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文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0000)
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承担着高层次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是新思想、新知识生产的重要源头,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①。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展,研究生教育也由最开始的精英化转为普通化。而动画作为一门触及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动画人才的素质更是呈现一个复合型创新性的需求,但随着考研目标的功利化和读研学风的浮躁化,在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中,部分学生忽视了对学术的认知和理解,缺乏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在此情况下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内驱力,是一项意义重大并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在研究生人数不断的扩招的情况下,一部分学子抱着对科研的热情与热爱主动报考,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的被动选择。前者在进入校园后可能发现研究生的学习并没有当初设想的那么理想,逐渐丧失目标;后者在本就缺少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往往以完成基础的学业指标为目标后,以顺利毕业为最终目的,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质量。
1.目标迷茫导致的躺平或内耗心理
随着考研规模的扩大和就业形势的严峻,许多考生的动机也逐渐多元化。在庞大的研究生队伍中,不仅应届本科生考生数量增多,很多社会在职人员读研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这就意味着研究生的年龄阶段和生活经历呈现较大化的差异。部分研究生不仅需要完成校园专业的学习还需要独自承担读研所需的学费及花销费用,因此,他们不得不为生活奔波,所以导致在科研上的精力不济,内驱力逐渐弱化。还有一部分研究生科研内驱力的缺乏来自当初考研的从众性和依附性,把考研当初阶段性目标,在并不了解或者爱好所选专业的前提下,由于外界的客观因素而选择读研。入学后,又由于对未来的迷茫或是就业压力的打击,将时间花费到社会需求量更大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上,导致与自身专业渐行渐远,逐渐迷茫。又或是,从众心理的考研决定,导致读研期间缺乏学习动力,对专业认知的欠缺导致研究缺乏内驱力。
2.学习难度导致的自信心不足
许多跨学科的学子凭借着对动画的一腔热情而选择的动画专业,但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难度相对较高,自己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认知理解不够,导致很多人忽视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自我成长过程中缺失自信,越来越消极。
动画是需要团队合作的一门特殊学科,而动画研究生不但需要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与实践经验。而这些内容对于此类研究生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从书本理论转换到项目实战,从新手小白进阶到软件“大神”这些成就都需要付出长时间的积累和巨大的努力,通过这些训练,帮助研究生迅速融入团队合作,了解未来工作的开展方向。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在这个阶段望而却步,对人际关系感到恐慌,对技能学习感到困难,想通过逃避解决这些问题,存着这样的错误思想,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自信心,渐渐上升到对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模糊,难以选择就业范围,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对动画专业的不自信,当初的热爱也消之殆尽,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和进步[1]。
1.社会大环境的浮躁导致的漂浮心态
研究生在校期间通过间接或直接地接触社会,必然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急剧转型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日益突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免会出现付出与回报无法形成正比的现实情况,这或多或少影响着高校研究生的价值观,从而导致学习内驱力的缺少。
这些浮躁之风容易导致研究生求学的功利化趋势,以硕士文凭为读研目的,导致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浮躁,目光短浅,不肯沉下心来认真钻研学术也缺少内驱力去专心科研探索。同时,社会上的现实问题,例如资源分配的不公以及用人机制的不健全等社会现实人情等问题,会冲击研究生长久以来形成的认知公平,打击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消极的思想,长期以来容易导致科研学习内驱力的弱化。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部分研究生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迷茫,就业的不确定性使其无法安心科研反而趋向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利于就业的专业技能。还有一部分研究生是应届考生,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思维还停留在本科生的固定思维,尽管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需要学术主动获取知识,创新科研,但一贯的被动灌输式教育模式和在缺少科研基础和求知欲的前提下,此类研究生难免会对研究生的教学体系感到不适应,最终导致科研内驱力的下降。
