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研究*

2023-11-30 11:50范颖郑珍牛文华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30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范颖 郑珍 牛文华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一定德育元素,促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齐头并进、相互支撑,对培育新时代人才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现阶段,各大高校都在对这两者融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探索,以专业课课程思政为核心的教学实践也正广泛展开,由此给其教学评价提出了一定要求。但由于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评价和改进体系,虽然针对常规教学已经建立了针对性的评价体系,但如果将其直接应用到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中,不仅难以彰显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还可能会违背其建设初衷。对此,有必要尝试对当前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展开研究,以给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定提供相应的量化工具。

一、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原则和开展思路

(一)基本原则

1.定量与定性评价协同进行

在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过程中开展定量评价,本质就是将教学涉及的有关内容和要素,利用具体数据比对进行教学成果推断。该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形成量化标准,减少评价过程的主观随意性,但由于思政评价本身主要是针对价值观念、思想信念等进行评断,因此难以实现真正量化。定性评价则是在教学中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对非量化数据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再通过图片、文字等相关描述性方式,对专业课课程思政进行全面揭示[1]。该方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实现评价主体间的沟通交流,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但却容易受到主观因素限制,给课程思政评价效度与可信度等带来影响

2.过程和总结评价协同进行

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中所使用的过程评价即是在专业课教学中,为达到一定思政目标和要求,取得相应的思政效果,而给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展开评定。该方法是以分析性为特点,目的是进行教学改进,给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相关反馈信息,促进教师完善教学工作。总结评价往往是在课程完成之后对最终教学效果进行评定,主要针对课程本身、课程实施过程等进行价值判定。

3.诊断和发展评价协同进行

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中应用诊断评价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伊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等具体情况,以此制订适合的教学目标与开展策略,促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情况的接受度,进而确立适合的教育教学入手点,设计出最高效的教学方案。发展评价则是通过科学的发展目标和适合的评价方法,对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际发展状况实施价值判断,从而不断完善和优化。

(二)开展思路

对专业课程进行思政评价往往要将学生思政素养的发展性作为核心,再以此拓展到课堂评价、课程评价等层面。对于学生思政素养发展性评价,始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最终结果应用在学生学习体验和效果优化上[2]。在实际评价时往往由任课教师和其他主体根据自身立场评定,其中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依据,其他主体则要以评价标准或要求为依据。

二、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层面

思政素养的形成具有较强复合性,且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十分注重多领域、多环节的参与,所以育人主体较为丰富。另外,在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中,专业课授课教师属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思政教师则提供相关思政知识,辅导员等也会参与班级德育工作,因此在多主体参与下所产生的隐性教育成果往往无法简单地归于某一方[3]。

(二)评价方式层面

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中的一项核心观察点就在于价值观塑造效果,通常包含对思政要素的掌握、基于所学专业对思政内容的理解程度、应用思政知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但要以目标的实现程度衡量教学效果,还要体现出评价对象的思政素养发展状况。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基本以结果评定、定量评价为主,缺乏过程评价、定性评价等,只能基本掌握评价对象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主观表达、行为、认识、知识应用、价值观念等成长情况却无法实现精准衡量,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评价指标层面

专业课程教学是促使学生从知识点掌握向知识应用转变,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则是为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就需要评价指标体现出一定差异性。常规教学评价体系更注重教师教学方案设计、内容选择和教学成绩考核,对于能力与认知提升过程缺乏关注,容易引起评价方法和基本职能相互脱节,从而无法体现价值增值过程以及其他有关因素效用的发挥。

三、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

(一)评价主体

1.学生素养评价层面

学生思政素养评价主体主要包含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自己、辅导员等。在组织形式方面专业课程教师需要基于教学目标等要素,通过节点性评价、经常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相关形式进行[4]。节点性与总结性评价主要以期中和期末为节点;经常性评价则针对每节课实施评价,以给教师工作和学生反思提供依据。一般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同伴互评可以应用到节点性以及总结性评价中,以真实体现出专业课程给学生思想与价值观念带来的启迪效果。教师评价也可以被应用到总结性评价中,以体现出对学生言行的关注度。

2.教学成效评价层面

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主体以任课教师、思政教师、教学管理者、学生等为主,也可以邀请思政、教学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此外,还可以引入第三方,除了由专业课程教师进行自评,还要通过课程专家、思政教育负责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研究会等组织实施评价[5]。对于具体评价形式,教师可以直接根据每次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或者以教学过程为核心进行自评,其他主体的评价因为具有非常态性,因此可围绕学期进行,也可以围绕单次教学进行。

3.课程建设评价层面

课程发展层面的评价主体和教学成效评价主体基本一致,但在具体评价形式方面略有不同。对于课程评价,可以直接采取集体评价模式,基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合学生评价、教学资料等形成系统化的评价结果与改善体系。实际开展时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管理主体、思政教育部门、教学管理组织、研究组织等进行,也可以通过专家学者组成的第三方进行。

(二)评价标准

1.学生发展层面

对于学生发展而言,需要基于专业角度,从课堂教学实时性评价和课程教学阶段性评价着手,也就是评价标准需要包含学生对思政元素的认知与了解、通过所学专业对思政知识进行熟练应用的能力[6]。为体现发展性,还要基于以上两项维度实施分级描述,以掌握学生思政素养各维度的实际学习状况,并以此进行教学改进,全面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强化学习效果。

