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学好“四史”有利于科学地掌握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所处社会历史方位,坚定理想信念,抨击历史虚无主义。深化高校中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工作内容的必然要求。文章以高校“四史”学习教育为主题,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需要等三个方面明确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必要性。开展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分析,总结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更好地开展高校“四史”教育,提供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四史”学习教育;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四史”教育发展,多次强调学习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意义,并系统论述了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核心内容。高校“四史”学习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关乎党的地位、社会发展方位以及青年理想信念的培育。因此,常态化、制度化地开展高校“四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观,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更深刻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确保大学生在红色文化中接受教育与熏陶,在党的曲折发展的历史中受到鼓励与启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一、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史”学习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借助历史与现实数据,真正感悟中华民族从困境中逐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自强不息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英勇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主人翁精神,强化对于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当代大学生出生于祖国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他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战火,因此也无法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艰辛与困苦。只有学好“四史”,才能引导学生清晰掌握中国共产党的过去与现在,做到以史为鉴,在准确客观地了解党情和国情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人生追求;唯有通过“四史”教育,才能确保大学生在党的优良传统感染下、在建设新中国的丰功伟绩鼓舞下、在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下,自觉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练就一身過硬本领,在对我国发展趋势清醒认识基础上,将个人梦与中国梦汇聚一起,在奋力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力量。
(二)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四史”教育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凝练具体的表现形式。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主要目的是通过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进入新时代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故事,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之处,坚定“四个自信”。“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但是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松过对中国的阻挠与围堵,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此,高校“四史”教育更应发挥育人指路的作用,讲好“四史”故事。通过深化对“四史”中的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讲解与宣传,提升对“四史”中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的总结与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政治学观,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需要
“学史,可知古今;懂史,能明大义;用史,方续荣光”。强化“四史”学习教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从1921年红船扬帆起航,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穿过惊涛骇浪,划过密布阴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新时代背景下,一定要抓牢对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更容易受到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迷失自我,动摇信念。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和政治思维引导,才能确保其始终都是党员队伍中最具有生命力与激情的群体[2]。
二、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分析
(一)坚守课堂主阵地,用专业解释“四史”精神
强化“四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形成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研判;有助于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有助于批判错误思潮,理清历史脉络,对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开展相关主题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四史”学习教育都融入高校思政课内容之中,并且在各门思政专业课程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大部分思政课程中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程与党的革命历程联系一起,阐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将改革开放的历史贯穿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发展等。这些内容的融合有助于确保“四史”教育的权威性、时代性与贯通性,更有助于学生对于“四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对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有着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打造媒体大融合,用网络传播“四史”内容
在信息技术传播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紧密联系青年大学生实践和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融媒体资源优势,用“青年人的方法”讲好“过去的故事”,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线上+线下”的“四史”教育模式正逐步成为高校“四史”教育的主流模式,例如“四史”教育在坚守思政教室、专题演讲、社团宣讲等线下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微信、微博、专题网页等新式线上传播平台的优势,形成“线上+线下”的教育合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要,实现了“因材施教”,强化了“因需供应”,保证了“四史”教育效果。这样既让线下传统的文化宣讲模式依靠信息内容的权威、队伍的专业化来稳固“四史”宣讲教学主战场,同时又发挥了线上新式宣讲平台的便捷、经济、具象、生动活泼等优点,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