2.较为滞后的教学体系导致的学习困境
在考研大军中不乏对科研,学术热爱的学子,但在入校以后,发现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无法支持自己的科研方向,从而陷入困境。以动画专业研究生的学习为例,动画专业涵盖地知识面广泛,只有三年地研究生教学需要学子们提高学习效率。但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动画教学多以理论授课为主,欠缺实践经验。大部分院校遵循课本知识进行传统的一套教学方式,落后于市场。但研究生在校期间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少,同时缺少一线动画人才作为师资力量,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新技术的使用与开发,教学缺少行业最前沿的信息,这会使许多跨专业学生,不了解动画制作的流程,故而也无法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再者,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包括美术,影视,设计,软件技术等多学科内容的交叉。动画人才的培养也是朝着拥有艺术感知力,人文撼动力,美术表现力等多方面培养,决定学生能否可以在行业中大放光彩的除了基础知识和技法的掌握之外还需要有更高的审美和眼界。无论是课程的学习或是毕业设计的创作以及未来个人的职业发展,都需要学生了解各个国家动画的发展历程,擅长的动画风格及形式,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对传统文化、中国文学、戏曲艺术、地域特色等挖掘,与动画形式结合。所以,只有学生拥有更为厚重地文化积累,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艺术地优秀作品。但大多高校课程的设置趋近统一,研究生动画学科的课程设置与本科无异甚至不及本科丰富,导致艺术综合表现力不高,教学成果不明显,最终都会导致动画研究生学习积极性的减少。
1.家国情怀引导,完成从小我到大我提升
中国动画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发展到今天,其内容都源自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及创新,从上海制片厂时期的辉煌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家国情怀一直深刻融入中国动画之中,无论是动画情节还是动画人物都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风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奋发图强,提升小我,成就大我。中国动画一直与家国情怀密不可分,中国动画人也凭借自身的不断探索创新,让世界看到中国动画的风采。从《哪吒》的耐心打磨到《深海》的中国式美学的背后,凝结着中国动画人对中国动画的责任与热爱,即使是在高扬个人主义的今天,动画人在动画中表达的家国情怀也无法被轻易解构。所以,动画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动画研究生的内驱力可以从内部解决,个人的奋斗是可以与动画行业相结合的,研究生能够从内部认识到个人的努力是有意义的,以此将个人拼搏与时代命运同怀,调动自身内驱力的提升。
2.导师疏导,明确学习目标
在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现实中,导师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导师和学生见面的次数少导致导师对学生指导的时间不够,对学生单一的指导无法有效地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要想解决研究生迷茫的状态必须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导”的作用。首先,领导学生走向对学术科研及创作的方向,及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方向调整培养方向,安排时间进度,及时与学生沟通,积极推进学术研究与作品创新;其次,疏导学生面临困境的焦虑心理,研究生学习生活与本科生不同,面临课题的难题或是动画技术上的困境,很容易故步自封导致恶行循环,所以需要导师关注学生的状态,根据导师多年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帮助学生摆脱内耗心理,不是提一些假大空的抽象建议,而是根据学生的状态给其提供具体目标,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科研的意义,设置切合实际,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发挥学习潜能,激发内驱力。
3.学校主导,重视思政的学习教育
研究生的认知直接影响其读研期间内驱力的激发及学术水平的提升。坚持对研究生进行思想,价值观教育,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是培养研究生的基石。高校应重视对其三观的教育,树立以掌握科研知识为目标,激发研究生求知求学的能力。通过高校思政教育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增加内驱力的提升,在科研学习上得以具化。
1.引导正确的就业观念
社会快速转型,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研究生就业是每个读研学生绕不开的话题。对此,研究生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些问题。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会逐渐好转。通过自己扎实的科研能力和过高的专业技术一定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与此同时,避免好高骛远的心态,研究生学历不再属于就业环境里的稀缺资源,需要尽早对自己未来的方向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通过目标的明确,内驱力也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
2.培养模式个性化
