各地气象局要及时研究部署,细化落实措施。将推进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和督查考核。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农业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粮食安全等方面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气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6]。

5 结语

综上所述,气象预测的精准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持续提高气象观测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与专业技能,提升观测精准性,使气象观测能够切实服务于大众。

猜你喜欢
观测站台站气象
GPS导航对抗数据质量特征实例分析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工作回顾
四川省甘孜州:航拍四川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科学导报(2022年39期)2022-07-04 23:15:46
气象树
气象基层台站建设
西藏科技(2021年12期)2022-01-17 08:46:38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内蒙古气象(2021年2期)2021-07-01 06:19:58
气象战士之歌
心声歌刊(2019年5期)2020-01-19 01:52:52
大国气象
去中心化时差频差直接定位方法
航空学报(2017年5期)2017-11-20 03:44:46
基层台站综合观测业务管理之我见
西藏科技(2015年6期)2015-09-26 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