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武才秀
(龙岩市烟草公司上杭分公司,福建龙岩 361000)
烟叶分级是烟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乎烟农的切身经济利益。烟农作为烟叶分级的实施主体,掌握良好的分级技能不但能够增加烟农的经济收益,而且能够提高烟叶收购等级纯度及等级标准,有效控制非烟物质混入,对烟叶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烟草行业力图朝着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大生产方向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对职业烟农队伍的建设[1]。然而,如何有效地提高烟农的烟叶分级技术水平是当前烟叶生产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故针对龙岩市职业烟农分级存在的现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职业烟农烟叶分级水平,助力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
部分职业烟农不是把目光和精力放在组织专业化初分队的认真分级上,而把精力放在经济效益上。初分烟叶时,马马虎虎,甚至有意识引导专业队人员加快初分进度,降低批次、捆内的等级要求,导致混色、混部位、混杂、混青等情况的出现,影响初分等级质量。烟农认为“烟叶收购一时一个样,一年一个形势,还是紧跟形势,走走看,碰运气”。这些观念影响着职业烟农对初分重要性的认识。
头脑中没有确切的分级标准概念,主要凭感觉,凭经验。对影响分级的成熟度、叶片结构、油分、身份、色度、叶片长度、残伤七大因素知之甚少[2]。在对烟叶等级标准的认识上观念陈旧,对新的分级标准掌握不到位。误以为把长短和大体颜色区分即可,特别对一些副组烟叶分级认识不足,例如:轻度僵硬、光滑、烤红、微带青烟等。以下是往年职业烟农对C2F等级的初分情况(表1)。
表1 2022年C2F抽检质量调查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出,职业烟农对于C2F的认识还停留在长、大、厚的误区上,不论烟叶是否烤红、僵硬,造成主、副组混淆;C2F混上部叶特别是混B1F的比例较多,部分C2F则混在C3F中,这类型的烟叶叶片柔软,色度好,长度在40 cm以上。职业烟农对等级认识不准的现象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部分职业烟农对成熟标准掌握不到位,头脑中没有确切的成熟度标准概念,在分级中没有对成熟度进行档次划分。对于因田间成熟度高而形成的焦尖、焦边、成熟斑等,误认为是杂色,是质量差的特征[3]。分级挑拣中把这类烟叶和杂色烟放在一起,当作杂色烟交售,而把一些生长不良,成熟度差,外观“净、厚、大”的光滑烟叶当作好烟。
当前烤烟种植规模化,户均种植面积大,专业化初分人员不足,不利管理,导致职业烟农规范意识薄弱,在初分扎把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强。甚至存在侥幸心理,在扎把时故意挑几片长短一致颜色较为相近烤坏烟(僵硬、挂灰、烤青、蒸片)混夹在中间以次充好。此外,不同烟叶收购等级之间价格相差大,烟农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可能会发生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行为。
从表2的调查结果看,两个村的职业烟农年龄均在45~50岁,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而年轻人和高中学历者愿意从事烟农工作的较少。职业烟农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致使他们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低、精力不足,虽经过多次讲解培训,但是仍然很难把握烟叶等级质量的评判标准。另外,传统的培训方式如课堂讲授法等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对分级知识较难理解、认识模糊不清。例如,轻度烤红烟误认为颜色为橘黄,把一些僵硬、光滑烟误认为黄色即为好烟,与正组烟叶绑在一起。
由于烟叶的种植区域主要处于山区,这将会导致烟民小组、户之间分散性严重。另外,山区基础道路建设不够完善,因此科技化与机械化的现代烟草发展过程受限,实现标准化的生产措施普及面临一定困难。
每年在烘烤期间,公司均结合烘烤技术指导组织提前介入初分扎把指导工作,但是执行力度远远不够。主要原因:其一,在此期间聘请的人员,本身种植面积较大,自家农活量大,同时又担任烘烤指导员,主要精力用于烘烤,对初分工作不能兼顾,只能局限于个别户,无法实现全面指导;其二,相关人员工资待遇偏低,无法提高积极性;其三,包村烟技员责任心不强,在预检工作中,重视的是等级分类、装袋、封签,很少关注内纯度。
当前,大部分收购实行编码收购制度,把评级员与职业烟农隔开,实行回避制度;此收购制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避免了不少“关系烟”“人情烟”;可是此种制度在执行同时,减少了评级员与职业烟农之间的交流,职业烟农卖完烟之后,根本不知道或决不会去理会自家烟叶因为初分质量好坏带来等级质量的影响,更不会考虑因为自己的初分水平差给工商交接带来的麻烦、卷烟工业用烟叶原料配方的困惑及浪费国家资源。
