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能恩泽万物,却不争名利。所谓“美善”,就是指“以善为美”,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美善”育人的班级实施策略分为三点:一是创氛围,营造“美善”育人氛围;二是立规定,完善“美善”育人制度;三是促体验,开展“美善”育人活动。
【关键词】美善;班级文化;育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43-0037-06
【作者简介】张艳华,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25)副校长,一级教师,常州市优秀班主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对未成年人进行育人工作时,必须重视传统美德,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从未成年人的视角出发。一方面,传统美德是时代发展所需的重要品质,班主任可以借传统美德育人,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另一方面,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心理行为较复杂,班主任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要讲究教育引導方法,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向美向善。
一、“美善”育人的内涵及意义
(一)“美善”育人的内涵
“美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具有以善为美的文化氛围,班级学生具备理想信念和积极向上的意识,生活中能够与人为善、处处为善,主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班级要实现以善育人,就要以善为本,要立善以行。“善”是德育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班级教育中,要真正达到“以善为本”的教育标准,先要明确“美善”育人的内涵,做好相关工作。
以“美善”为主旨的班级育人体系包含“美”“善”相关的班训、班名、班歌、口号,以及由此形成的班风和班集体共同价值。
(二)“美善”育人的意义
“美善”班级文化能够提升班级学生集体荣誉感。在“美善”文化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规范自身行为,基本做到自主管理,能主动营造和谐团结、向善向美的班级氛围,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1.识善,营造班级氛围
“善”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引导学生从名画、家训、美文、励志读物、善行示范等多个方面感受“善”,在学习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形成良善的道德意识。
2.向善,培养积极心态
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欣赏。这是人性的本质需求,也是生存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善为本,教育者要相信每个学生都积极向善,都想学好。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看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引导让学生有充分的信心,在“我能行”“还可以做得更好”“争取做到最好”的思想引导下,努力克服困难,主动学习奋斗,并能够尝试理解他人,具备一定的同理心。
3.行善,实现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需要从养成教育开始,班主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开始,教育学生积德行善,时时为善,处处为善。班主任通过组织开展“善行义举”活动,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走进养老院看望老人、走进社区打扫卫生、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等,人人争当“善行义举”好少年,真正地将微笑带给同学,将孝敬带给父母,将善行带给他人。
二、“美善”育人的班级实施
(一)营造“美善”育人氛围
1.协同育人,达成共识
班级“美善”氛围的营造能让师生感受“善文化”。我将“美善”理念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发挥示范作用,班级所有教师存善心、行善举、扬善学。对于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要主动寻求任课教师的帮助,班级教师群体能够知善行善,主动扬善,并将个人行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所有教师将善文化传播视为己任,在教学中自觉做好表率,“善教育”效果也能得到落实。
2.环境建设,营造氛围
我们在教室、走廊等区域张贴与“美善”文化相关的名人名言和班级学生“行善”的照片,班级板报上设立“美善班主任”寄语,墙壁上开设“美善小能人”专栏。我还在班级宣传栏等醒目区域设计标识,彰显“美善”,推广班级“美善”文化。
(二)完善“美善”育人制度
1.明确“美善”班级育人内容
教育要做的不只有传承,还有发扬。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对本地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善育”,以本地文化为载体,发扬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班级“美善”文化,主要内容包括“存善心”“行善举”“扬善学”三方面举措。
“存善心”,主要是指人始终保持善良之心,始终相信我心本善。唯有内心清明善良,才能“行正”。 我对当地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和提炼,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善的教育,使全体学生都具备“善”的意识,时刻保持善心,不断完善自我。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要对善保持信念感,要能拒绝名利诱惑。
“行善举”,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避恶从善,多做对他人好的事,不做伤害他人的事。
“扬善学”,即主动传播“善文化”,使这种文化在周边流传,将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2.构建“美善”班级育人文化
