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娟,申俊龙,熊季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创新中医药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建立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是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的重要研究任务。2021年12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对治疗周期长、风险可控、需持续治疗的中医病种探索开展日间中医医疗服务。同时,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现代医疗服务发展模式逐渐从住院诊疗转向非住院诊疗[1]。为了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机构慢病防治和诊疗服务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推动中医药特色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由此诞生。
鉴于上述背景及中医药服务的特殊性,有必要对新的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进行深入探索。本文致力于从价值医疗视角出发,对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的推行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为推动中医日间病房服务的优化提供参考。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波特教授认为传统的医疗模式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忽视了对患者价值的关注,需要重新定义医疗的目标和运作方式[2],因此,他在2006年提出了价值医疗理论。该理论提出后引起了全球卫生系统的广泛关注,并陆续在美国、德国、印度等国家得到应用与实践。价值医疗在中国实现“本土化”是在2016年,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医疗体系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倡导价值医疗不仅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医疗服务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价值医疗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最少的成本让患者获取最高的效果[3]。在医疗机构的实践过程中,全过程诊疗的实践探索成为推进价值医疗的突破点[4],医疗质量、患者需求、成本控制逐渐成为价值医疗的三大要素[5]。
本研究从价值医疗视角出发,以价值医疗三大要素为核心,对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的推行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中医日间病房服务质量的措施,促进中医药服务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的对象是疾病状态达到住院条件、在非治疗期间无须在医院进行持续监测的参保患者。该模式以中医适宜技术为诊疗手段,并且在患者和医院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患者在结束当天治疗后可以回家[6]。患者被纳入中医日间病房服务范围后,可以在门诊接受治疗,并按照一次普通住院的标准进行费用结算。当前我国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尚处于试点阶段,根据各省卫生健康、医保部门政府网站的相关政策文件,目前有山东威海、河南开封、山西大同、广东汕尾、广西钦州5市陆续将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应用至医院医疗活动,见表1。其中,山东威海市通过开展中医日间病房服务,使2022年患者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 100元,共惠及群众1.1万人次,节省患者自付金额367万元[7],有效节约了医保基金。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运行主体包含医疗机构、患者和医保机构,见图1。下文将结合价值医疗三大要素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表1 支持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发展的政策文件
图1 价值医疗视角下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运行机制
当前,各地区纷纷制定了医保结算政策来支持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中医医疗机构开启该类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通过政策引导,将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纳入整合医疗服务系统的发展规划,推动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从医院角度看,价值医疗意味着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具整合性的医疗卫生服务[8]。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全面评估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纳入中医日间病房服务范围,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整合型的中医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此外,医务人员通过建立病历档案等手段,将患者进行统一管理与跟踪服务,使治疗过程更加系统化。在这个过程中,医务人员能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结合中医整体性的辨证论治,在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多个环节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以满足患者的特定需求和实现治疗目标。同时,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将中医适宜技术融入日常医疗服务中,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和灵活的治疗选择。这种模式不仅扩展了中医药的服务范围,还实现了中医资源的有机整合。此外,患者在当日治疗结束后即可回家,无须占用病房床位,在缩短患者住院等候和治疗时间的同时实现了床位资源的及时整合和再利用,提高了床位利用效率。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是价值医疗所要表达的核心要义。在中医日间病房服务中,患者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治疗方式,包括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这些传统中医疗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刺激、调整气血运行等方式,促进身体的自然疗愈和平衡。同时,参与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的患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充分了解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等。这种做法能确保患者获得更加透明的医疗信息,让患者参与到医疗决策过程中。在满足患者需求方面,价值医疗关注的不仅是疾病的诊治,还强调心理疗愈的重要性。患者同意参与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后,在非治疗期间可以回家进行自主健康休养。这种方式让患者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在熟悉且舒适的环境中、在家庭的支持与关爱下进行康复,从而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缓解心理压力。此外,医保支持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纳入报销,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得以减少,患者医疗体验得以优化。
