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12-01 05:09高新雨
甘肃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白银高新区

高新雨

(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问题、新趋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以破解发展难题、夯实发展优势、引领高质量发展。其中,创新发展排在首要地位,其目的在于促使科技创新上升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通过新旧动能转换挖掘和释放增长潜能、持续强化竞争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原创性关键技术突破,并切实形成新的生产力带动经济增长,科学研究机构和科研成果转化企业是关键载体。早在1988年,我国就开始实行“火炬计划”,在全国各地陆续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政策环境宽松开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空间环境,以优化的软硬件条件吸引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落地,着力支持高新产业创新、科技人员创业和先进科研成果产业转化,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蓬勃发展[1]。根据科技部公布数据,2022年国家级高新区贡献了全国13.6%的GDP。伴随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进一步需要,2009年起国务院又陆续批准各地依托国家级高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鼓励高新技术产业主体通过“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方式进一步实现自主创新突破,有利于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高水平发展,进而以点带面、辐射和引领全国各地区进行创新驱动型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型[2]。截至2022年,国务院已在全国批准设立23个国家级自创区,覆盖60多个大中城市的66个国家级高新区。

为解决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平衡问题,五大新发展理念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步伐,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加强本地科技创新、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强化内生发展动力。党和国家一直给予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事业大力的政策支持,国务院早在1991年就将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首批27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又批准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开发区,2018年2月1日批准甘肃省依托两地高新区设立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创新驱动引擎,提升区域创新效能和跨越式发展动能。基于此,文章将对2018—2021年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情况做出评价研究,并进一步探寻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

2 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状况及区域比较研究

文章参考董微微和蔡玉胜[3]、刘晓荣和荣良骥[4]关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从生产规模、经营效益和创新投入三方面分别选取指标,并综合考虑数据可得性,使用《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公布数据,对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8—2021年发展状况从内部结构(兰州高新区、白银高新区)和总体发展两方面进行纵向分析,并在区域层面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尽可能全角度地分析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质量。虽然各省份自创区依托于本地部分高新区进行建设,理论上各指标规模应不超过本省高新区总体规模,但由于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于甘肃省内全部两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且西北五省区中青海、宁夏两地尚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因此,文章所做区域比较是基于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据之上。

2.1 生产规模

文章以工业总产值和工商注册企业数为考察指标,对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8—2021年的生产规模进行横、纵向分析比较。各地区生产规模指标数值见表1。

2.1.1 工业总产值

(1)从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部看,兰州高新区在研究期内工业总产值呈现出非常剧烈的波动状态,每年下降或增长超过100亿元,由于2021年比前一年出现近120亿元产值的下降,导致2019—2020年虽有超200亿元增长,但到研究期末兰州高新区工业总产值最终低于研究期初水平,可见兰州高新区工业生产近年来受外部市场影响较大,在适应性调整过程中产业规模表现出不稳定性;白银高新区工业生产规模虽然比兰州高新区小1~2倍,但2019年后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比2020年增长幅度达32%,工业生产表现出更稳定的增长动力。

(2)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看,工业总产值基本呈总体上升趋势,2018—2021年总增幅为5%,年均增长率为1.7%。而西北地区全部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在研究期内增长幅度仅为3%,年均增长率仅接近1%,略低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增速。

西北地区其他省份中,陕西省内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规模最大,在西北地区占比保持80%上下;新疆自治区内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整体小于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但规模上升速度在区域内十分迅猛,研究期末比期初增长近42%,年均增长率达12%,区域占比上升近2.5%;青海、宁夏两省高新区工业产值规模较小,分别仅为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6%和15%左右。

在西北地区全部高新区的总计工业总产值中,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占比重在研究期内基本保持在10%左右,排名区域第二;但远低于常年排名区域第一的陕西,与排名区域第三的新疆差距也有明显缩小,说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业生产规模总量在西北地区的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巩固自身带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地位。但从工业产出规模增速看,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仅次于新疆,在整个西北地区具有相对优势。

图1左右饼状图分别反映了2018年和2021年西北各省份高新区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图1 2018年、2021年西北各省份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区域占比

2.1.2 工商注册企业数量

(1)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部看,兰州和白银两地高新区在2018—2021年均保持稳定增长,期间兰州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数量总增幅达43%,年均增幅为12%;白银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数量总规模虽然仅为兰州高新区的1/10,但数量上升速度迅猛,在研究期内数量总增幅为50%,年均增幅高达22%,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在招商引资和鼓励创业工作方面力度的加强和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2)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看,工商注册企业数量在研究期内稳步上升,2018—2021年总增幅超过45%,年均增长率达13%,但仍低于西北地区其他各省份高新区注册企业数量增速。由于其他省份更加快速的增长,研究期内西北地区高新区企业数量整体涨幅达88%,年均增长率接近23%,而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数量在区内占比则下降近1.5%。