班级文化中的“美善”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育人的崇高目标。从文化层面来看,美和善本质上都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其关键是“善”。所谓“善”,一方面指心存善念,有善行,有善品;另一方面指“善育”。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学生要成为善学者,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善思之人,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日行一善”,持之以恒,用自己的善意照亮他人,从而温暖社会,最终达成“与人为善,以善为美”的班级文化共同愿景。
(三)开展“美善”育人活动
1.主题班会引领
学生“美善”培养要落到实处,就要将善育常规化,其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善育融入班级实践。班主任可以在主题班会中渗透善的理念,使学生具备善念,还可以引导任课教师挖掘这部分相关内容,并以此为载体进行教育教学。我在主题班会中凸显“美善”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如班级真实情景模拟,以朗诵、短剧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唤醒学生内心的“美善”,激发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班会中了解“美善”内涵,参与“美善”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播“美善”。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美的素养,为班级贡献力量,打造属于大家的“美善”家园。
2.主题活动体验
我开发了多种与善文化相关的活动,如评选“美善标兵”、征集“善文化”相关故事、开办专题演讲比赛、交流“善言善语”、组织开展手抄报展览活动、组织开展征文活动等,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途径引导学生自主行善。
第一,设立“为善日记”。班级日记记录的或许是细微的善事,比如捡拾废纸、礼让他人等生活小事,在这些小事的背后是学生的善心。从细微的“为善日记”出发,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就能逐渐发展善行。
第二,开展“品牌活动”。每次活动都是师生主动践行美善的契机,在校文化艺术节上,我们推行“美善”品牌活动,广泛推行与人为善、以善为先、团结协作的善思和善行。“美善”文化已经逐渐成为艺术文化节的重要文化理念,“美善活动”也成了我班的品牌活动,不断激励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
第三,成立“扬善小组”。善文化的传播要深入家庭和社会,每个学生都是“扬善小组”的一员。我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都要主动传播“美善”文化,学生带动家庭或社会成員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则带动社区,从而形成社会效应。
三、“美善”育人的班级实践成效
在“美善”文化熏陶下,“文明高雅,乐学善思”的班风形成了,“合作学习,自主管理,锐意进取,逐梦扬帆”的班级目标明确了,班级学生有了很大变化。
实施“美善”育人后,学生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文明礼仪方面效果显著。之前我们班学生会因为一件小事情互不相让,同伴还会起哄。现在,学生关系更紧密了,集体氛围更融洽了,很少有矛盾产生,即使有争吵,旁边的同学也会适时开导、劝解,防止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学生之间学会了礼让,大家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摒弃了自私自利的想法,能够一起考虑“双赢”的解决办法。可以说,学生将“存善心”“行善举”“扬善学”真正落到了实处。
学生在“美善”文化的感染下,团结友善,携手共进。教室里,我经常能听到“需要我帮忙吗”“我来帮你”等声音。男生帮女生搬东西、同学主动分担班级劳动工作、班干部帮同学排忧解难……实施“美善”育人后,班级氛围日趋温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进步清晰可见,为班级争夺了多项荣誉,如获评“文明班级”,获得“流动红旗”等。
育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一、教育背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班级少数学生总是盯着同学的缺点,很难发现他人的优点,同学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基于此,本节主题班会课旨在通过“美善”班级文化感化学生,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学会与同学融洽相处,传递班级正能量,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教育目标
认知方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美善,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美善的基本内涵。
情感方面:认识与他人融洽相处的重要性,涵养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的优秀品格。
行为方面:学会在生活中与他人融洽交往,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剪辑微视频,准备“美善”班级奖章,设计“日行一善”美善卡。
学生方面:准备纸、笔。
四、实施过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美善”
1.导入
播放《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视频片段(邓小岚、杨宁等)。
播放班级同学的善行微视频《美善在身边》。
2.说文解字知“美善”
教师选取5条关于善的经典语录。
“惩恶而劝善。”
“一言之善,重于千金。”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
学生分小组自由表达,共同领悟美善的基本内涵。
【设计意图】将“感动中国”大善举和身边同学的小善行都展示出来,结合经典语录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产生对善行善举的认同感,体会因善意待人而产生的幸福感。
(二)情景再现,感知“美善”
1.寻“美善”
承接上一环节的经典语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美善”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美善”。同学们,你们认为“美善”是什么?不妨分享下你生活中与“美善”有关的故事。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说一说“美善”的内涵与意义。
教师:善如同口渴时他人端给你的水,如同与他人发生矛盾时所说的劝解的话,如同伤心难过时及时到来的安慰……善行可以带来欢乐和幸福。
2.悟“美善”
(1)情景再现,引发思考。某一天班主任安排两个同学一起出黑板报,这两个同学是同桌,他们发生了下面的事:
【情景A】两个人互相看不顺眼,不愿意借文具给对方,而且因为意见不一致吵起来了。
【情景B】两个人一同商量,互帮互助,共同完成板报。
教师追问:两个情景为什么如此不同?
