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凯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发展农业供应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人留住是二十大会议上传达出的农业发展的三大突破方向。在2023 年1 月2 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加速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同时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装备、农村产业链、政策体制等方面提出高标准高要求。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同时中美贸易环境恶化,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要想稳定中国大豆市场,就要重视与巴西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伙伴关系。
针对全球大豆产业发展的研究,曲厚兰、姜振、李晶、赵亮(2022)以世界五大主产国巴西、美国、阿根廷、印度、中国为研究对象,从五个国家的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和贸易量进行分析。针对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的研究,佟玉焕(2023)指出,巴西是金砖五国中与世界谷物贸易互补性联系最高的国家,在金砖国家中与南非的谷物贸易联系密切且合作潜力最大。不少学者对中国的大豆贸易环境表示担忧,并积极寻找打破困境的办法:张雅、文启宇(2022)对中美贸易摩擦态势下中国大豆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国内大豆产业积极发展的同时大豆进口也需要更加多元化;程丹华、朱新鑫(2023)用GM(1,1)模型分析得出哈萨克斯坦未来的大豆产业会有较大发展,可以提高中国大豆进口多元化水平。具体到中国与巴西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孟雷(2022)指出,新冠疫情影响下的中巴农产品贸易面临政策缺位、农业投资起步晚、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欠缺、国际竞争压力大等风险。中巴两国对农业支持方向也有不同,郭琰、肖琴、周振亚(2023)运用OECD 政策评估体系,指出巴西和中国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体对农业支持总量在迅速增加,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差距较大,而巴西着重支持农业知识与创新,中国着重支持公共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实际上导致中国对国内大豆产业发展支持始终不足。可以看出,国内目前针对中巴大豆贸易具体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就此进行分析。
首先对中国进口巴西大豆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中国和巴西两国的政府治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以及中国国内大豆产值、两国法定货币汇率、中美贸易关系六个角度分析中巴大豆贸易发展迅速的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文章创新点在于从促进中巴大豆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中发现可能对中国大豆市场产生的问题,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经研究发现,中国和巴西近年来稳定发展的政治、经济和外贸形势为中国进口巴西大豆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另外,中国国内大豆市场长期供不应求、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环境恶化,也促使中国大豆进口从美国市场转向巴西市场。
现今中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同时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已跻身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行列。大豆是中国进口最多的农产品,受到中美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中国大豆进口重心正在逐渐从美国转向巴西。
图1 为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大豆进口变化。巴西、美国、阿根廷是中国进口大豆的三个主要来源国,随着中国市场对大豆需求的不断提升,自阿根廷的进口额没有太大变化,而自巴西和美国的进口额都有显著提升,其中来自巴西的大豆进口额有随总进口额波动的趋势。从2013 年之后,巴西超过美国成为中国进口大豆的最主要国家,2021 年巴西出口至中国的大豆金额为272 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了33 倍,同年美国出口至中国的大豆金额较2002 年只增长了14 倍。特别是在2018 年爆发了中美贸易战,中方对美国大豆加征25%进口关税,这使得美国大豆的进口成本超过每吨700 元,比巴西大豆每吨高接近300 元,该年美国出口至中国的大豆仅价值31 亿美元,较上年暴跌近75%,而巴西出口至中国的大豆金额则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值,超过272 亿美元,占当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额的71.5%。尽管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缓和,中国与巴西和美国之间的大豆贸易环境重新稳定,但中国自巴西进口的大豆仍然占到中国大豆进口的一半以上,巴西作为中国大豆最主要进口国的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
图1 中国大豆总进口额及主要进口方进口额变化(2002-2021 年)