医保工作的目标是让医保基金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初衷是要实现医保基金的“价值购买”。中医适宜技术本身成本较低,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以中医适宜技术为基础向患者提供治疗服务,从源头上控制了医疗成本。同时,纳入中医日间病房患者的治疗护理费和床位费仅收取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标准的30%(如河南开封)甚至0元(如山西大同),减少了医疗费用的非必要支出,降低了医疗成本。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还对检查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中医特色疗法开展频次、中药饮片占总医疗费用比例等进行了严格规定,避免了医疗费用过高或不合理的情况发生。此外,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倡导对患者整体健康状态进行调理、修复和维持,展现了中医未病先防、防治结合、整体协调的诊疗特征。从长远来看,当人们普遍保持健康时,医疗服务需求随之降低,医保资源便能更集中和有效地分配至真正需要医疗援助的人群。这将使有限的医保基金发挥最优价值,并推动医保基金利用效率的合理、高效、高价值。
中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心设计的就诊流程和标准体系,以促进诊疗过程的有序性和高效性。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中医日间病房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特殊性,但是其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来设计和制定相应的流程与标准,目前中医医疗机构的日间病房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仍较低。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与临床路径相匹配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是提升中医日间病房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9],然而,中医医疗机构在这些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将患者纳入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需要实现电子病历的精准信息抓取。然而电子病历的标准化填写仍然是困扰中医医疗机构的一大痛点,这直接影响了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运营质量及效果。当前,国内中医电子病历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10],中医类诊疗病案首页填写错误率较高[11],首页填写质量更需加强把控。
当前,部分中医医疗机构以中医康复科为开展中医日间病房服务的场所,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这种治疗环境往往比较单一,不仅限制了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的服务范围和质量,也影响了患者舒适度和体验感。患者满意度还取决于医务人员对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的个人反馈与整体医疗团队的综合协作。这要求医务人员全面了解服务流程、内容和标准,以便学习和掌握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新模式,并转变传统的中医药服务模式。然而在实践中,这种适应过程给医务人员带来了额外的工作负担,导致他们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沟通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此外,医疗资源的有限性也会诱使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更加关注治疗效果和效率,而忽视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投入。
目前,中医日间病房服务的成本核算机制以西医核算标准为蓝本,尚未充分考虑中医医疗服务的特殊性[12]与中医的价值医疗理念。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中医师的理法方药思维组织过程以及中医采取的心理疏导过程等难以计算成本,而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成本计算机制也不健全。成本核算机制的不完善降低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提供中医服务的积极性。这种普遍性现象导致许多中医传统诊疗手段逐渐失传,阻碍了中医价值医疗理念的体现[13]。此外,由于医保机构对中医药服务的特殊性了解不足,在制定有效、合理的支付政策时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不可否认的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医疗服务的质量。在价值医疗理念的引导下,中医医疗机构应以中医日间病房为抓手,通过创造更好的医疗效果和更高的医疗服务价值推动组织改革[14],从而为医院积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一方面,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的顺利发展离不开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需要中医医疗机构精心设计病种筛选、预约、就诊、出入院、费用结算等各个环节。同时,中医医疗机构需制定统一的中医日间病房电子病历模板,提升精准化识别病历信息的能力,并及时调整信息系统,确保费用明细准确上传,从而提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服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数据的准确记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分析基础。[15]另一方面,中医医疗机构应构建系统化的中医日间病房评估机制,对其服务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并建立有效的政策执行反馈回路和激励约束机制,以推动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的发展与优化。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试点过程中不应单纯走形式、做表面功夫,中医医疗机构应深刻领悟模式推行背后的深远意义,以此为契机提升医疗质量,把丰富医疗服务内涵作为最终目标。
在推进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发展时,中医医疗机构应当创新性地设计医疗服务环境和医疗功能布局,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独立治疗场所。通过打造“古今相容”的良好中医药文化治疗环境来传播中医药文化价值观,从而树立起传统健康文化的品牌意识,为患者提供丰富的情绪价值体验。同时,医务人员作为与患者交流的直接对象,对中医日间病房的认可和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就医决策。因此,中医医疗机构应加快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医师和护理人员,充实中医日间病房服务队伍,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向患者宣传中医日间病房的中医药内涵与运行模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增进患者对该服务模式的了解。
医保机构应建立中医日间病房医疗服务成本-效果核算与评估机制,提供透明的中医服务性价比信息。同时,优化中医日间病房医疗服务项目的可报销比例,从而引导患者主动选择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此外,应以价值医疗为指导,进行中医药医疗资源存量改革,释放医疗资源效能,提高中医药医疗资源使用效率[16]。医保机构可以通过支付机制来引导中医医疗机构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17],并通过采取奖励等措施激励中医医疗机构主动提供患者满意的中医医疗服务。
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的核心在于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具有文化价值、整体价值的中医医疗服务,构建“高质量、高体验、低成本”的中医药服务新体系。中医医疗机构可借此机会,通过提供便捷、个性化的中医医疗服务,增加患者对中医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提升患者对中医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医保机构应以合理的支付政策和机制,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中医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医疗体验。在中医日间病房服务模式推行下,中医医疗机构与医保机构协同合作,将人人享有高质量可负担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作为共同目标,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