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思政”教育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脱离社会实践等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文章着眼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从工作体系构建、教学资源挖掘、课程体系设计及课程教学改革等几方面入手探索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体系,有助于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推动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性非同寻常,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大量德才兼备的旅游专业人才,而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依赖思政课程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各环节,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人文素养、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是教育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围绕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逐步完善,并为高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指导。
一、“课程思政”的內涵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它旨在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各门学科的教学都具备思政教育的功能与意义,以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全面育人的目标。其内涵包括:
第一,“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模式,是对高校各门课程育人功能的重新整合和界定。
第二,“课程思政”的目标主要围绕着“育人”,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高校的立校之本[2]。“课程思政”教育要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出发,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作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核心目标,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课程思政”的方式是通过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结合,构建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教学实践体系,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应。
二、旅游管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社会服务型的专业,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又需要培养学生的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因此,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具有以下必要性:
1.营造育人环境。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需要结合立德树人的新时代特征,完善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学生成长为青年才俊和社会有用之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提高学生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言行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3.促进学生成才。
我国已进入了大众化旅游时代,也不断与全球旅游市场融合,这对旅游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将思政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融合,不仅可以培养专业技能强、有服务意识的人才,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和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竞争力。
4.适应社会需求。
中国日益迈进世界舞台,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先树立起思想政治教育这面旗帜,不仅仅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更要立足专业的特色,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体系构建
(一)工作体系构建
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体系,需要注重学校、院、系等各个层面工作体系的构建。其中,院系工作体系是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撑。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制订工作方案。由院系牵头设计制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方案,明确育人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方法等建设内容和具体工作步骤。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并将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中。
第二,建设工作体系。针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建设院系思政工作体系,搭建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平台,组建院系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骨干团队,负责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执行、监督和反馈,确保思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落实教育责任。院系要通过工作会议、专题研讨和教学督导等方式,明确教师、学生、班主任等思政教育责任人的职责,尤其要发挥党员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带头作用。建立学生思政关注台账,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困惑,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开拓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四,配合开展工作。院系要配合教师团队的思政教育,引导教师对课程进行思政素养分析,注重将社会实践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加深思想政治理解和实践操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资源挖掘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如何挖掘日常的、零散的思政元素并融入专业课程,整合成科学的、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第一,应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上已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如智慧职教网、爱课程网中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职业教育智慧平台上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等;也可以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遴选时政热点融入专业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积极探索特色课程和品牌课程建设,拍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微课、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努力打造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第二,选取优质教材和教辅用书并认真钻研,牢牢把握课程和教材的实质,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提炼出其中的观点和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延伸,挖掘出专业知识自身蕴含的思政资源;积极进行教材开发研讨,编订适合本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需求并符合学生特点的教材。第三,专业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将企业文化、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提早接受职业素养教育。
(三)课程体系设计
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首先要坚持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形态,做好显性教育,同时又要挖掘综合素养课、专业课等其他課程资源,积极探索隐性教育的新途径,敢于创新隐性教育的新形式,努力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补充、统一和深度融合,构建完善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1.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程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形式,是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当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治工作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循序渐进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综合素养课:综合素养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属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应深化和拓展其教育的作用,强调其主流价值引领[3]。如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等课程时,通过思政教育元素发挥“道德孕育”的育人作用,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品德优良、身心健康的人。旅游管理专业还应结合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设置本专业的通识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融入生活,真正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价值引领中凝练知识内涵,不仅将知识和技能传授于学生,更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和实现自我,充分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3.专业教学课: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不是对思政课程的重复,而是进一步深化,是让显性的思政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中得到隐性的贯彻和进一步的感知,通过价值引领与塑造来助力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各专业需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来明确育人导向,设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体现思政内涵和德育功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作用。旅游管理专业的技能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不同课程应各有所侧重,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层面深入感知思政元素的具体含义,并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深刻领悟思政教育在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四)深化课程改革
1.明确教学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课程思政”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要和“思政课程”一致,确立同向同行的目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充分结合行业发展和当地市场的需求,精准定位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有正确的政治站位,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合格大学生,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创新发展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5]。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新审视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始终,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新框架,引领学生积极思考未来社会发展和专业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未来社会建设贡献人才。
2.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涵盖了人文、历史、自然、科技、红色文化及乡村旅游等丰富的内容。在教学中,需要以旅游专业知识为基础,根据各门课程的特征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真正实现课程和思政的有机融合。比如: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结合中华美德、民俗文化等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结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树立起学生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带学生在旅游实践中直观感受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结合当今经济形势和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职业责任感;同时可以结合不同国家地域和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教育,教学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传播和交流等。
3.教学策略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根据学科专业特性和学生个性特点,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信息化时代,要广泛利用如网络平台、社交媒体软件、智慧教室等信息技术实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有趣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景模拟、任务驱动、互动式及体验式教学等,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尽可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重视课堂教学,更要利用好课前及课后环节,使学生和教师有充分的互动机会,及时获取关于学生的需要和期望的反馈,努力探索思政教育教学隐性沉浸式的实施路径。
4.考核评价改革
考核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改革主要从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三个方面入手:应考虑“过程+结果”的评价方式,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全过程,形成每门课程的量化考核结果,不但可以评价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掌握,且能跟踪到学生意识形成的过程;应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考核评价的核心,设计包括课程命题式考试、小组讨论及展示、作品评选、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内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及企业评价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能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全面。
结束语
课程思政的推进,对于现代高职教育和培养人才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着重探讨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旨在为高职教育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通过多方研究和探索,深入挖掘专业特点,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构建了以“职业意识、能力素养、创新创业、社会责任”为主线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阚雅玲名师工作室.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128-132.
[3]张婧雯,周琳.“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综合素养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21):184.
[4]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王杨,韩红梅,王业娜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核心要义与案例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0(35):74-80.
作者简介:尹小娟(1982— ),女,汉族,四川彭州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乡村旅游、高职旅游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粤高职旅游教指委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2ly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