西北地区其他省份中,陕西省高新区企业数量最多,占地区比重近3/4;新疆自治区内高新区注册企业数量排名区域第二,在研究期内对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规模优势由2.8倍上升至3.2倍;青海、宁夏两省区高新区内注册企业数量年均增速分别高达70%和36%,研究期末企业数量规模分别比期初上升近2倍和1.5倍,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差距明显缩小。

以上数据一方面说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西北地区经济最强的陕西省的高新区相比,市场活力相对缺乏。另一方面,综合注册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值2个因素分析,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企业数量明显少于新疆高新区总体数量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仍高于后者;与青海、宁夏高新区工业产出规模差距明显大于企业数量差距,说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企业较宁、青、新三省区普遍具有更高的生产规模,体现了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北地区表现出一定的“示范效应”。

图2左右饼状图分别反映了2018年和2021年西北地区各省份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数量占地区总数的比重。

图2 2018年、2021年西北各省份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数量区域占比

2.2 经营效益

本文采用相关的绝对性指标——净利润,以及相对性指标——工业产值利润率,即净利润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对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8—2021年经营效益情况进行梳理和对比。各地区经营效益指标数值见表2。

表2 2018—2021年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营效益概况与区域比较

2.2.1 净利润

(1)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部看,兰州高新区受工业总产值剧烈波动影响,研究期内净利润呈明显“V型”发展趋势,2019年净利润降幅超过40%,2020年小幅回升,2021年更是在工业总产值比前一年缩减近100亿元人民币的不利情况下,实现超50%的净利润年增长率。白银高新区净利润呈总体上升趋势,2019—2020年净利润实现1.73倍的大幅跃升,2021年又有小幅增长,与兰州高新区净利润总值差距也由研究期初的14倍缩小至期末的6.6倍。以上数据说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实施提质增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实现利润能力已出现实质性提升。

(2)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看,由于兰州高新区占自创区全部净利润的80%~90%,因此自创区总体净利润趋势与兰州高新区呈较为相似的“V型”态势,研究期末实现净利润比期初增加36.5%,年均增幅为11%。

西北地区其他省份中,陕西高新区净利润区域占比虽然常年排名第一,占区域总值的3/4左右,但由于研究期内净利润增幅有限(仅11.8%,年均3.8%),因此研究期末在区内占比较研究期初下降6%;这一份额大部分被排名第二的新疆高新区填补,其净利润增幅近50%,年均增速超过14%,在西北地区所占净利润比重上升近4%;研究期内,青海高新区净利润总额小幅上升,宁夏不仅扭亏为盈且于2021年实现超过2019年3倍规模的净利润。

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北地区整体利润占比始终处于第三,在研究期内仅上升了不到1个百分点,说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净利润能力的提升需得到进一步加强,才能巩固和继续保持自身在西北地区有影响力的增长极地位。然而从增长速度看,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净利润增幅明显高于西北地区高新区20%、年均6%的总体净利润增幅,说明近年来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利润实现能力的提升速度在西北地区领先。

图3左右饼状图分别反映了2018年和2021年西北地区各省份高新区净利润占地区利润总值的比重。

图3 2018年、2021年西北各省份高新区净利润区域占比

2.2.2 工业产值利润率

(1)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部看,兰州高新区工业产值利润率在研究期内呈现与净利润总额高一致的“V型”趋势,研究期末比期初增长近4个百分点,充分印证了前文关于兰州高新区生产绩效有效提升的结论;白银高新区工业产值利润率总体小幅上升,与兰州高新区的差距在前三年基本保持在8%~10%之间,2021年扩大至近14%,反映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部效益提升能力不均衡问题。

(2)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看,研究期内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业产值利润率由7.5%上升至9.8%,但显著低于西北地区总体水平,原因在于新疆的高新区工业产值利润率(常年保持在25%左右,2021年更是接近30%)远高于全国总体水平(10%~13%),因而拉高了西北地区的整体水平,使其与西北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陕西省水平持平(11%~13%),2021年区域总体工业产值利润率达13.67%,高于除新疆外其他西北各省水平。青海省高新区工业产值利润率于2020年后从3%~4%大幅上升至8%以上,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差距迅速缩小;宁夏高新区工业产值利润率虽保持每年1%~2%的增长,但到研究期末仅达到5.14%,在研究期内一直为西北地区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业产值利润率显著低于西北地区总体水平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白银高新区指标值过低。虽然兰州高新区工业产值利润率在研究期初和期末均高于西北地区水平,但综合兰白两地数据后的自创区整体指标值落后于地区水平,说明要提高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盈利能力、强化其在西北地区的“龙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应重视补齐自创区内部结构短板、促进两地协调发展。

