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乡村数字新基建发展现状及展望

2023-11-30 23:54蒲琰鑫胡吉然王晨曦李豪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蒲琰鑫 胡吉然 王晨曦 李豪

摘 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乡村发展的进一步融合,乡村数字新基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四川省乡村数字新基建基础较为薄弱,成为制约数字乡村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通过对四川省乡村数字新基建现状、存在问题、主要制约因素等内容展开深入探究,以期为四川省乡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数字新基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概念;202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近年来,四川省大力建设数字乡村,但总体来说,数字新基建基础较为薄弱,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探究解决。

一、乡村数字新基建的概念及内涵

乡村数字新基建是指在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传统基建相比,乡村数字新基建的内涵更加丰富,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乡村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两个方面。其中,硬件设备包括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传感器等,用于支持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而软件服务则包括乡村地区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农业、数字文化、数字交通等,用于提供数字技能培训、在线医疗咨询、农业信息化、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服务。

二、发展现状

(一)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四川省以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主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全省出台一系列规划和战略实施方案,围绕宽带、光纤、4G网络等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从健全农业大数据分析系统、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等方面发力,不断聚合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数字新基建发展中,建设实施了贯通省、市、县、乡、村、组、户7级的四川省数字“三农”大数据信息平臺、西南云计算智慧产业基地项目、西南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农村公路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等。截至2022年年底,新建成1 315个农村4G基站,实施“双千兆乡镇通”工程,建成1 400个5G基站和1 180个千兆光网点位,实现全省所有乡镇5G网络和千兆光网100%通达。

(二)乡村融合基础设施支撑力不断增强

逐步加深信息基础设施平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提速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持续推进交通运输数字化改造升级,完成全省路网基础数据库和公路交通图更新,形成全省2021年度39.9万公里路网数据库和电子地图。持续加快推进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在成都市蒲江县、青白江区等地开展农村公路重点桥梁安全监测简易技术、农村公路轻量化设备路况检测评定技术和“金通工程”车载视频智能巡查技术试点应用;加快推进乡村客运信息化,基于四川省乡村客运监管服务平台,每月对全省26 800多辆农村客运车辆的车载GPS轨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计算农村客运车辆对每个乡镇、建制村的运力实际覆盖情况;对1.7万辆农村客运车辆安装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并将车辆轨迹、车载视频等数据汇聚接入省级平台,实现对乡村客运车辆多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有效规范乡村客运车辆驾驶行为,提升运营安全。

推进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利用,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上共享65类农业领域数据集,推进乡村振兴共享服务专区建设,推动各部门涉农数据融合服务应用;推进涉农数据开放创新利用,依托全省共享开放体系,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利用四川省公共数据开放网涉农数据。

(三)乡村创新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健全

2016年以来,四川省构建了全国首个“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四川科技扶贫在线”,推进平台建设,优化在线平台功能,升级完善“专家服务、产业信息、供销对接、技术供给”服务。2022年,按照“一平台一项目”方式,新增“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市县平台36个,全省在线平台运行总数达170个,在重点乡镇、村建设村级驿站200余个,实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覆盖、重点偏远欠发达地区全覆盖。截至2022年年底,在线平台累计入库专家2.57万人,信息员7.38万人,开展在线技术服务22.6万次。

打造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分层级推进数字农业试点。广汉市建成“三农”大数据平台,集成农资销售监管、农业生产服务、贸易流通感知等子系统,汇集两区划定数据、高标准农田数据、农户基本数据等。达州市通川区建成“数字三农”平台、渔业禁捕监管平台,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集成分析与应用展示土地确权、农资销售、农业气象、农业土壤环境监测等数据。筠连县围绕“数字三农”指挥决策、“三农”信息服务、移动端App开发应用等开展建设,已完成指挥决策系统、乡村振兴子系统、规划子系统等部分软件功能开发。

持续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培育创建四川省丘区山区智能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物联网技术及装置研发与示范,开展农机信息采集终端装置、农机管理平台、手机App客户端等软硬件开发,实现农机定位、作业监控、实时测量作业面积、农机调度和工况监测等5大功能,开发出农机信息采集终端产品1个、配套手机和PC端管理软件各1套。建立四川省现代农机技术创新云服务平台,提供现代农机产业技术推广应用、农机技术培训服务、设计制造服务、农机检测与鉴定、科技成果服务等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覆盖全省农机行业,面向325家中小微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3 973次、2 389台(套)推广服务,培训2 056人次,完成设计制造服务10项,项目咨询447项,农机检测与鉴定29项。

