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实践视域下器物书写文化阐释

2023-12-01 00:16胡蓉
新楚文化 2023年23期
关键词:审美性

【摘要】瓷器供养款的研究视域已从瓷器款识考辨功能导向款识文本,业已开启观照供养款与民间信仰的研究路径。历代瓷器供养款涉及不同的文本格式与主题,通过供养款文本的比较研究,凸显其供养功能与祭器造物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大量供养款的文本装饰设计案例,阐明器物的用途影响瓷器的造物实践。

【关键词】瓷器供养款;器物书写;审美性;造物实践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3-008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区域共建背景下基于长沙窑文化场域的美育话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2A0721)阶段性成果。

一、瓷器款识研究综述

器物款识一般作为文物考古、器物鉴定、工艺技术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在历代陶瓷款识研究以官府用器[1]、官窑为主。款识内容分为朝代款、干支款、供养款、花样款、室名款等七种类型[2],童依华[3]1则与叶佩兰的研究不同,其官窑款、陶工款、明清民窑款的类型关涉到官用与民用的范畴,说明铭文与功能分类密切相关。在至正十一年铭元青花象耳瓶的考辨成果的推动下,近年瓷器供养款研究涉及供奉款识与民间信仰、供奉者身份与明清时期的宗教信仰特征等社会文化层面,叶耿瑾[4]从不同的瓷器供养款对明代的民间宗教意识及民间瓷质供器的关系进行开创性的探讨;张富春则在宗教社会学视域中对瓷质供器展开再解读。

陶瓷款识的地方性特征研究不多[5],针对中国陶瓷款识历史嬗变研究较早且多。民国初著书《饮流斋说瓷》里分析陶瓷款识自宋到清的演变,举例众多,如图案与文字、釉色与字体、工艺与文风等皆作细说。目前,在陶瓷款识的书写体与釉料特征,及书写艺术性的研究也有数篇[2],以叶佩兰对明清瓷器款识的初步研究为例,他在鉴定款识特点的同时,略为探讨款的书写体、釉色、笔法及画意。耿宝昌[8]对明清时期不同器型的瓷器款识的题写位置、书写特征、文本排列方式等都作了技术层面的归类整理。今胡珺[9]撰文浅析陶瓷款识的发展提出两大艺术特性,即书法和装饰;周波则以工艺品铭文的视角切入探讨器物款识的显技、铭志、纪年的社会文化特征[10]。徐智亮则强调学界研究的不足是“严重忽视了其深刻的文化艺术内涵”[11]。总之,对瓷器款识书写的艺术审美、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较单薄,或者说,当研究者将款识文本置于艺术装饰设计的范畴,把文字作为图画或符号形式时,它自身的局限性暂无法在器物纹饰研究领域里产生新突破。

瓷器款识研究存在着两个重要转向:在研究方法上,学界逐步形成了把瓷器款识从传统的瓷器考古鉴定之技术性层面,移植到瓷器款识及其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层面这一更为宏大的视域。在研究对象上,瓷器款识是瓷器文化之“表征”,其本体即“文本”,它是考古、历史、艺术等学科的研究范畴,目前暂无瓷器供奉款文本的专题性研究,笔者以为有必要对供器款识的文本结构、题写设计展开系统性的探讨。观照瓷器供养款的文本设计范畴,结合瓷器的审美特性展开新的讨论。

二、瓷器供养款:奉神的“证物”

瓷器供养款,又名供奉款,常见于颈部、腹部或足底。供养款伴随着器物定制及其祭祀神灵的仪式活动而产生,从信徒信众的视角来看,他们“购买,并用以施舍、供养及庄严于神灵的器皿就应称之为供器”[12]。

瓷器考古研究表明陶瓷款识最早见于东汉[2],元代景德镇已出现书写了“打供”用途的青花瓷。记载器物出处的“书铭格式”非瓷器款识首创,与古代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艺术中造像记、祈愿文的功能相当,记录着“器物的用途、使用单位及场所、物主”[1]等事。瓷器供养款文本结构与造像记研究中提出的“A型造像記”的文本格式[13]相近似,一般有供奉者的身份、住址,及供奉目的。因其内容较丰富,有学者曾将供养款归类为记事款,它实则记录了人名(工匠、定制者)款、干支款或室名款等信息。

目前,由于瓷器供养款图文资料来源较广、内容不一,文本格式及书写方式繁杂,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文本类型:(1)题款如弟子、信士、客士等供奉者身份用语。如“信士郑德清”[14]5“施主男弟子吴□训”[15]。(2)题款有庵、塔、寺、祠堂、家庙等,如“南社祠堂”和“继述堂李氏宗祠”[14]10说明器物供奉于祠堂,而“玄妙观玉皇宝殿”[16]79则指向道观建筑。部分供养款表意非特指性,如“天宫制鼎”[14]27是为宗教场所定制的用器。皇家祭礼等场所用器,如“坤宁宫祭器”[17]272-273。(3)造器的措辞,常题以“敬”“献”“喜助”等字意表明供奉行为。还有表示祈愿意图,如“求”“祈保”等。也有“谨记”“扣谢”①等。