图4展示了2018—2021年西北地区各省份高新区工业产值利润率情况。

图4 2018—2021年西北各省份高新区工业产值利润率

2.3 创新投入

文章从技术研发人力要素投入(由R&D人员全时当量表示)和技术研发资本要素投入(由R&D人员平均研发经费支出,即R&D经费内部支出与R&D人员之比表示)2个方面,对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8—2021年创新投入变化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对其与西北地区其他省份高新区做比较研究。各地区创新投入指标数值见表3。

表3 2018—2021年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投入概况与区域比较

2.3.1 技术研发人力要素投入

(1)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部看,兰州高新区在研究期内R&D人员全时当量总体处于下降趋势,研究期末比研究期初下降幅度超过36%;白银高新区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期末比研究期初上升幅度超过66%。研究期初,兰州高新区R&D人员全时当量是白银高新区的2.6倍之多;到研究期末,白银高新区大幅反超,R&D人员全时当量是兰州高新区的近1.6倍。以上数据表明,研究期内白银高新区大力重视技术研发人力投入并已逐渐赶超产业规模数倍于己的兰州高新区。

(2)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看,由于研究期内白银高新区大力增加R&D人力投入,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R&D人员全时当量到研究期末比期初增长近20%,年均增长率约6.1%,在西北地区总量占比始终排名第二。

在西北其他省份中,陕西、宁夏高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在研究期内均有所下降,总降幅分别为22%和19%,但陕西仍以3倍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R&D人员全时当量位居区域首位;新疆增长趋势和幅度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似,R&D人员全时当量总数约为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60%,位居区域第三;青海高新区则在研究初期仅114人年的基数上出现超150%的大幅增长。

受占区域90%以上比重的陕西省R&D人员全时当量明显下降的影响,西北地区高新区总计R&D人员全时当量也呈逐步下降态势,降幅接近8%,因此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D人员全时当量在西北地区占比也从2%上升到接近4%,占比增幅在区域内排名第一,充分体现了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别是白银高新区在加大技术研发人力要素投入总量产生的优异成效在西北地区具有示范性。

图5左右饼状图分别反映了2018年和2021年西北地区各省份高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占地区总数比重。

图5 2018年、2021年西北各省份高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区域占比

2.3.2 技术研发资本要素投入

(1)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部看,研究期内兰州高新区技术研发人员人均经费投入总体呈迅速增长态势,研究期末人均经费比期初上涨近60%,年均增长率也高达35%;白银高新区R&D人员平均研发经费支出也呈平稳上涨趋势,年平均增长率接近20%。以上数据表明,兰州和白银两地高新区近年来均大力加强了技术研发的资本要素投入,从研发经费的增量数值看,兰州高新区的投入力度更为显著(四年间增加研发经费总投入共超过3.3亿元人民币)。结合上文,可见近年来两地高新区在支持技术研发方面的差异化侧重点:白银高新区特别注重研发的人员投入,其研发人员投入的增量与增速在西北地区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十分显著;而兰州高新区更加着力强化研发资本投入,通过下文的区域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兰州高新区在研发经费方面的增量和增速明显高于西北地区整体水平。

(2)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看,由于两地高新区(尤其是兰州高新区)研发经费在研究期内快速增加,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R&D人员平均研发经费支出也明显提升,2021年比2018年的总增幅接近80%,年平均增幅为21.5%,远高于西北地区整体28%的总增幅和8.6%的年均增幅,增速仅次于新疆居西北地区第二。

在西北其他省份中,陕西、新疆高新区以人均30余万元的研发经费轮流居区域前两位并持续增长:到2021年,陕西省R&D人员平均研发经费支出近40万元,研究期内增幅为25.7%;新疆更是大幅上升到57万元,增幅超90%。宁夏人均研发经费与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近,从研究期初17万元增长到期末近25万元,增幅为43.5%。青海省R&D人员平均研发经费支出则经历较大下滑,2018—2019年由近15万元下降到6.7万元,2020—2021年保持在7.5~8万元。