另从整体来看,2021 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为3 041.7 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进口额达2 198.2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8.6%,同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超过9651 万吨,价值535.3 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的24.4%,占世界大豆总出口量的59.7%。同年,巴西大豆总出口量为8 611 万吨,约占世界大豆总出口量的53.2%,其中出口至中国的大豆为6 048万吨,占巴西该年度总出口量的70%。可见中巴大豆贸易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双方来说都尤为重要。
巴西大豆对中国大豆市场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必须要对中国进口巴西大豆的影响因素进行准确分析,本文选取了以下六个主要方面:
本文在此引用WGI 指数(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即“全球治理指数”)作为衡量两国政治稳定程度的指标,该指标包含六个测量维度,分别为:话语权与问责、政治稳定与非暴力、政府效率、监管质量、法治、控制腐败。该指标的具体数值表示国家治理要项的位次排名水平的百分等级,数值越高,说明治理水平的排名越靠前。
表1 为中国和巴西部分年份WGI 指标的具体数值(自2002 年起,每隔五年为一统计单元)。总体来看,中国的政府治理水平呈上升趋势,只有“话语权与问责”指标一直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巴西的政府治理水平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政治稳定与非暴力”“政府效率”“控制腐败”方面。综合来讲中国和巴西的政府治理水平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里仍处于前列,政治环境是贸易环境的根本,中国和巴西之间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保证了中巴大豆贸易能够逐步增长至现在的体量。
GDP 和人均GDP 都能够体现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介于人均GDP 能更直观地表现出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在此选用中国和巴西的人均GDP(2015年不变价美元)来衡量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从2002 年到2021 年,中国人均GDP 从2 557.9 美元增长至11 188.3 美元,巴西人均GDP 从6 868.7 美元增长至8 537.9 美元。中国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且两国居民的收入差距经过了先减少后增加的阶段。根据偏好相似理论,收入水平越相似的国家之间产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中国和巴西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促使两国能够进行比以往规模更大的贸易,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居民对生活水平的提升需求迫切,大豆需求量的增加是居民对食品质量特别是用油质量要求提升的重要体现。据统计,2022 年中国大豆年消费量约1.1 亿吨,其中85%以上用于压榨消费,以满足食用和饲用需求。巴西庞大的经济体量依赖于其农产品出口,中国和巴西分别进口与出口了超过世界大豆贸易的一半数量,两国之间稳定的供需关系使巴西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进口国成为必然。
大多数自由贸易理论都指出,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开放会提高该国的市场开放度,有助于进行规模更大且整体水平更高的对外贸易。在此选用TF指数(Trade Freedom,即“贸易自由度指数”)来衡量中国和巴西的对外贸易开放度,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数据,与人均GDP 这一指标类似,中国的TF指数也经历了一个先低于巴西然后超过巴西的过程。在2002 年,中国的TF 指数仅为48.6,巴西为58,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受到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正向影响,到2021 年,中国的TF 指数达到71.2,巴西为64.6,作为对比,美国的TF 指数常年保持在80 到90 之间。根据TF 指数具体数值的划分标准,中国近几年刚达到了“较自由经济体”的水平,巴西已达到了“中等自由经济体”的水平,美国则为“自由经济体”水平。虽然中巴两国的对外贸易开放度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但两国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提升贸易开放度,基于稳定的供需关系之上贸易政策的不断放开,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之间大豆贸易的发展。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尤其在国内大豆需求量激增后,国家高度重视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但至今未产生阶段性进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 年国内大豆产量为1639.54 万吨,约占该年大豆进口量的17%,相较于2020 年下降了320.64 万吨,即使与2000 年相比,也只增长了约100 万吨。2021 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为8 415.41 千公顷,相较于2020 年下降了1 467.09 千公顷,又回到了2018 年的水平。国内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从长期来看虽然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缓慢,与美国、巴西等大规模种植方式不同,小农经济的限制使得国内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不可能取得突破式增长。国内大豆产值的缓慢增长和国内大豆市场高速增长的需求形成对比,间接导致中国需要从巴西或美国等主要大豆出口国大量进口大豆。至2022 年,中国的大豆进口依存度已超过83%。
