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杨 孟海燕
近年来,丽水市着力打造一批形式多样、功能完备、服务齐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以下简称“孵化载体”),已成为丽水汇聚高端科技人才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阵地,对推进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本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丽水市坚持用“以产业定位科技、以科技索引人才、以人才支撑产业”的理念谋篇布局,先后发布了《丽水市人才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暨产业发展人才科技支撑规划》《丽水市“15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 年)》等,实施众创孵化空间构建计划,提出到2027 年,在“一带三区”中,“一带”实现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三区”实现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为孵化载体建设指明了方向目标。出台《丽水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科技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丽水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给予孵化载体最高150 万元的综合支持。各县(市、区)也将孵化载体建设纳入本地科技政策体系。
总体来看,各县(市、区)建设孵化载体的意识明显增强,全市已实现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莲都区、经开区作为最早建设孵化载体的地区,是全市密度最高的孵化载体集聚区,拥有科技孵化器4 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 家;众创空间7 家,其中省级2 家。松阳县、遂昌县、青田县、龙泉市和缙云县分别拥有孵化载体5 家、4 家、4 家、4 家和3 家,庆元县、景宁县和云和县各2 家。
一是层次明显提升,实现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2022 年,经开区科技孵化园、丽水绿谷信息产业孵化器双双获评国家级孵化器,实现零的突破。2023 年,浙江智宇科技孵化器获评国家级孵化器,成为全市首家民营国家级孵化器。二是数量不断增长。全市共有各类科技孵化器12 家,其中国家级3 家、省级2 家,其中综合类孵化器6 家;众创空间25 家,其中省级14 家。三是孵化面积快速扩大。2022 年,孵化器在孵企业364 家,孵化面积达到27 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5%。众创空间新注册企业220 家,当年服务的创业团队837 家,其中大学生创业团队(企业)数160 个。工位总数达到3043 个,较上年增长28%。
导入高端科教资源,打造“技术支撑+技术转移+投融资+服务”孵化模式。浙江智宇孵化器深耕新材料领域。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孵化器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二是做优专业化服务。孵化器内设公共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新材料技术研发、技术人才培训四个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材料成分和含量测定、材料微结构分析和性能分析、小试、中试、技术转化推广和质量检测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三是强化投融资对接开展持股孵化。引进投资机构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在孵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和对外项目投资支持。
构建孵化项目在杭州丽水数字大厦孵化加速和丽水本土产业化联动的发展通道。杭州丽水数字大厦科创园是丽水市在外的第一个“飞地”孵化器。一是构建双向双创新模式。科创园与余杭区科技局共同推出“飞地科创π 计划”,围绕“双向未来”会客厅、双赋游学、双赴科堂等形式展开系列活动,聚焦杭州市余杭区、丽水两地创业人才,探索实现人才保障同城待遇、人才奖补参照兑现、人才统计双向互通,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多维度赋能及培育企业。二是打造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地(杭州)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字经济技术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职业技能培训和产业对接服务,有效降低在孵企业信息化和技术开发成本,促进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打造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与落地的“桥头堡”。丽水经开区科技孵化园是丽水经开区与宁波高新区在省市实施山海协作工程背景下设立的孵化器,重点围绕经开区五大主导产业开展孵化工作。一是科技金融提升招才引智服务效能。以“基金+银行+民间资本”模式为驱动,以绿色产业基金、天使投资等合作孵化资金促进人才项目快速发展,以“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南明英才”项目招引和落地为重点,累计服务人才项目130 余个,落地孵化器超20 个。二是融通甬莲资源促进企业发展。孵化器发起筹建丽水市宁波商会,建立山海协作企业服务中心,助力企业与宁波专家及行业优势资源精准对接。
聚焦本土特色产品,以电商为媒,建立“产、供、销、创”一体的产业链孵化模式。一是以云仓建设为切入口,建立了龙泉市电子商务智慧云仓储,打造“园区型电商创业模式”。二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组织电商导师向青年创业者提供技能培训、入驻孵化帮扶等服务,探索衍生产品,推动龙泉宝剑、青瓷、农特产品、竹木制品等本地特色产品创新。目前已成功孵化营收500 万元以上的电商企业30 余家。
