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曹丕建立起的曹魏政权被司马氏政权取代: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了新的统一王朝——晋,史称西晋。西晋的统一非常短暂,公元316年,第四位皇帝司马邺被前赵刘曜所俘,西晋随即灭亡。北方被少数民族政权占领,司马家只能躲在南方又建立起东晋。
两晋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文学形式不断发展,文学思潮不断涌现,上承建安,下启南朝,是文学发展的过渡性时期。
繁缛为主的太康诗风
西晋虽然很短暂,只有大约五十年,但文学创作却很兴旺。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特征是,更加注重文辞的精工、对偶的运用、写景抒情的结合、哲思的融入、声律的运用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史称“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有陆机和潘岳。
陆机的赋胜于诗,其《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他也是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约存有107 首。其诗语言华丽,但仿照前人的作品很多,因而被认为“造情既浅,抒响不高”。
潘岳的悼亡诗赋写得最好。他的诗歌在追求辞藻绮丽方面与陆机相同,这是当时流行的繁缛诗风。
抒写怀抱的刚健诗风
虽然西晋诗坛的主流是太康诗风,但也有一些文人舍弃追求华美与技巧,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这就形成了一种不事雕饰、慷慨悲歌的刚健诗风。其代表人物是左思和刘琨。
左思,可称得上是西晋诗坛第一人。他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使得“洛阳纸贵”,由此他声名鹊起。但真正使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是他的八首《咏史诗》。他把咏史和咏怀结合起来,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感情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抱负,使咏史诗有了新的飞跃。他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的风骨,有一种追求建功立业的阔大胸怀。
诗歌中不为世所羁、功成身退的形象,是左思理想人格的化身,旨在表达他不重名利、只为实现抱负的雄心壮志。
另一代表人物刘琨的诗歌有刚健雄放之情致。现存诗四首,其中《扶风歌》与《重赠卢谌》最为优秀。
咏史·弱冠弄柔翰
左 思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借“仙”咏怀的游仙诗
游仙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屈原就幻想神游天界,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的《游仙诗》。
两晋之际的诗人郭璞就是这一诗体的代表人物。他的《游仙诗》十四首,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体悟玄理的玄言诗
东晋文学受玄学的影响很大,以玄言诗最具代表性,总体来说成就不高。玄学诗人崇尚自然,常在山水之间体味“道”的玄妙,所以诗中有许多描写山水的语句,从中孕育发展出山水诗这一古典诗歌重要题材。
陶渊明—田园诗人之宗
两晋时期的内乱,以及对文人的杀戮,导致这一时期玄学的兴盛和文学的沉寂,自陆机以后,竟没有一人可以领导文坛,直到陶渊明出现。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他是田园诗派创始人,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陶渊明少有大志,但也看透了政治的黑暗,转而寄情田园,选择了归隐。他不是田园生活的旁观者和欣赏者,而是其中的一员,他的田园诗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表现了乐观平淡的心态。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置身于田园之中,他的诗是生活化的,他的生活也是诗化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他的诗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除了是东晋诗坛最高成就的代表,陶渊明还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辞赋、散文家。他的散文同他的诗歌一样,用最质朴的语言书写自己的深刻思想与真挚感情。
陶渊明流传下的散文作品不多,仅四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与子俨等疏》,但均为上乘精品,让人读了尽享语言纯净之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摘自《桃花源記》
《桃花源记》通过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进行了讽刺。
两晋时代,文学的骈偶化不断发展,至西晋时,作为一种文体的“骈文”已经完全成熟,及至东晋,它就成为当时文坛上最盛行的文体了。东晋文坛上,骈文盛行,用散体作文的也很多,但真正取得成就者,后期就只有陶渊明一人。
两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代,众多文人墨客涌现出来,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精神追求,构建了两晋文艺的独特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