(三)探索实践+寻访,用身心感受“四史”延续
“四史”教育不同于通常的历史文化课程,它是将革命历史作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革命基地、辛亥革命博物馆、纪念堂、党史馆、先烈陵园是进行“四史”教育的主要媒介载体和鲜活教材。高校利用假期,组织引导学生参观访问中国重大革命斗争中的党史人物故宅、旧居,以及具有纪念意义的教学活动基地,包括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组织旧居、重大战役斗争旧居等红色史迹景区,在实景中记忆革命斗争痕迹,在走访中仔细核实产生深远影响的革命烈士事件,强化“四史”教育的育人效果,引导学生努力当好红色精神的守护人、传承者。同时,启发学生在参与走访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中华民族谋正确道路,为中国人民谋解放、谋福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升华学生对党的根本宗旨和远大理想信念的认识,强化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三、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四史”学习不够深入,存在表面化问题
从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看,部分高校还存在学生缺乏“四史”学习教育的鲜明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的准确把握、授课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单调刻板、教学过程过分依赖课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四史”的热情和效果,更容易把“四史”的学习变得表面化。同时,“四史”教材的不专业不深刻,使得它在回应各类错误社会思潮、处理学生思想疑问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对于国家和民族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深有感触,但对于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明显缺少代入感,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认识和理解稍显单薄和片面,无法真正形成对“四史”的深刻认识。
(二)“四史”学习不够系统,存在形式化问题
“四史”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发展的、系统的过程。如果不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连贯的专题学习,就无法理解事物发展前因后果的逻辑关联,也就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四史”,无法掌握历史发展的特定规律。因此,只有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融会贯通,学习把握它们之间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关联、互不可分的真实本质,方可全面了解“四史”的源、流、变的规律性。另外,部分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学习和阅读的动力,且仅满足于对历史事实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这就导致他们根本无法掌握史学主线和知识系统。此外,不少学校采用的社区实践、红色之旅等体验方式,缺乏科学专业的理论引导,实施过程中形式化、同质化的现象严重,加之部分大学生又是以一种功利性的态度来参与这类活动,所以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有效路径探究
(一)整合“四史”教学内容,挖掘教学素材新价值
现如今,各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多是动态的、多层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四史”学习,确立科学的三观,增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所以,这就要求“四史”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全面挖掘与整合“四史”素材,也要结合学生的现实诉求,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基础,实现教育理论的入心入脑。1.要深刻挖掘阐释“四史”文化特有的时代价值。对不同时期的人物、事件进行深刻回顾总结,使其转变成推动“四史”教学的更具时代价值的新素材。2.要运用好革命遗迹,革命文献等实体文物,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解读好、研究好“四史”。3.要将“四史”学习同党的各种理论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党的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关键密码。因此,新时期,高校在开展“四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革命历史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
(二)坚守思政课堂主阵地,推进课程协同大合力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推进“四史”课程的主要途径,高校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促进教师公修课讲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课讲授同行同向,以产生协同教育工作效果。专业课教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指导,自觉树立以史育人的意识,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内容与“四史”学习教育的协同关系;充分利用“四史”资源中的典型案例,将正确的历史观、大国观、民族观宣传到位,做到与专业课相互补充,鼓励大学生在奋进的过程中,为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业而努力学习、拼搏向上。
(三)創新“四史”学习方式,铸造网络媒体多平台
当下,网络媒体传播是大学生掌握“四史”知识的最便捷途径。革命时期历史遗迹、革命标志物、重大历史事件、社会发展成就等“四史”相关知识借助网络融媒体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并理解。网络媒体形式多样,特点新奇,在给学生带来多样化体验和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重难点和核心要义的辨别与学习。因此,借助网络媒体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到针对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提高自身科学技术素质和水平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体和网络技术,着力促进“四史”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
结束语
首先,可以利用高校官网、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网络信息平台设立“四史”教育专题节目、教学专栏和知识点竞答项目等,增强“四史”的教学趣味;其次,联合“学习强国”App、网络大讲堂等公开学习平台进行串联式学习;最后,建设“四史”教学网络课堂,结合实际深入挖掘“四史”经典案例,以点带面,形成具有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和专业性的“四史”知识宝库,定时给学生推送关于“四史”教学的优秀直播视频或纪录片等网络教学视频,以提升教育针对性和吸引力,增强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共产党员,2016,767(14):6-12.
[2]陈秀丽,张琼.新时代青年应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J].学理论,2019(1):25-28.
作者简介:荣莹莹(1994— ),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