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D人员平均研发经费支出在西北地区的占比也由2018年的14.6%上升至2021年的18.1%,虽排名第三,但与排名第二的陕西省差距由14%缩小至不到7%,充分体现了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技术创新的资金基础正在得到快速积累和夯实。

图6左右饼状图分别反映了2018年和2021年西北地区各省份高新区R&D人员人均研发经费占地区总量的比重。

图6 2018年、2021年西北各省份高新区R&D人员人均研发经费区域占比

3 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质量评价及优化路径建议

3.1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评价

以上从生产规模、经营效益和创新投入3个角度分析梳理了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8—2021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纵向梳理和区域横向比较,从中可以总结出如下结论:

(1)从生产规模看,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业产值规模虽总体稳增,但内部占更大比例的兰州高新区数据波动明显,因此在西北地区的规模优势并不明显;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注册企业数量增幅显著,虽在数量规模上不占区域优势,但结合工业产值数据,表明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在平均产出规模方面更具优势,体现了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比新疆、青海、宁夏高新区,具有较高的企业效率。产业是自创区科创发展的最强动能,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当前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北地区比较缺乏产业规模优势,距离带动甘肃省“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的要求仍有差距,仍需持续落实重大产业项目、大力提升高新产业规模、打造现代化产业新体系,以增强自创区产业聚力和极核功能。

(2)从经营利润看,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利润能力大幅提升,净利润增幅远高于西北地区总体水平,但由于内部白银高新区生产利润率较为有限,实现利润规模和生产利润率并未达到西北地区领先水平,特别是落后产能化解和传统产业升级存在瓶颈,科技创新赋能动力仍然有限,产业效率和区域竞争力仍有待得到大力提升。

(3)从创新投入看,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技术研发的人力和资本要素投入力度明显加强,增速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总规模差距也与区域强省有所缩小。在自创区内部,兰州和白银高新区分别显示出差异化投入偏向:白银高新区特别注重研发的人员投入,而兰州高新区更加着力强化研发资本投入,差异化的投入偏向将更加适应于两地区位禀赋和发展需要,对合理构建自创区产业梯度起到促进作用。鉴于甘肃省较为科技资源集聚规模较小、高技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且国内外经验表明科研开发投入产生效益存在一定门槛效应,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投入规模和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仍需大幅提升。

(4)从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内部结构看,由于区位条件差异较大,兰州高新区在产业规模、生产效益和资金投入方面相比白银高新区占都有绝对优势,两地高新区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内部短板明显,缺乏有效的区内合作联动和协同推进机制,限制了兰白两区创新主干功能优化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北地区影响力和区域优势的扩大。

3.2 优化路径建议

根据近年来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文章提出以下优化路径:

(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产业、聚焦自创区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创新链、强化资金链、保障供应链,有针对性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补齐和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生产经营绩效、带动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规模高质量增长。特别是有针对性地为重大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项目的引进开发出台鼓励扶持政策,支持以重大项目带动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规模扩大、生产效率进步,增强自创区的生产规模效应和资源集聚效应,提升区域影响力。

(2)强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强化人才引进,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服务和保障力度,以确保留住引进人才;增加柔性引才渠道,特别是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资讯平台,拓宽拓柔性引才引智方式,构建与业内专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等海内外高端人才便捷长效的沟通机制。引导区内创新主体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和奖励力度,疏通产学研结合堵点,不断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以增加重大科技成果在本地落地转化、强化自创区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3)推动两地高新区协同发展。根据兰州和白银两地高新区的各自区位优势,优化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产业空间规划布局,构建优势互补、定位准确、差异化竞争的区内梯度产业链,密切两地高新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联动互补关系。特别是在人才技术引进、数字经济建设等软实力提升方面,实施两地高新区人才、技术、数字信息等资源共享,以缩小两地高新区产业效率差距、增强两地高新区发展协同度,提升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部资源配置效率。

(4)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其他高新区、自创区的交流,特别是深化与发达地区高新区、自创区的跨区域合作,因地制宜地学习和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创新方法,通过平台共建、信息共享、技术支持等战略协作方式,推动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企业等创新主体与其他地区高新区、自创区优势互补、跨区合作,唱好两区科创“双城记”。同时,鉴于与西北地区其他省份的产业交叉、区位相似性和地理邻近性,畅通地区内合作,建设西北地区创新协同体,优化地区内资源配置,共同发力创建内陆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白银高新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白银双曲线的几个新性质
古灵精怪包小黑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宇宙中发现黄金白银“制造厂”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