综上,瓷器供养款的界定与分类源于供奉活动的三大元素:供奉者的“身份”、供奉的场所,及供奉者的“供”“祭”行为。本文以供奉用瓷烧造活动的维度解读瓷器供养款,突破以往的文本结构或内容的单向所指的限定,强调供奉活动所呈现的传统文化寓意,以此明确造物活动中供养款文本有着符号表征的功能,而瓷器供养款作为祭祀用瓷的类型化研究必将关注器物功能的范畴。

三、造物实践:瓷器供养款的书写与审美

元明清时期,信徒为求平安定制器物供奉神灵是一种常见的宗教活动。瓷质供器也逐步成为社会文化研究对象,叶耿瑾把供器款识多元化与民间供奉的行为关系作为解读明代社会宗教文化的路径,说明供器订烧因客户需求产生多样性设计。另有提及明代社会由于交通所限、交流不便使得款识的题写在字体、数量、排列等方式上无法形成基本模式[9]。笔者认为不仅仅如此,因为瓷质供器的烧制活动既是一种造物实践,也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等元素影响。因此,瓷质供器的研究仍需观照窑口烧制、工匠技艺、客户群体等个体差异化的因素。

目前,有图文记载的供奉款瓷器主要是元、明、清三代为主,宋、金时期也有少量。

首先,从不同器型的瓷器供养款的文本设计进行比较。历史上的供器形制以“三供”“五供”为主。三供式流行于清代,形制为一对花瓶和一只香炉;五供式一般是成对花瓶、烛台及一只香炉。但也有如明万历青花龙凤三足炉题为“喜捨香炉一付”[3]76,也有只是订烧“香炉一个”[3]77的情况。虽以上存世品不少,鲜有完整的民窑订烧套件的记载。(1)大件瓷器,花瓶,常见花觚和双耳尊式,题款的清德化窑狮耳和青白瓷大瓶的类型都存世较少[3]71-75;以书写设计看顺治青花云龙纹香筒[12],其款识题于器颈紧靠洗口,与两侧云纹相连,字量少呈为三列,整体观之,空间留白略显多。(2)香炉的器形较多,有盖无盖,三足与四足,鬲式、鼎式或直筒式等。款为“敬喜助信士戴虎立”[2],青花异兽炉为钵式,其款书于炉身空白处,是典型的佛前供器;(3)烛台存世较少。以明青花团龙纹烛台为例,上是烛碗和盘,题款书于下部的钟形烛台底座上。书写布局极为合理,“信士弟子黄舜耕”[18]等百字有序竖列为十二行,疏密相间,与外框构线开光装饰及两侧团龙纹相对照,显得十分工整。(4)另有净水碗、罐等大小不一的器型。清宣统年间的“黄釉盖罐”将“坤宁宫祭器”题于罐口沿处及碗底[17],略显低调,使器型的线条与色彩形成高度统一,以凸现黄釉祭器素朴及色纯的庄严感。(5)还存在一种“在陶瓷器完全作成后,再由收藏人或鉴赏人给予添加的文字”[3]392,如湖南省博物院藏的清代宣统纪年款的醴陵窑釉下五彩龙纹香炉。

其次,在供养款文本排列方面,分为横排、竖排两类。先从不同器型的题款设计来看:(1)竖写类型较多,与传统书法书写格式相呼应,一般都书写在瓷器颈部或腹部。如清顺治十八年青花云龙纹净水碗,款为“信士弟子程继模喜助净水碗一幅”[16]62-63,题于碗腹处,其文本空间布局由上至下,直抵口沿与碗足;清康熙青花云龙纹洗口兽耳瓶款为“武清县老米店仁寿庵供奉”[12],文本融合在海水江崖纹的图案里,构思精巧,恰当留白,凸显出整体空间的清爽感。(2)横向类型相对较少,主要题在器物腹部。清顺治青花云龙纹瓶,“继善堂”三字横向布局瓶腹,与竖列题写的祈愿内容“十八世玄孙子陈如平置造瓶炉一副”[7]形成布局的整体性。“继善堂”或为某家族场所[16]140-141,是举办祖先祭拜活动的“场域”,堂号横题笔法略粗更显出供奉者对祖先的敬重。横竖合用者还有清同治九年铭青花龙纹香炉[3]70,“信士弟子王明发”横题在左侧青花龙纹上近沿口处,竖写“同治九年八月立,张王福主”则位于正面开光纹饰内。总之,无论是横竖一起或分开布局,都从侧面说明工匠在题款时会考虑到书写方式与装饰纹样的搭配关系。