随着报考学子范围的扩大,出现了许多跨专业的考生,学校应遵循不同的学科背景,充分挖掘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培养和鼓励各个专业在动画领域的创新实践。动画作为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需要各种高素质人才,随着跨专业考生的增多,在不同学科的教学背景下,各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是不同的,例如,与美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学生富有创造力和批判精神,擅长解构创新,擅长运用瞬间爆发的灵感进行感性的创造,但往往欠缺理性,缺乏逻辑表达,从动画制作来看,无法达到最高的效率。与之相反,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在逻辑表达上占绝对的优势,他们擅长建构,长期养成的理性思考的习惯使其擅长团队合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互为相反却又相互补充,理性和感性共存是开发一部好的动画影片必不可少的因素,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色,每科学科的优势,让研究生在项目团队的带领合作下感到成就感和身份认同感,有助于自身内驱力的提升。
3.校园项目创新性教学
校企合作的项目给研究生的培养带来了实践机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相较本科生时间更自由,课程更专一,在此模式下,参与团队合作的项目是对个人能力提升的最有效的办法也可以提前感受市场上的动画流程。动画是合作的产物,一部动画的产生需要一套完整的生产线和庞大的制作流程,这不单单只靠个人能够完成的,相反,有时候个人的艺术反而需要为团队妥协让步,在全流程的熏陶下,动画研究生有可能在其中找到自己适合,想要深入钻研的环节,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内驱力。这样一来,研究生通过团队项目得到实践达到迅速成长的目的,同时,项目通过每个个体的独特经验和专长产生了生产力,二者达到了良性循环的过程[2]。
4.创建创新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研究生的教学平台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课堂授课。例如:哔哩哔哩网站,腾讯课堂等线上网络课堂的发展,使教育环境更加多元化,便捷化,信息化。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教育平台建设及智能学习软件开发,不仅能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健全学校教学资源的系统化,体系化,全面化的整理,节省查找资料的时间,省时省力。同时,互联网加入教学,能提供更前沿的教学资源和指导。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行业的佼佼者常因时间、空间、语言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难以进入高校进行专业指导或是讲座访谈和合作,因此,高校的学子因为消息的闭塞难以接触到最新的动画技术和行业信息。利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类问题,当地域和时空不再成为接收信息的藩篱,动画学子就可以与优秀的专业从业者建立关联,进行合作授课、线上答疑教学等方式,促进高校动画与行业接轨。在此基础上,健全学校的教育制度管理,向规范,科学,高效的方向努力提升,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丰富的沃土环境支撑,既包括对教学,教师等教职员工的管理制度;还包括各项教育工作的奖励制度,考核制度等,用来激发教师和教职工的科研热情以及对研究生的正向引导作用,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动力。最后,在教学环境、平台以及制度建立创新的基础上,尝试展开学术沟通交流会,线下交流会的创造,增加了学术交流机会,冲破年级限制,低年级通过此机会聆听师兄师姐们的学习经验,高年级也能接触到低年级的新创意,在互补互助的氛围下成立学习小组,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与学术竞赛,共同打造自由,包容的学术交流氛围,利于研究生批判与创新思维的形成。
5.融合多元文化,优化专业结构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动画这一学科运用在各个领域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市场对于动画人才的培养需求了。如今开设动画相关专业的院校众多,其中包括美院,综合类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等。每个院校应根据本校的特长和优点进行跨专业融合发展。因此,研究生科研内驱力的培养提升不仅仅是动画单一一门学科的课题,需要积极与其他学科交流,立足于多学科的交叉点,推动发展自身学科的优势,共同推进学科的发展创新。同时,学科交叉的有效实施需要更多优秀的教师领导探索。动画学科的综合性注定了单一导师的指导具有局限性,所以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跨学科建立课题组,组建导师团,以骨干优秀的导师带头、青年教师培训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实力,优化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以此立足学科的教学研发及创作。随着导师团队实力的雄厚,也可以一举打破传统一带多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身兴趣点及专业匹配度自由选择加入课题组,携手合作完成项目及教学目标。
综上,在当今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动画研究生的培养不但需要迎合国家大的教育方针还需要适应当今社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方向,朝着高目标高要求的方向探索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高等院校的路途道阻且长但前路璀璨,明确动画研究生培养方向,激发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向社会输送高端人才。
注释:
①王战军,马永红,周文辉.研究生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