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杂交稻贤两优明占的特征特性及产量构成分析

2023-11-30 00:45:30翁钰玲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决定系数通径穗数

翁钰玲

(三明市沙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福建三明 365050)

0 引言

贤两优明占是以福建农乐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两系不育系贤S为母本,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强优势恢复系双抗明占[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稻品种[2]。贤两优明占高产,优质,抗稻瘿蚊,适应性广。贤两优明占2019~2020年参加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22018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25号)。利用贤两优明占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贤两优明占特征特性和产量构成特点,为其推广提供高产栽培的调控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贤两优明占2019年、2020年参加三明市稻种基地科企水稻品种试验联合体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贤两优明占2019年初试,B组试验品种14个(含对照丰两优四号),其中续试品种4个,初试品种9个,2020年B组试验品种14个(含对照丰两优四号),其中续试品种5个,8个品种新参试品种,贤两优明占为续试和生产试验同步。根据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贤两优明占的产量水平,对稻瘟病、稻飞虱、白叶枯病的抗性,抽穗期对高温耐热性,稻米品质指标等,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

采用比对照的增产幅度衡量参试品种的丰产性;以品种产量的变异系数、在不同年度间区试中比对照品种产量的差异变化程度和高稳系数[5]衡量品种的稳产性;以品种在区试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试验点比例衡量适应性[6,7]。

高稳系数的计算:

式中,Xi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

Si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标准差;

Xck为对照品种的平均产量[6]。

2019年区域试验点17个,2020年区域试验点20个。两年共有36套试验考种数据,并计算出产量、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8],通径系数与决定系数[7,10-12]。

2 结果与分析

2.1 特征特性

2.1.1 产量

1)丰产性。贤两优明占2019~2020年两年参加区试和生产试验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表1)。可知,贤两优明占2019年初试平均产量9890.88 kg/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62%,产量位居14个试验品种的第7位,达极显著水平;2020年续试平均产量9572.04 kg/hm2,比对照增产6.55%,产量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达极显著水平;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325.8 kg/hm2,比对照增产4.04%,区试和生产试验的增产幅度都较大,贤两优明占丰产性表现较好。

2)稳产性。标准差表示一个样本的变异度,变异系数为样本的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数,可以直接比较变异的大小[8]。分析可知,2019年贤两优明占的变异系数为11.3%,2020年的变异系数为11.4%,变异系数大小相近,大小排序也都靠后,说明贤两优明占的稳产性较好。2019年贤两优明占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62%,2020年增产6.55%,两年区试的产量增长幅度相近,表明贤两优明占稳产性较好。贤两优明在2019年和2020年区试中的高稳系数分别为84.4%和86.1%,也较高,高稳系数位次都在第5位,表明贤两优明占的高产稳产性较好。

3)适应性。贤两优明占2019年和2020年两年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的增产点率分别为76.5%和94.7%,增产点率居14个试验品种的第3位和第1位,贤两优明占表现出适应性广的特点。

2.1.2 抗逆性

福建、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6个稻瘟病抗性鉴定点,2019年6个点的稻瘟病平均综合指数为3.3级,2020年6个点的稻瘟病平均综合指数为3.2级,2019年6个点的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为5级,2020年6个点的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为3级,两年综合评价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为5级。中国水稻研究所抗褐飞虱鉴定,两年褐飞虱病级均为9级,两年综合评价褐飞虱最高级9级。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抗白叶枯病鉴定,两年的白叶枯病病级均为5级,两年综合评价白叶枯病最高级5级。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抽穗期耐热性鉴定,耐热性为3级。贤两优明占表现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耐热性较强(表2)。

表2 贤两优明占与对照丰两优四号抗性鉴定结果

2.1.3 稻米品质

稻米品质经中国水稻研究所米质检测中心检测(表3)。结果可见,贤两优明占两年区试的7项主要米质指标都达优质一等至三等指标要求,每年的综合判定也达优质三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两年的综合评级为部标优质3级。

表3 贤两优明占2年区试米质检测结果

2.2 产量构成特点

2.2.1 贤两优明占与对照丰两优四号的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贤两优明占分蘖力强,穗数多,穗粒数多,植株较高,产量高。由农艺性状考察结果可知,贤两优明占比对照增产的因素是穗数和穗粒数增多(表4)。

表4 贤两优明占与对照丰两优四号农艺性状比较

2.2.2 不同产量水平的构成因素

按理论产量<10000 kg/hm2、10000~12000 kg/hm2、>12000 kg/hm2三个范围统计产量构成(表5)。

表5 贤两优明占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

结果表明,平均产量由8921.99 kg/hm2提高到13312.23 kg/hm2,穗数增加30.2%,穗粒数增加11.9%,而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比较稳定。可见,要提高贤两优明占产量,需主攻穗数,同时注意提高穗粒数[10,11]。

2.2.3 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

据统计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计算结果(表6)。

表6 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

由相关系数可知[10],1 hm2穗数(x1)与产量的关系最密切,密切程度达极显著水平;穗粒数(x2)与产量的关系密切,密切程度达显著水平。可见,贤两优明占的高产栽培要在多穗足穗的基础上争取大穗,同时注意协调穗粒数与结实率、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在足穗大穗的同时注重保持较高的结实率与千粒重。

由直接通径系数可知[10],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以1 hm2穗数(直接通径系数0.87)>穗粒数(直接通径系数0.684)>结实率(直接通径系数0.504)>千粒重(直接通径系数0.397)。各构成因素的直接作用加上通过另3个因素的间接作用的总和(净作用),等于该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因1 hm2穗数与结实率、穗粒数与结实率、穗粒数与千粒重间存在较高的负相关,与此有关的间接作用也为较大的负值,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的总和都明显小于直接作用。

由决定系数可知[10],各因素的决定系数加上与之相关的共同决定系数的总和,等于该因素对产量的增产贡献率。因1 hm2穗数与结实率、穗粒数与结实率、穗粒数与千粒重间存在较高的负相关,其总和小于各因素的决定系数。hm2穗数对增产的贡献率为66.1%,穗粒数为26.2%,结实率为1.0%,千粒重为3.9%。4个因素对产量的总决定系数(总贡献)R2=97.2%,剩余决定系数为2.8%。

3 结论

分析表明,贤两优明占适宜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省长江中下游稻区做一季稻种植。1 hm2穗数对增产贡献率达66.1%,是增产的主要因素;穗粒数对增产贡献率为26.2%,是增产的重要因素;各试验点的栽培水平较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比较稳定,对增产的贡献率较小。因此,贤两优明占高产的关键是培育足穗大穗。

栽培要点:根据前作收获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适时播种;控制秧田播种量,秧田播种10~12.5 kg/hm2,催芽后用200~300 mg/kg的多效唑药液拌种,晾干后播种,促进秧苗矮壮、分蘖,培育矮壮秧苗;本田插植21万~24万丛/hm2,基本苗90万~120万/hm2;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基肥、分蘖肥都施纯氮60~78 kg/hm2,氮、磷、钾比例1∶0.5∶(0.7~1.0);够苗排水烤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壮秆大穗;幼穗分化2~3期时施纯氮30~39 kg/hm2、氯化钾75 kg作为促花肥,促进颖花分化,增加穗粒数。

猜你喜欢
决定系数通径穗数
播期和密度对扬麦25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黑龙江气象(2021年2期)2021-11-05 07:06:58
新型全自动气动通径机设计要点探究
基于Python语言路径分析矩阵算法运演
气动通径机设计及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不同规格香港牡蛎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2种贝龄合浦珠母贝数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基于颜色读数识别物质浓度的数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