再者,从款识文本在瓷器部位来看整体的装饰设计,文本题写的位置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瓶颈纹样处题供养款的器物较多,如清顺治青花云龙纹双耳尊,其颈部留白以青花楷书题款[12],位于瓶颈上半部近洗口,款的竖列布局,书写密度小,虽有大量留白,但与洗口、肩部、腹部及足部的大面积空白形成微妙呼应。(2)题款于瓶身、瓶腹的类型较常见。存世的有清顺治青花山水人物净水碗[7]、明天启青花八仙寿星图炉[16]64-66、清乾隆唐英铭款青花花卉瓶[20]等。以清顺治青花云龙纹撇口瓶为例,该款题于瓶腹云龙纹饰的空白处[2]。另外供养款常题于开光装饰纹样内。开光装饰是在器身整体纹样中留出空白,置入“主题性”的文本形式或寓意绘图。如清康熙十八罗汉图香炉[16]266,开光样式较特别,似匾额挂彩造型,上绘有荷叶纹,两侧以粗细双线勾勒出方形图样,使文本的主题性被凸显出来。(3)为少见者,题款碗心处的佛教场所供器,如清顺治青花佛像碗,“碗内心青花楷书‘雸露庵,外加双圈”[22],更为特别处是碗外壁青花绘有“阿弥陀佛”、观音、和尚等图文装饰,碗底题年号款。总观之,该供器装饰纹样整体布局考究,疏密关系与留白设计精巧,具有极高的审美性。

纵观,在造物实践中款识文本设计呈现的特点是:文本设计受款识内容及格式的影响。当把款识文本置入工艺设计的框架下,它必受到装饰位置、主观书写的影响。诚然内容导致文本格式受限,在考虑了文与图整体构思后,古代工匠高超的烧制工艺使得供养款瓷器实现了文本排列嵌入装饰图纹的设计效果。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版面设计所涵盖的文本与图示的基本要素在传统的瓷器工艺上得到了印证。

四、余论

瓷器供养款之“文本”对于供养行为、造物实践及器物功能的阐明具有重要作用,它包含着器物的物质与文化的双重特质。整体观之,瓷器供养款的文化生成与造物实践研究呈现以下特点:存世瓷器供养款的文本类型较多元,题款设计也具有较高的审美性。图文记载的供养款铭存世器以青花瓷器较多,也说明青花工艺技术与社会文化实践达到了高度融合。祭祀用器的用途与供养款文字的符号性是解读器物背后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总之,在器物工艺发展上,瓷器文化一直保持着内化的传承式,随着仿古及礼制的延续,文化圈在发展之中坚持这种传统模式:吸收—创新,瓷器题写供养款体现出传统礼器的功能与造型设计的深度融合。

注释:

①2020年10月,笔者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与世界对话的景德镇:归来·丝路瓷典”展览亲见“白釉双耳瓶”,款识措辞“信士”“扣谢”。

参考文献:

[1]王光尧.明早期瓷器铭文的观察[J].东南文化,1999(01):84-88.

[2]叶佩兰.明清瓷器款识浅说[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02):62-69.

[3]童依华.中国历代陶瓷款识汇集[M].台北:大业公司,1984.

[4]叶耿瑾.明代民间瓷质供器中的宗教信仰及意识[J].南方文物,2004(02):65-72.

[5]谢志明,郭小丽,程坚.景德镇瓷器款识的历史变迁[J].中国陶瓷,2009,45(12):85-88.

[6]赵聪月.慎德堂与慎德堂款瓷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02):113-129+160.

[7]史惠芬.介绍几件清代顺治青花瓷器[J].文物,1981(06):87+104.

[8]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9]胡珺.浅析中国古代陶瓷款识的发展及艺术性[J].景德镇陶瓷,2006(03):19-20.

[10]周波.传统工艺品款识、铭文中的社会变迁[J].装饰,2012(02):92-93.

[11]徐智明,董亮.中国瓷器款识的演变[J].中国陶瓷,2007(08):61-62.

[12]王梅.旅顺博物馆藏康熙青花云龙纹洗口兽耳瓶刍议[J].文物世界,2011(04):56-59.

[13]姜虎愚.中古早期造像记的文本结构及其来源[J].文史,2019(02):93-120.

[14]刘锋.中国陶瓷款识总览[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15]草千里,编著.中国历代陶瓷款识: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7.

[16]上海博物馆,编.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17]閻崇年.千年御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17:272-273.

[18]沈淑华.顺治青花云龙纹净水碗[C]//沈阳故宫博物馆文集.沈阳:沈阳故宫博物院,1985(00):175-176.

[19]付博.沈阳故宫博物院藏顺治款青花云龙净水碗[J].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01):56-62.

[20]李知宴.唐英铭款青花花卉供瓶——兼谈清乾隆时期的制瓷成就[J].景德镇陶瓷,1982(02):7-10.

[21]关宝琮,编著.历代瓷器款识[M].沈阳:辽宁画报出版社,1996:98.

[22]张雪爱.西夏瓷器款识述论[J].西夏研究,2015(03):35-39.

作者简介:

胡蓉,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博士。

猜你喜欢
审美性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浅谈小学古诗词的阅读教学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美学视角下的春节联欢晚会浅析
影视作品中语言的曲指性分析
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之审美性
文学语言评价标准的历史变迁
谈新文学样式的科技性和审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