烟叶分级对技术有着极高要求,不仅需要实践经验,也需要一定的理论加以指导。因此要加强对烟农烟叶分级宣传的培训力度、提升烟农综合素质。要强化烟农对烟叶质量的正确认识,为其树立优质安全稳定的等级质量观念。职业烟农自身素质的高低以及对初分技术的掌握状况,对后续生产能否顺利进行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尽量选择拥有一定文化程度、思想素质好、能吃苦耐劳的工人,将其培训成合格的烟农。由于烟农自身能掌握到一定的文化知识,以及了解与烟叶相关的生产政策、烟叶的生产能力[4],有一定的抗压能力。良好的烟叶质量来自良好的鲜烟叶素质和正确的烘烤操作,通过加强烘烤技术指导,改善烟叶烘烤质量,提高烟叶烤后质量,为烟叶分级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提高烟叶烤后质量,提高职业烟农做好分级加工的积极性,提高烟叶分级质量。
烟叶初分质量的提高不仅依靠烟农的初分质量,还依靠烟叶站的预检人员[5]。每年在收购时,大部分职业烟农都已初分好一半或完成初分,此时的预检显得好被动,即使在预检中发现把内纯度差,不可能让职业烟农重新初分,何况职业烟农肯定不乐意。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做好提前入户初分指导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提升预检员的业务能力。结合预检对职业烟农分级水平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根据职业烟农对分级质量提供技术跟踪辅导[6]。
龙岩市烟草公司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初分预检专用款,可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收购前入户预检工作,此时的初分工作接近尾声,预检工作只能停留于帮职业烟农大略分部位、颜色,分类装袋等工作,对于把内纯度抓得很少;有的职业烟农因房子比较小且光线较暗,根本找不到地方进行分类堆放烟叶。针对以上现象的产生,笔者建议,公司可以在预检工资每担3~5元费用中抽取一部分,比如每担2元作为提前入户指导费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的各个工作场所,进行分级指导。
可以由县级烟草分公司成立对初分级的质量监督队伍,不定时地辖区内的职业烟农初分烟叶质量进行检验。坚决落实对职业烟农初分级的考核要求,针对在检验时所出现的质量不过关问题,制定合理明确的惩罚标准,让烟农进行面对面整改。形成严格的监督制度,严格地把握烟叶分级质量。
职业烟农最关心的是种烟的经济效益,而职业烟农初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种烟的经济效益。只有充分地保护了职业烟农的经济效应,才能强化烟农对初分烟叶的激情[7]。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相邻等级的价差来促使职业烟农更好的初分。指导职业烟农初分时,有意识地利用价差来引导职业烟农主动学习分级技术,通过纯度来提高经济效益。如一把烟叶内含有C3F和C2F两个等级,且C3F占多数,这一把烟只能定在C3F,这就意味着这把烟内的C2F只能当成C3F卖,损失了职业烟农的经济效益。C2F和C3F的差价为4.2元/kg,以一天初分烟叶50 kg为例,从职业烟农认为是C3F的烟把中将质量达到C2F的烟叶挑选出来,如果能挑出15 kg,就能多卖出63元。职业烟农在看到实惠时,就会主动学习分级技术,从而提高职业烟农的分级技术水平。
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影响烟农对烟叶的种植。由于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如果能建立相应的风险保障机制,将有效地提高烟农种植生产的积极性。一是可以为烤烟制定相应保险以及救助机制。可以由烟草公司每年为烟农进行投保,同时与气象部门建立紧密连接,加强对烟叶种植的环境控制,提高烟叶种植的抗自然灾害能力。构建烟叶生产种植前的气候保障,事中实行相应的救灾和干预,针对事后的补偿机制。有效降低烟农在种植方面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消除职业烟农的后顾之忧,依据当地烟草种植的环境,给予烟农一些额外的经济补助,考虑为优质的职业烟农提供配套的烟叶生产工具,保证烟农在工作中的生产积极性。
烟叶收购关乎国家、烟农、企业和厂家四方利益,必须切实维护好四方利益,实现效益最大化,确保收购工作持续健康规范发展[8]。可以适当提高对高质量烟叶的收购价格,努力改变种植烟草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对收购违规烟、人情烟和关系烟人员进行严厉惩处,杜绝“人情烟”“面子烟”问题,确保收购质量和等级纯度。收购人情烟照顾的是极少数人,得罪的是大多数职业烟农,并由此造成职业烟农和烟站的矛盾。收购时严把密码室定级关,严格按照国家烟叶收购标准进行定级。
加强对职业烟农的培训对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烟草公司注重职业烟农队伍的管理,将迅速促进现代化农业烟草体系的建立。烟农在烟叶生产中占主导地位,职业烟农是烟叶分级的具体实施人[9]。因此,需要持续地对职业烟农初分水平进行改进加强,增强烟农收入、稳定烟农队伍、提升职业烟农初分水平,要有针对性地对职业烟农展开初分培训,带领他们充分理解和掌握烤烟国标中对烟叶分级的定级原则,正确执行国家烤烟标准要求,最后实现全面提升烟叶等级质量纯度和等级合格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