建设“四川党建”智慧云平台,创新打造“红色村落”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规范办事服务流程,实现57项简单事项“秒批秒办”、66项事项“一证一照办”,推动社会服务、社会保险、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262项高频事项实现“省内通办”。电子政务外网稳步向乡村延伸,村组(社区)接入率达51.2%,乡镇骨干线路接入带宽100M~1 000M。提升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式自助终端向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延伸。

三、存在问题

(一)用地难问题普遍存在

用地难问题已经成为乡村数字新基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尽管部分地区出台了保障新基建用地的相关政策,但乡村数字新基建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建设需求量大,存在成本高、用地紧张等问题。

(二)资金供给有待增加

乡村数字新基建的发展壮大缺乏充足的资金。目前,四川省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融资模式有待改善。在物联网设备、软件平台开发等方面的投入需求较大,出现因后期设备更新维护费用高而投入不足等问题。

(三)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乡村数字新基建及数字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机器人、物联网等先进数字技术的使用。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运用离不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参与。四川省乡村数字新基建基础薄弱,想要快速攻克技术难关,企业及科研机构参与及研发推广力度仍需加大。

(四)人才相对缺乏

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深刻认识到乡村数字新基建实施的重要性,对陌生的科技产品产生“逃避”心理,致使新基建无法广泛运用。此外,新基建的推广和实施需要大量专业化、数字化人才参与,而人才留不住和引不进问题制约了新基建项目的开展。调研数据显示,仅有39个县(区)表示不缺乏信息化人才,133个县(区)表示缺乏信息化人才,部分镇级信息化专职人员极度匮乏。

(五)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四川省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较低,还未形成成熟、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成为制约乡村数字新基建发展的瓶颈。系统整合应用、协同管理、集约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县级层面大数据相关的制度与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信息壁垒依然存在。区域性社会数据开放尚缺乏公共平台和共享渠道,围绕数据资源的确权、开放、流通、交易制度尚无统一标准。“库存”数据共建共享与“新生”数据分建共享开发利用不够,数据的潜在价值有待充分挖掘。

(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

四川省乡村数字新基建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部分地区建设相对滞后。川东地区乡村数字新基建的完成度高于中西部地区,成都平原地区的乡村数字新基建水平领先于其他地区。尽管各地区传统基建基础差距较大,但在乡村数字新基建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缩小各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四、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

按照数字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及数字乡村战略总体部署,加强乡村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谨慎规划建设路径,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阶段四川省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分步推进。针对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分区制定完善乡村数字新基建相关政策,建立推动乡村数字新基建绿色、长效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多方参与

积极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引导企业加大投资,促进乡村数字新基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发展,建立健全投融资市场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经济活动安全有效运行。适当降低贷款门槛和贷款利息,完善担保体系,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发展各种安全合规的投资方式,激活金融市场潜力。扶持小微创新型企业,制定奖励政策并适当减免税收,积极引导各类企业、高校参与到各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

(三)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加强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存量和增量综合规划,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持续改造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型基礎设施,推动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的融合发展。确保传统基建与新基建之间的协调衔接,同时注重城乡基础设施的衔接,避免产生新的“数字鸿沟”。

(四)整合科研资源,增加科研产出,加强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

建立科技专项补贴,增加对科研机构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物联网相关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传感器和云计算技术研发,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精度和可靠性,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构建稳定、可靠的农业物联网系统,研究制造一批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感器推广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五)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吸纳年轻人返乡

强化针对性政策,增加编制岗位,提高薪资待遇,为乡村数字人才提供优质发展的平台。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因地制宜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采用“政府+企业+农户”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训内容要结合当地数字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灯华,许世卫.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研究及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2022(2):170-177.

[2]王振轻.山东省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展望[J].南方农业,2022,16(16):172-174.

[3]刘兴国.拥抱新基建 迎接新发展[J].企业管理,2020(5):6-11.

[4]李洪伟,李欣,陶敏.我国“新基建”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78-87.

[5]杨琳.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广东蚕业,2023,57(2):108-110.

[责任编辑:王 丽]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