近年来,丽水市虽然重视孵化载体建设工作,不断加大培育力度,但还普遍存在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主要表现为:
在发展分布方面,庆元、景宁、云和等地受制于财力,对孵化平台的投入相对较少。全市仅莲都区、经开区、缙云、遂昌建有省级以上孵化器,庆元、景宁没有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丽缙高新技术产业园作为丽水唯一的省级高新区,尚没有国家级孵化载体。在产业布局方面,孵化器专业方向以智能装备和时尚产业等传统制造业为主,众创空间以电商等数字经济产业为主,在半导体、健康医药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存在布局空白。
近年来,孵化载体硬件设施环境大幅度提升,但仍以提供诸如物业、政府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等服务手段为主,缺少为企业量身定制孵化方案的服务能力,综合型孵化器占比50%。孵化载体的收入仍以政府补助和房租物业服务为主,股权收入占比较少。由政府直接运营或委托第三方运营的占比分别达到孵化器、众创空间总数的42%和40%。有投资收入的孵化器不到10%。
目前,孵化载体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丽水大院名校技术转移中心、丽水科技大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及新引进的实体化研究机构之间缺乏联系渠道;与丽水学院等本地高校院所、公立医疗机构间缺少交流。另外,丽水加入省孵化器协会的单位仅3 家,尚没有成立市、县级孵化器协会。孵化载体之间信息沟通不足,交流渠道较少。
近年来,丽水市加大孵化器专业人才培育力度,鼓励管理部门和载体运营单位参加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但有参加培训的运营单位占比仅为17%。孵化载体专业服务人才素质与孵化器岗位的匹配度不高,培育了解和掌握产业结构、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限制了孵化载体规模的扩大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当前丽水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仍以银行传统业务为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机构相对欠缺,而政府基金项目往往青睐于较为成熟的项目,使得初创型科技企业金融供给不足,成为孵化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
为进一步整合拓展丽水孵化资源,提升孵化载体效能,加速建设“两山”发展人才创新创业高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如下:
聚焦“1515”特色创新领域,结合各地特色产业优势,引导孵化载体差异化发展。莲都、经开区聚焦浙西南科创产业园、白桥双创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加快半导体、生命健康领域的孵化载体布局。缙云围绕“特色装备+、智能消费+、生物医学+”方向完善孵化载体布局,推动国家级孵化载体建设。遂昌、青田、云和促进孵化器向专业化转型,力争实现省级孵化载体效能提升。龙泉、庆元、松阳、景宁紧盯区域主导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加速完善孵化载体布局。鼓励在科创飞地布局各具特色、形式各样的孵化载体,强化与市内孵化载体联动发展。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浙丽转”路径,支持孵化载体参与成果转化加速器、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建设,加强孵化器作为成果落地载体的作用。推动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和三甲医院的科技成果在孵化载体中落地。鼓励纳爱斯、天喜厨电等龙头企业建设垂直领域孵化载体,靶向招引和孵化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鼓励招商部门、产业园区与孵化载体联动招引,通过丽水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渠道,持续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来丽创业。
支持孵化载体引入优质创新资源,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研究院、浙江大学龙泉创新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缙云研究院等实体化研究院开展深度合作,加速向专业孵化器转型。市级层面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孵化载体参照杭州“一键入孵”重大应用场景,帮助创业主体与孵化载体精准匹配。支持孵化载体“以服务转股份”的孵化模式发展,提升增值服务收入和投资收益比重,增强孵化载体盈利能力。
建立科技创业导师库和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教师、企业家、科技特派员、投资人担任创业导师,为孵化载体提供增值服务。优化孵化器专业服务团队,定期组织孵化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将高端孵化人才纳入丽水科技人才支持体系,享受相应人才政策。组建丽水市孵化器协会,鼓励孵化运营机构融入全省孵化网络,促进孵化人才交流。
扩大科技创业投融资供给,鼓励孵化载体独立或联合创投机构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和成长性高的创业项目提供股权投资。鼓励国资孵化载体创新运营模式,允许国有孵化团队持股孵化,建立投资审批、试点退出和容错机制。推动孵化载体与银行保险机构合作,深化“浙丽人才科技保险”机制,为在孵企业提供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专利被侵权、企业财产保险、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保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