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连 王天北 陈朝阳
(1.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2.中国计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202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 届大学生中,毕业半年后超过20%的本科生有过离职经历。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存在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不足的问题。因此,高校需要促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以适应新的就业形势。“1+X”证书制度是教育部针对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的职业教育新的学业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基于此,本文致力于探究将“1+X”证书制度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构建了新的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路径并为课程设置问题提供几点建议。
2019 年4 月10 日,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制度,其中“1”和“X”虽是两个相互分离的部分,但具有相同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目的是要培养高质量、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此来支撑职教改革,进而支撑产业创新发展。高等教育的专业资格考试则是以培养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能力的专业人员为目标,两者殊途同归。“1+X”证书体系是以“质量保证”和“以成果为基础”为核心的,它的实施主要是以书证融通、学分认定、积累、转换为手段,使其相互承认和衔接。[1]
“1+X”证书体系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为学生提供符合其需要的职业技术和知识。高等教育的出路应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准确地把握人才的知识积累、技能培训和能力培养,为社会输送人才,满足基础行业需求。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规划课程不可以采用常规的纯教育办学模式,要做到合理讲授、符合工作需要,同时培养受教育者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尤其是认同企业的追求和愿景。[2]要通过打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渠道,教育和技术资格认证均以行业需求为基础,在目标价值观上保持一致,并将其与相应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使其与学历认证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2022 年)指出要提高高校的专业输出能力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契合程度,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切实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国家规定开设的课程,并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设有明细规定。目前许多研究者认为大多数高校将职业规划课程作为现成的可以照搬照套的有待实施的课程,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多数院校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展示出学生未来职业应有的特点。[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标,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帮助学生筛选并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1+X”证书,为其提高职场竞争力和专业素质。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 (2021 年),提出教材建设要结合“1+X”证书制度、学徒制、订单培养,把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相关内容与教材相结合。高校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与时俱进,不能生搬硬套,远离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通过实践和经验分享,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领域的需求,以及各个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够让学生更明确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能够将这种理念融入“1+X”证书的选取与考核中。学校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的设计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巩固和促进“1+X”证书制度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和职业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高校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对“1+X”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与前提。当前,大多数教师对“1”的含义具有普遍认知,但对于“X”的理解存在偏差,这就造成了老师们只关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关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发展,造成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只讲专业技能证书又或者把重点仅仅放在证书数量上,而忽视了学生真正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实际运用的效果。这就需要在推广“1+X”制度时,让教师们充分了解该制度的原意和实际应用,明确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技能才能真正受益于该制度。同时,还需要对接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为教师提供对应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从学生角度来看,“1+X”证书体系的推行搭建了一个将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的平台,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职业技能培养途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们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识,基本上都是从它的实用性出发,也就是看它能不能促进自己的就业,提高自己的就业概率,把它当成一种立竿见影的手段,而忽略了它所具有的职业发展的价值。有学生认为有了诸多的证书,自己便可以如愿就业,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就业因素,如自身实际能力、综合素质和适应市场需求等因素。
职业生涯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有些教师自身缺乏与时俱进地学习和实践能力,无法及时适应新的“1+X”证书体系下的教育需求和市场变化。当前,多数高校的教师队伍整体状况存在不足。“1+X”证书制度于2019 年提出,目前来看在“1+X”证书课程教学实施中教师缺乏团队沟通。[4]此外,“1+X”证书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要求各方协同配合对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这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种新的发展与成长。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上能力不足,导致很难掌握“X”证书发展的规律与逻辑,无法实现课程协同的育人效应,导致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不适应。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兼具跨界性、整合性和重构性的教育类型。在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校内,对于企业需求只能通过较为狭窄的渠道获知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主要办学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与产业企业构建出一个多元育人教学模式。[5]职业技能等级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紧密结合行业的实际需求,充分调研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标准,这就需要行业界的介入和参与。这样才可以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和权威性,从而保证标准的实施。然而,从高校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学校培养以“能力为本”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企业用人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可以胜任他们提供的岗位。[6]所以,在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造成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效果不佳。只有多方合作、共同参与,才能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制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促进产教融合的健康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多侧重于实践教学,也就是以实践情境构建的过程行为,指导“怎么做”“怎样才能更好地做”等问题。课程设置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课程内容的选取标准,二是课程内容的排列标准。因此,以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为出发点,主要是在讲授经验和策略习得中融入概念和原理。在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上以工作过程开发的理念为依据,将职业技能等级的四要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之中[7],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并掌握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职业技能。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实际工作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在进行职业生涯课程规划时,从人才需求一方出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课程规划要将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相结合。因此,课证融通和“1+X”要立足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将学生涉及的行业发展中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要求,从本质上做到课证融通,以真实岗位需求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的角度来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分析该职业领域中学生所需要具备“1+X”证书的意义,通过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主要辅助手段。因此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地建立教研团队,充分地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促进学校内部的培训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另一方面应以职业领域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依据,联合企业展开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模块化方式体现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通过教材和教学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全面实现自身成长和发展。
教师是“1+X”体系中人才培养的引导者。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不仅可以确保“1+X”证书制度能够有效推进,还可以让教师团队的向心力得到强化,从而解决了教师队伍涣散的问题。所以,在构建“1+X”证书师资团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已有的教师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校的老师可以与外出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结业的老师组成团体,借此促进复合编制的“新双师型”整体素质教学队伍的建设,让教师团队既能够承担理论教学任务,构建学生知识架构和素质体系,又能将职业经验与应用能力融入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职业与岗位职责的理解,将职业能力的学习与掌握前置到学校与课堂中。[8]
高校应该在建立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方面做出努力,在提高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了解和认知的同时,提高教师工作的成就感。
首先要对物质激励措施进行完善,要在教师绩效工资中对其进行统筹考虑,对于主动承担培训任务的老师和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的老师们予以奖励,构建健全的物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要从精神激励的角度,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的成果进行认可,为优秀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让他们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同时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地位,弘扬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提高教师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知和责任感。
构建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重视“1+X”证书的具体内涵、学生专业所属真实岗位的职业能力评价,同时结合职业技能考核培训内容、方式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数字化、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学生过程性评估并进行及时反馈,发挥“以评促教”的协同优势,对证书培训、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组织线上培训提升学员的参与度,使其从理论上向实践中转移,构建一套完整的职业生涯评估体系。
高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和考核重心不应该放在学生的取证率上,而应该将重点放在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将“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与终身教育的理念相结合,按照学生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把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相结合,重视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环境,让学生们更加重视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并树立起终身职业能力发展理念。同时,要改变对学生的刻板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环境。大学生是“1+X”证书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我们要提高大学生对证书的认同感,改变大学生评价目前的现状,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环境,在技能训练的学习气氛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教化作用,突破“证书”评价的片面理念,转变“功利主义”的评判方式,让大学生主动参加职业技能训练,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
高等教育等级认证是以具有资质的社会发展专业训练机构为覆盖所有行业所有职位而建立的,可以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杰出人才专业知识、能力进行可视化。本文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基础,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现状,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接受能力。
总的来说,“1+X”证书制度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路径构建需要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标准课程,建设“1+X”证书师资团队,完善多元激励机制,以发展性评价为准则,赋能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职业技能,从而帮助他们全面实现自身成长和发展。同时,要将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