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爽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BOPPPS的名称是由六个教学环节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构成,即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互动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1]。BOPPPS理念起源于加拿大,2011 年出现在国内,此后国内教育者相继对其内涵及流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近十多年的实践,BOPPPS 理念相对成熟,应用也较为广泛,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大多数教育者只是一成不变地应用该理念,导致该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僵化,致使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一问题日益凸显,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翻转课堂注重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交到学生手里,旨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2]。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始于2000 年,随着教育模式及教育科技手段的不断革新,2012 年国内开始对翻转课堂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工具应用到教学中,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应是每一位从事基层教育的教师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针对未来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除去纵向挖掘,也可以倾斜于多种教学模式及理念的横向融合,在不断摸索中推动更适合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模式。
首先,BOPPPS 理念的研究都集中在某一课程如何按其六个步骤开展课堂教学上,而如何将BOPPPS 理念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好融合的研究不多,单纯套用BOPPPS理念,课堂可能出现刻板生硬的情况,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热情,最终导致厌学;其次,翻转课堂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利用已有的线上资源,翻转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线上资源和移动学习终端为辅助,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针对“线性代数”课程建立完整教学体系的研究不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探索更适合这一课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基于以上三点原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时间分配、教学流程、多元评价亟须再调整[3]。在信息化2.0 时代,学生在网络上自主获取信息简单快捷,对待各类学习平台及学习终端都抱有一个比较积极的探索态度,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碎片,大大降低了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因此,加深BOPPPS 理念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二者的有机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想要挖掘二者的内在效用不仅应该纵向深入挖掘,更要横向联合其他教学模式,而翻转课堂形式多样化、操作灵活性的特性刚好与BOPPPS 理念互补。
BOPPPS理念已成体系,但相对比较刻板,而翻转课堂模式多变,二者可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效用,有序推进线性代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在BOPPPS 理念下形成翻转课堂实施的途径、思路、方案,以提高线性代数课程建设质量,使BOPPPS 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普适性,为提高线性代数课程建设质量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BOPPPS 理念为基础,主要依托腾讯会议、学习通移动学习终端,构建线性代数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BOPPPS 理念为基础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的课堂,简称融合课堂。融合课堂结合BOPPPS 理念的模块化优点,以及翻转课堂实践性及灵活性的优点,充分发挥二者优势,使课堂更具可操作性和多样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线性代数”作为工科院校的公共基础数学课与“高等数学”相比具有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连贯性和应用性,利用融合课堂的模式能达到更好的知识与实践之间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4]。以融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及各专业实践为基本框架,下面给出每节融合课堂的基本流程。
教师应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包括创建课程及班级;在学习通中上传相关的教学视频、PPT 课件和电子教材及拓展材料等教学资源;完成题库建设;对本节知识内容提出问题给出本节任务单。学生查阅教师发布的任务单问题,学习教学视频并自主搜索相关内容,以合作形式协作完成任务单内容,此部分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倾向性地完成相应任务,学生需要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这一环节对于知识的初步理解至关重要。这一部分通常应在课前完成。
教师在导入部分对任务单问题设计部分应明确本节主旨,在此基础上有倾向给出引导,教学资源准备中应体现本节中心,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自主探索。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单、教学视频等资料,体会本节主旨、中心。
此流程中主要为自学检验。教师在学习终端发布测验,测验题目不应过深、过难,注重基本内容的理解及认识,应具有针对性,与导入部分提出的问题相呼应,依此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完成任务单、合作协作初步完成知识摄入,对知识产生粗浅理解。学生应做好前测准备并认真完成前测,在测试过后等待教师分析结果的同时,应标记有疑惑的知识点,以便向教师反馈,促使教师讲解更具针对性,学生听讲更具倾向性这一良性循环。
互动式学习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根据前测成绩,对出现问题较多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内容予以略讲,归纳学生疑惑不解的地方,综合所有学生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重现和概要讲解,并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此环节中学生自行汇报学习成果,主要以小组汇报和成员汇报为主;课前可自行组队,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选择权,在不断的交流和讨论中对教师讲解的重、难点进行内化,解决自身问题,加深记忆,使知识得到充分的吸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学习反思,整理笔记、错题集等。学生应对知识内容进行积极的反馈,使教师快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参与情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5]。
“线性代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民办工科院校而言,学生的数学功底较为薄弱,学习“线性代数”课程感到困难,所以更应该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深化处理。教师应根据学校及各学院的教学规划,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契合的内容,加强数学实验操作,提高分析专业领域问题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在此环节的互动和参与度都是其他环节无法相比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从课前准备好的题库中选取适当的题目后测,或对题目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此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测试,观察在前四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较前测而言应更加向重难点倾斜,对后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学生应认真完成后测,经过教师的知识重现、重难点讲解、知识组织概况的构建,学生查缺补漏,进一步加深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教师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对本节知识进行全面概括和深化,厘清本节内容在整章及整本书中的地位,在后续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切实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作业、课后习题等方式对本节知识点再次进行巩固与深化,教师对学生作业及课后练习的完成度、正确率等学情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以便对后期教学计划及教学任务做出相应的修改和整合,在不断的反思中取得进步。教师需提供与本节知识点相关的学生专业领域视频及资料,供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主选择。
此部分既是总结的过程也是知识巩固的过程,学生可自主根据教师提供的课外拓展资源,或者自主选择学习终端及平台学习,拓展数学在其专业领域的应用。
融合课堂的实现以各专业学生实践为导向、以专业领域问题为驱动、以理论与实践互促为后力,科教融合贯穿于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互助、互促,教师在此过程中优化教学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完善课堂流程;学生在此过程中灵活调整学习进度、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学习资源、自由弹性完成课程任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在教学互动中紧密联系,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学生随时反馈学习成果。“线性代数”课程采用BOPPPS 理念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基础课程学时大量压缩这一问题。教师应加深对融合课堂理论的认识,不断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入基础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拓宽BOPPPS 理念与翻转课堂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和途径,有效推进了“线性代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为提高“线性代数”课程建设质量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