生1:在第一个情景中,他们平时就互相看不顺眼,相处不友好,所以在这件事上也很难心平气和地沟通。
生2:在第二个情景中,两个人能好好交流,能互相帮助,因此很友好。
(2)由己及人,换位思考。教师:你们在生活中是否和同学有过类似的矛盾?你是怎么化解矛盾的?
生1:我和朋友偶尔会有矛盾,但是我们都不记仇,下次再见面,我们又可以和谐相处。
生2:我和同桌经常吵架,我同桌总招惹我。我不理他,他也觉得很无聊,之后就不来招惹我了。
生3:我和每个同学都相处得好,没有发生过矛盾。
教师小结:多数同学都能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矛盾,并且会采取一些行动来应对,有些做法不能化解矛盾,有些善意的做法值得借鉴。
【设计意图】善行无处不在,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藏在生活中的点滴善意。本环节通过名言—生活体验—情景剧的方式层层递进,加深学生对美善的感悟。同时,学生也能通过情景剧反思自身的行为,完成初步的美善体验,为后面环节进行铺垫。
(三)见贤思齐,弘扬“美善”
1.小组合作制订“美善评价表”
教师:善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德,缺少了善良的灵魂,生活中就缺少了美。善将人与世间万物区别开来,是一种独特而美好的品质。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体现自己的真诚友善呢?
学生讨论: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善意?每个小组划分具体的内容和情景,按照内容讨论(包括在家、在学校、在社会等),并记录在“美善评价表”中(见表1)。
小组交流分享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同学们,行善举并不难,只要有积极行善的心,真诚善良地对待身边的人,看到他人需要帮忙时主动帮助,努力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多看到他人的优点长处,就能行善扬善。
2.共同评选班级“美善之星”
(1)“美善之星”评选。经过半学期的学习生活,班级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同学,他们在班级中起着榜样带头作用,请各位同学按照美善评价表,为心目中的班级“美善之星”投票。
(2)“美善之星”颁奖词。针对班级推选的“美善之星”,以小组为单位,为“美善之星”拟一段頒奖词,扬“美善”之风,聚榜样力量;播种“美善”言行,传递幸福力量。
教师: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是否有同学帮助过你,向你伸出善意的手。给他(她)写一封简短的感谢信,肯定他的善举,表达你的谢意。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见贤思齐,弘扬美善”的主题,一是让学生自己讨论什么是“美善”,然后制订评价表;二是让学生根据标准,选出班级的三位“美善之星”;三是通过写信引导学生将认知收获落到实际行动中,体会他人之善,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践行美善。
五、活动延伸
1.填写“日行一善”小卡片
教师:唯有内心善良,才能与人为善。唯有愿意并乐于带着善意与别人相处,我们的内心才会时常充满愉悦之情。我制作了一张“日行一善”小卡片,现在送给大家,希望大家每天都坚持为善,长期下来,你的存在就会让别人感到无比幸福!
2.制定“美善之行”公约
六、班会反思
整节课紧扣“美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参与度较高,达到了预设的目标。班会的第一环节将“感动中国”大善举和身边同学的小善行都展示出来,结合经典语录进行文化渗透,增强学生对善行善举的认同感;第二环节重在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美善的体验,感悟何为善、何为美;第三环节围绕“见贤思齐,弘扬美善”的主旨,让学生讨论什么是“美善”并根据标准选出班级“美善之星”;第四环节引导学生将认知收获落到实际行动中,体会他人之善,学会改正自己的不足;最后一部分通过赠送“日行一善”卡片,让学生养成日行一善的好习惯。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部分学生未能积极参与其中,师生互动环节氛围不够,这些都需要在后续进一步改进。
见习编辑:徐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