2.教学形成层面

对于教学形成而言,评价标准应涵盖教学目标、方法、模式、资源、效果、内容以及师生素养与行为等。由于教学形成评价主要是为了对教学现状和目标的差距进行重点揭示,找到其中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所以评价标准方面必须将重点放在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以及如何进行优化上。

3.课程建设层面

对于课程建设而言,评价标准应包含具体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实施、教学材料、课程设计等。其中教学思政目标的实现与评价主要以是否与学情大致相符、是否与课程要求相符、是否进行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是否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是否教学组织形式更加适合等为要点。

(三)评价方法

1.学生发展层面

对于学生思政素养发展,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将重点放在过程化、系统化和增值性方面,因为过程评价能明确学习发展过程,增值评价能掌握学习进步程度,系统评价能彰显学习成效。在实施过程评价时,可以为每位学生的思政素养发展建立专项档案,重点录入与思政相关的小论文、课堂表现、调研报告、教学日志等等。对于评价模式,可以将过程模式、目标达成模式引入进来。在实施增值性评价时,要以投入和产出相关理论为依据,应用统计分析方式,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思政素养的变动进行跟踪调查,明确变化幅度。

2.教学形成层面

对于教学形成评价,主要包含自评和他评两种常见模式。对于自评,可以围绕某一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也可以围绕某一学期、某一学年的教学情况进行。对于他评,则源于学生、同行、组织等方面的评价,可以使用调查问卷、档案查询、教学观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实现。

3.课程建设层面

与教学形成评价相类似,课程建设评价也可以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档案查询以及教学观察等形式展开。具体需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如先开展教研室自查自评,要求课程建设负责任基于评价指标进行自我对照和检查,寻找差距,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然后落实系部初评,即经由课程建设评价小组,对思政教学环节和相关教学资料进行检查,与学生、专家等填写评价表,将结果汇总统计提出意见;接下来实施展览交流,即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课程建设成果和实绩在全校师生面前展览,交由观展者打分;最后由院级评审,具体可以利用听课评课、课程建设者成果汇报等进行,最后获得综合评价结果。

四、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的实施

(一)评价学生思政素养发展状况

学生学习,本质上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增值过程,主要体现在知识、思想与能力方面,所以在评价时必须引入过程性、增值性以及系统化的评价方法,设置合理的评价流程,建立明确的观察点,并呈现出系统化的评价结果。对于方法选择,应将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结合起来,以全面揭示学生思政素养的实际发展过程和增值情况,了解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对于观察点确立,需要包含对思政内容的掌握、对思政要点的理解;言行中折射出的价值观念与思想启迪;通过所学专业应用思政知识的能力等。对于评价流程,先掌握学生的实际思想发展需求和发展程度,然后以此设定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接下来在课程教学中全面采集能体现学生思想素养的相关资料,最后对教学结束后学生的思政素养发展情况进行测定。对于评价结果,要将重点放在过程评价中,即要对学生实际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客观体现出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启迪以及知识掌握,从而确立后续优化改进的方向。

(二)评价教师教学成果实现状况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的本质是为了以学生思想发展为依据,对专业课程教学加以完善和改进,因此在评价时必须采取适合的评价模式,选用合理的观察点,注重评价流程的合理规划。对于评价模式,为体现出课程思政教学给学生思想与价值层面的启迪,就需要引入文本评价、客户评价以及教学观察评价三部分。其中文本评价即是对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思政问题开发、课堂记录和学生课后练习等作为要点,以明确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和影响教学的相关因素;客户评价即是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的学习获得感与体验感;教学观察主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展开动态化评论,解决文本评价中遗漏的部分问题。对于观察点,文本评价中,一般以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材料、学生表现记录以及教学反思等为核心;教学观察中,主要以学生表现、思政元素应用状况、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创新程度、教学管理为重点;客户评价中,基本对学生思政素养发展、课程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学资源支持程度等展开分析。对于评价流程,先从文本评价着手,明确教学是否基于各专业课程的实际特点、价值和思维对思政元素进行了融合,明确教学过程是否保持高效率并能促进学生思政素养强化等。

(三)评价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状况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从这几点着手:(1)反思性。重点针对课程思政目标确立、内容选择、教学规划和教学实施。对于教学规划与教学实施,必须重点分析教学内容和课程形式之间的匹配性、教学模式和思政要求的匹配性、评价机制和课程教学目标之间的匹配性。(2)协同性。关于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评价的协同性,要将评价观察点放在思政教育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的协同化上。(3)系统性。专业课程在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方面往往都具有一定层次性和系统性特征,所以观察点还需放在目标设定是否与教学层次性要求相符合,内容选择是否和其他专业课程具有统一性,思政设计是否和专业课程具有协调性等。

五、结语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主要是为了将价值引领和思想启迪应用在专业能力培育上,促使学生能实现专业技能和思政素养的协同发展与进步。在评价体系方面,要求将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方面的强化情况和教师教学设计、组织、落实的完善成果综合体现出来,所以必须在评价时保证增值性、过程性以及系统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课程建设三个基本维度,合理划定评价流程,明确评价观察点,再通过丰富的评价方式组合应用,最终全方位立体化总结思政成果,体现出专业课和思政元素之间高效融合的基本过程。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