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潇
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税收优惠、科技创新资金支持、金融贷款贴息等政策的倾斜,中小企已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工信部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中小企业总数突破5000万家,比2021年底增长约9%,贡献了超过60%的GDP,同时也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对于税务机关而言,中小企业是纳税主体,由于数量众多、涉及行业广泛,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管理不规范、随意性较强,会计核算建账积极性不高,加之基层一线的征管力量不足等因素,导致中小企业税收征收的薄弱环节较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即时获得和准确处理数据成为必备的技能。
金税四期在广东、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重庆等六个省份试点上线,预计2024年将全面推广,金税四期的突出特点就是“以数治税”,这也就意味着金税四期正式启动后,我国将迎来“以数治税”时代。但利用大数据进行税收风险管理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有相应的实践。
例如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分析平台,拓展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价值,创新数据应用,为纳税人提供“一户一策”精准税收分析,加大事前、事中税收风险防范。2022年,该税务局在对增值税大额留抵企业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存在异常。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税务干部抽取比对近5年税收数据,结合行业分析和趋势分析,初步判断企业可能存在涉税风险。随后,以“推送风险提示+上门辅导”的方式,与企业财务部门、税务代理人等反复核对账务数据,对收入、成本、人员工资进行测算,帮助企业进行调整,助力企业稳定发展。
苏州市税务局依托税收数据情报局,归集数据资源,通过“数据—信息—知识—情报—成效”四个阶段的转化,构建税收情报管理体系。仅2021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在系统试点过程中,系统推送异常数据风险提醒信息23385条,增值税申报表比对异常数量降幅达40%以上。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运行提供即时反馈。
杭州市税务局依托杭州大数据产业的飞速发展,聚焦互联网数据,搭建税收实时监控平台,通过“数据+业务”分析模式,分类型开展风险防范工作。例如,2021年12月,杭州市税务局通过税收大数据,发现网红主播薇娅2年内偷逃、少缴税款7.03亿元,最终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罚款共13.41亿元。
以上实践可以看出,从技术提升、制度建设、人员培养、意识转变等方面,大数据时代的税收风险管理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大数据时代,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但中小企业自身在业务发展、制度建设、思维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此对大数据背景下,结合当前“以数治税”“智慧税务”等的发展,总结中小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影响。
企业数字化程度低 数据获取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直面临没钱、没人、没技术、没效果等困境,导致“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整体的数字化程度比较低。我国有超过5000万家中小企业,但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几乎没有,79%的企业处于转型的起步阶段。在这一状况下,绝大多数企业的涉税数据整合、归集很难有系统、准确的挖掘、分析,那么,税务机关即使搭建了先进的涉税数据管理系统,也很难获取到有质量的数据。
企业管理理念落后 税收遵从度较低大数据在企业运行中已经比较成熟,尤其是与业务相关的运营,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未实现全面数字化经营。除了前述分析的资金、技术等现实原因外,企业自身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数字化建设。同时,落后的管理理念也使得税收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面对与时俱进的税收政策,纳税人的反应不够及时,容易因不懂法而出现违规、违法事件。
征管部门认识程度不深 人员能力有待提高除了中小企业自身在税收风险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外,税务机关、税务工作者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突出的表现就是数据理念较弱,对数据税收管控的意识程度较低,运用大数据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尽管大数据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且普及,但税务机关老龄化严重、年龄断层等现象明显,导致部分人员熟悉税收征管、税收风险管控但缺乏数字素养;年轻群体数字素养较高,也有运用大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但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不足,从而使得大数据在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运用时很难完全发挥其价值,面对业务宽泛、税收核定较难界定的中小企业,征管部门的人员能力略显不足。
首先,完善法律保障,更新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法律法规的完备与否,能否有效实施,可以反映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高低。在大数据时代,涉税数据的安全需要法律的保障,可以减少涉税信息外泄、失窃等现象发生。税收风险管理法制建设应适应现代化税收管理模式,在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保护纳税人利益的同时也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对于不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文件要及时废止,可以建立文件执行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税务机关和涉税人的建议,对不合实际的文件及时清理并公布。
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税收监管平台,完善税收风险指标。尤其是预警指标的选取,一方面要筛选出准确性高的指标,另一方面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预警反馈机制的设置。另外,也需要考虑行业特色,设置具有行业特色的预警指标,以便在进行税收风险识别时更加准确。
其次,培养数字素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提高各个涉税主体的数字素养,培养数据意识,让大数据技术成为推动税收风险管理的有力工具。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培养或外聘懂税务、审计、会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员工考取相关证书,加强计算机方面的培训,或聘请具有突出能力的外部专家。然后,合理搭配年龄结构,实施“老带新”的帮扶政策。税收风险管理部门不能都是年轻人,也不能都是老员工,需要由对新事物学习能力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构成。最后,推出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以及对工作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最后,构建多部分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协调税务与不动产管理、国土资源、环保、保险公司、银行等,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比如对于资源税,可通过与国土资源部共享企业开采数据,从源头监管,减少税源流失;不动产登记和税款缴纳同时进行,纳税人缴税成本减少,税务局简化征管流程,节约征纳成本。
总之,大数据的发展十分迅猛,未来大数据会为各行各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研究中小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不仅有助于强化税源基础管理深化征管体制改革,而且有利于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障企业平稳发展,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