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

2023-12-02 01:40钱甜甜
大众文艺 2023年20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时代

钱甜甜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不同的时代有其鲜明的特色,指引着文化教育前行的方向。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纪元、新的时代。新的时代是传承精华的时代、创新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追求卓越的时代、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新生代大学生特征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诉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代同频共振。而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阵地,更加需要深刻把握新时代的内涵,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甄选、优化和创新是思政教育能否达到时代要求的基础和前提。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紧扣新时代的新要求,找准不足之处,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增强吸引力,提升育人魅力和实效。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优化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前瞻性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诉求,也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价值追求。通过教育对青年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促进学生遵循内在需要,全面发展,培养文明进步、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所需要的有用人才。思政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施加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1]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基本是以马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和蓝本,着眼于用最先进的理论成果和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培根铸魂,培养投身新时代发展洪流,献身中华民族宏图伟业的时代新人。高等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关键阵地,发挥着引导人、培养人和教育人的核心作用。通过教育内容的丰富、筛选和优化,教育方法的甄别、选择和完善,保证教育内容的前瞻性,促进教育方法的推陈出新,及时向学生传递社会主流核心价值观念,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养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关系到思政教育的活力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之一,凝心铸魂,在全部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占据关键性地位,发挥着指导性作用。良好的思政教育可以保证高校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保证高等教育始终围绕着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教育内容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必要元素和重要基础。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也有所差异,时代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时代的新变化以及学生的新需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保持高校思政育人活动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教育效果的最终达成和实现。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优化教育内容,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青年学子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和个人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其精神面貌、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也都会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进而也能促进优良的学风、校风的形成,良性的互动发挥出最大的育人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指向性关系到思政教育的目标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依据党的方针政策,中华民族的现实需要,通过教育内容的筛选优化,教育方法的选择创新,教育主体的教育引导,培养国家发展、制度存续、社会前进所需要的人才,通过教育将优秀人才聚集到党的旗帜下,紧跟党的指示完成使命价值。而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指引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校丰富的教育内容元素对青年学子的熏陶影响,离不开教育方法选择创新对学子的有效吸引,也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悉心教诲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以内容为导向,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育人的方向,也是青年学子学习奋斗的方向。在明确的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在优质教育内容的熏陶下,新时代大学生紧紧团结在党的领导下,怀揣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和矢志报国的热情朝着在新时代的征程踔厉奋发,最终成长为担当时代重任的有生力量。

二、现有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供给的不足之处

(一)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时存在重工具价值轻情感熏陶倾向

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核。大学校园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为青年学子播下理想信念种子的重要阵地,聚集了众多学术思想界的泰斗、优秀的教职员工和丰富的意识形态教育要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学生,是民族复兴征程上的领跑者和主力军,他们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才能保证成长和前进方向的正确性。在思想多元化的新时代,更加需要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发挥方向指引作用,牢牢守住核心,守住根本,守住发展的大方向,守住前进发展的希望。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重思政教育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育人功能、人文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倾向,导致思政教育内容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显得不足,较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方面有待加强

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国家的期待亦是教育的选择。国内高校也不同程度进行了有益的实践,结合“三全育人”与“大思政”格局构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智体美实践等各环节,充分发挥融合优势,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并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途径,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实现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育人目的。但是部分高校在内容的融合上存在盲目制造新意、表层结合而非融合以及缺乏针对性、缺乏立足本校文化特色的创新等问题,部分高校简单以“经典诵读”、专题文化讲座、开设相关课程等作为文化育人的方案,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融合表现流于形式,融合内容缺乏创新,导致以文化人的实效性欠缺。

(三)在满足青年学生新需要和回应学生具体关切等方面有欠缺

新时代的大学生基本是“00后”,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他们的视野十分开阔,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强调自我尊重、自我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个性鲜明又追求思想进步,关注自我亦关心国家大事。他们的成长进步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引导,但这种引导需要建立在教育内容满足青年学生的新需要和重要关切方向上。然而在高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往往存在重视理论教育而轻价值熏陶和引导、提要求多而在解决学生的重要关切方面少、注重集体教育而缺个性化的情感教育和支撑等问题。提示我们注意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注重关切学生的新需要新困惑,在解决学生实际具体问题中引导学生成长。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质量提升路径