在国际贸易中,汇率的变化也会对一国的进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中巴大豆贸易属于长期贸易,从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人民币升值且巴西雷亚尔贬值,共同影响下导致人民币兑巴西雷亚尔汇率从2002 年的0.35 涨至2021 年的0.83。本币升值和外币贬值都会导致本国商品相对价格提高、外国商品相对价格降低,最终导致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导致了巴西大豆能够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进口巴西大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频繁,中国必须降低对美国产品的依赖,巴西大豆和美国大豆在中国大豆市场上互为替代性产品,于是增加对巴西大豆的进口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中美贸易战爆发后,中国自美国大豆进口暴跌,而自巴西大豆进口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的同时,进一步放开了对巴西大豆的管制。即使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中方也通过积极措施促进巴西大豆的进口,例如在2020 年发布了《关于新冠疫情期间进出口货物官方证书信息查询事宜的通知》,以应对巴西方面将植物检验检疫证书的人员签字制度改为电子单据的举措,确保大豆等农产品进口可顺利报关。
经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巴两国总体来说长期稳定进步的政府治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开放度对中国进口巴西大豆有着明显的正向效应,使中巴两国的大豆市场形成了稳定的供需关系,而中国国内大豆产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关系恶化,则进一步提高了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第一,巴西的政府治理水平在部分指标呈现出长期下降的趋势。在“政治稳定与非暴力”方面最为严重,这说明巴西政府对国家的实际把控力可能存在下降,另外在“政府效率”“监管质量”“控制腐败”方面的下降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巴西方面的政府治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开放水平,进而对中巴大豆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最终对中国大豆市场造成打击。
第二,长期依赖进口对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抑制效果。中国的“18 亿亩红线”等政策措施主要针对水稻、玉米、小麦三大基本口粮,本身对大豆产业发展能够产生的促进作用有限,这导致国内大豆市场需要长期依赖进口。虽然大豆进口重心已经从美国转向巴西,但过高的外贸依存度的现状不变。优惠的国外大豆使得国内大豆种植无利可图,政府补贴的作用又极其有限,再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且巴西雷亚尔持续贬值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就形成了国内大豆产业萎靡和过高的大豆外贸依存度互相影响的恶性循环。
第三,中国大豆市场依旧受到美国控制。尽管中国大豆主要目标进口国已经从美国转向巴西,但实际上巴西的大豆种植产业大多由美国孟山都公司控制,这主要体现在大豆的种子上,巴西农户种植的大豆、玉米和棉花中超过90%是转基因农作物,其中大部分受到美国企业的控制。即使在国内,中国的大豆相关产业也大多受到美国企业控制,据相关机构统计,中国受美国控制的大豆产业超过85%,包括整个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供给、中游的大豆加工和下游的食用油生产。以中国大豆压榨行业为例,中国压榨企业丰益国际就主要由美国ADM、邦吉集团和嘉吉集团占有大量股份。因此,如果中美贸易关系再次恶化,中国大豆市场依旧会受到美国企业的打击,与巴西方面深入农业合作,增强大豆进口多元化早已刻不容缓。
第四,巴西大豆相关产业自身发展不足。巴西的农业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之所以成为农业大国更多的是依赖于地理优势。实际上,农户长期使用“刀耕火种”等原始的农产品种植方式,铁路、港口等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物流仓储体系的缺失,使得巴西大豆运输成本过高。而大豆作为季节性强、劳动密集型农作物,运输和存储在大豆贸易过程中尤为重要。
文章就中国进口巴西大豆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从国内来看,要增加科研投入,改进种植模式。农业支持总量(TSE)是指每年GDP 中转移至农业部门的具体支持量。据OECD 数据库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农业支持总量增势迅速,在2000 年,该数值仅为231.8 亿美元,至2021 年已增长至2 763.6 亿美元,并早已于2010 年超过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但中国的大豆产量始终没有太大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大豆种植土地分散,不适合大规模作业,且种植模式落后,单位面积产量也难以有较大提升。这就需要学习西方的规模化种植模式,推进大规模土地种植和机械化作业,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大豆品种,从多个方面提高大豆产量。
从国外来看,要稳定中巴关系,增加农业投资。需要进一步稳定以巴西为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建立和巩固区域贸易合作,利用好与巴西同为“金砖五国”的关系,合则双赢,分则两伤。要警惕巴西政府治理水平的下降未来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受到美国政府施压会产生的变故。同时不只注重于大豆贸易本身,要主动与巴西进行农业深度合作,建立更加稳固的大豆供给链,以避免因政治问题而对中国大豆贸易产生负面短期效应。据巴西—中国商业委员会(CEBC)研究总监Tulio Cariello发布的题为“中国在巴西的投资——历史、趋势和全球挑战(2007-2020)”的研究报告显示,农业投资只占中国在巴西投资的3%,约为19.8 亿美元。增加对巴农业投资,完善大豆运输存储体系,建立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降低美国企业对中巴大豆贸易的影响,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巴大豆贸易体系,对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