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丽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题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思维与实践运用的一种题型,应用题的教与学能检查知识、训练能力,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数学思维。数形结合思想与应用题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有效提出应用题中的数学信息,在直观中发现问题,形成解题思维,丰富学生解题方法与技巧,提升应用题教学效果。
在数学中,数、形是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可以提升学生数学认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对象,主要围绕数与形两个不同内容进行,通过数形之间相互转换,使学习者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第一,以数解形,就是利用数量关系解决图形问题。第二,以形助数。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画图形的方式分析数量关系,通过基础知识的运用解决问题,得到问题答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与知识运用方法,在具体数学认识、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够联系生活认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和运用的思维方法,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获得知识的运用,思维的提升,推动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数学学习品质的增强。
首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学生参与学习兴趣并不高,很少自主参与解决问题过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但是因为数学应用题综合性与逻辑性的特点,致使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失去兴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成就感,进而喜欢上数学应用题学习。
其次,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夯实学生数学基础,会采用灌输式教学的方法,将应用题中包含的知识点、数学解题方法等基础性内容以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基础知识。数学应用题是每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学习技巧与方法,是教育工作的重点。若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课本知识教学,不仅无法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解题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以此提升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
最后,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数学解题方法,遇到数学应用题时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数学解题方法是解决应用题的前提,也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比较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将工作的重点全部放在课本内容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而影响学生解题方法的学习[1]。这一问题需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传授数学解题方法,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以此提升应用题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应用题是学习的难点,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解决问题技巧。部分学生由于无法理解应用题中描述的内容,所以不知道运用哪些知识解决问题。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能够让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并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将这一思想方法运用在实践中,以此提高学生应用题解决问题能力。
数形结合思想主要是利用数、图形相互转换的方式完成基础知识教学[2]。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思维,利用数、图形转换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基础,选择典型数学问题,传授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与技巧解决问题,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在小学数学中,植树问题是比较典型的数学应用题,数学思维与这一类型应用题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对这一类型知识点的理解,提升课本知识教学效果。植树问题是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以往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利用课堂上学习的相关公式解决植树问题。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但是无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不能使学生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发展,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为了提升学生对这一类型问题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在实际中,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使其获得更多成就感与自信心,以此提升应用题教学效果。
例如,一条马路一侧,原有树木97 棵,每相邻的两棵相距40 米。现在计划全部移植,每相邻两棵相距60 米。需要留多少棵树?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画图的方式,将马路一侧中的97 棵树木画出来,并标注树木之间的距离(40 米),然后将移植后树木之间的距离(60 米)画出来,利用图形确定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得到以下结论:40×(97-1)=3840 米,3840÷60 +1 =65 棵。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数、形之间的关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此提升课本知识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讲,鸡兔同笼问题十分复杂,解题难度较大。部分学生面对这一问题时,会因为题干中的信息扰乱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现错误的解题思想。部分学生则不会利用基础知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提升学生鸡兔同笼应用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在该类型问题中,引导学生运用图形、数量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以此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做好铺垫。
例如,小梅数她家的鸡与兔,数头有8 个,数脚有22 只。问:小梅家的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在解题的过程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鸡兔的头、脚的数量画出来,用圆圈代表头,用八字代表脚,如图1 所示。然后让学生根据题干,画出8 个头,并在8 个头下画出2 只脚,图2。假设鸡与兔的共同点就是拥有一个头两只脚,所以可以在画图中体现出来。根据画图信息与题干内容,可以得到8×2 =16(只)剩下的脚为22-16 =6(只)。结合这一信息,并将剩余的6 只脚画在图画中,最终可以得到有三只兔、五只鸡的结论。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在图形的帮助下,可以快速发现问题的答案,无形中提升解题效率。
图2
数形结合思想与平均数类型应用题的结合,不仅可以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同时可以使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无形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平均数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与习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3]。
例如,一辆小汽车以每小时10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 千米速度从乙地返回甲地,问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甲地与乙地的路程图线,让学生结合以往学习内容思考,如何确定在同一路线中小汽车的行驶平均速度,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学生的画图与讨论分析,得到: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单位“1”,从甲地到乙地用的时间是1÷100,从乙地到甲地用的时间是1÷60,往返的平均速度是1×2÷(1÷100 +1÷60)=75(千米/小时)。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路程问题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实践提升自身解决问题能力,以此提升应用题教学效果。路程速度应用题主要是对学生运算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确定数量关系,通过正确的运算方式得到问题的答案。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同时能够强化基础知识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例如,从甲地到乙地936 千米,大车行3 小时走216 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 千米,小车行4 小时走312 千米,问哪车先到达?
这一问题中包含两个数量关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因为无法理清学习思路而出现错误结果。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描述内容,画出两个不同的图形,如图3、图4。然后根据题干,确定大车与小车平均行驶速度,即216÷3=72(千米),312÷4 =78(千米),然后利用已知的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确定数量关系:936÷72 ≈13.4(小时)1066÷78 ≈13.7(小时),13.4 <13.7。最终得到大车先到的结论。
图3 1066 千米
图4 936 千米
在小学数学空间几何问题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不仅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图形解决空间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4]。
例如,80 根方木堆成一个长2米,宽2 米,高1.5 米的长方体。平均每根方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在解题的过程,学生画出一个长方体,并标注出长宽高相关数据。当学生绘画结束后,则根据课本中学习的长方体体积公式,根据图画内容,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如下2×2×1.5=6(立方米),得到长方体的体积后,根据题干信息,计算方木的体积:6÷80 =0.075 立方米。通过画图的方式可以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明确解题的重点、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在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到正确的答案。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可提升学生解题效率,使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提升应用题教学质量。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这一思想方法运用在几何问题、鸡兔同笼、路程与速度等典型应用题中,通过这一思想方法的运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强化课本知识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