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阐释和生动素材,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3]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跟时代需求、贴近时代脉搏、丰富优化教育内容,为青年学生提供丰盛的精神给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实效。

(一)坚持与时俱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凸显人文价值关怀为脉络

思想政治教育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紧扣党和国家的主题,才能保证内容的正确方向,才能发挥育人的实际效果、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优质人才。马克思主义落地中国、生根发芽,今天再次开出时代之花,结出时代之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对中国之问、时代之问的正确回答,可以指引新时代前进的正确道路,是新时代的前行灯塔。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然要求在思政教育内容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理论,并作为核心要义和前行指南,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思想引领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新理论的精神核心和丰富涵义,增进理论自信,并能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升华思想境界,紧跟党的步伐,锤炼本领担当,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防止过于强调思政教育工具价值问题,而是从人本角度、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出发,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贴近时代发展、切准学生脉搏,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特点,围绕其主体发展诉求和适应社会的需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切合青年学生的内心,调动学生的向上成长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育人价值。

(二)坚持守正创新,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为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因子和育人资源,是思政育人的灵魂源泉。新时代,文化亦更加多元,加之互联网的深度普及,青年学生接收的信息广泛而复杂,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增进传统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而不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冲击显得重要和紧迫。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要在内容的甄选和优化上下功夫,在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创新上下功夫,挖掘文化宝库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和价值因子,并结合新时代特征,做好思政教育内容的守正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构建思政教育内容体系,通过强化“四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养分。其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发挥凝心聚力“最大公约数”作用。[4]不仅要进课堂,更要进学生生活,通过教育内容的强化和教育方法的优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同时注意青年学生的接收方式和特点,有效融入青年学生的生活。最后,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主旋律相结合,用青年学生喜闻乐道的形式讲故事、话文化,将道理蕴含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之中,上好爱国主义大课,用生动的党史故事、爱国故事打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引。

(三)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新时代青年的新需要为导向,以解决青年学生的实际问题为重要关切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既认同主流价值、遵守社会规范的合格公民,又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人。[5]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要体现社会主流价值和追求,培养认同主流价值体系、遵守社会规范的服务于国家社会建设的优秀人才。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要关注人的需要,关注青年学生的需要,注重以人文本,以生为本,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本质要求。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青年大学生发展的新需要、思想成长中的新困惑和所关注的社会问题、热点问题等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来。注重围绕学生的重要关切,比如学生中讨论热烈的时政热点、学生疑惑的观点理论等,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主题班会,结合思政课程等,及时回应学生,答疑解惑,正向引导。同时,其他各门课程也要注意结合本校特色和专业特色寓思政教育内容于专业教育之中,例如中医药教育中注重将大医精诚的历史故事、抗疫实践的生动案例以及生命关怀教育等融入专业职业教育之中,发挥全方位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最后,要注重关注解决大学生当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化解思想疙瘩和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知行合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引领学生的精神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增强有效性,提升亲和度和感染信服力,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同时收获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并引导学生在乐学爱学中收获成长。

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叠加疫情带来的影响,“云上思政”成为因应时代需求,创新思政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和必要手段。[6]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和快速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师道的传统权威也受到挑战。面对成长于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普及时代的网络原住民,当代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依赖和运用远超想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优化不能仅仅停留在以往的传统方式中,还应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借助新媒体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例如创新网络思政模式,以大学生使用频率极高的微博、微信、抖音、头条等新媒体应用软件为依托,打造“云端思政”新模式,以学生喜闻乐道的形式和内容开展与学生的线上互动与交流,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络与信任,同时,通过创作与传播极具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又兼具知识性、趣味性的微视频、微新闻等,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导。通过传统思政与“云上思政”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教育效果。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为前提和基础,做好教育内容的守正创新,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度、亲民性和有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才,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可靠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时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