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芬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尤其是情境教学更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递基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责任,更需要起到引导学生心理、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品质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因此,十分有必要将情境教学运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本文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情境教学的应用现状,从应用价值和应用途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在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情境的帮助下获得全面发展。
一、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现状
(一)理念传统
通过观察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发现,很多教师普遍存在理念传统的问题。实际上,多数教师更倾向于基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递与讲解,所以会将其设定为唯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情境的创设则没有得到重视。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不停地向学生灌输道德与法治知识,即使创设情境,也没有考虑到实际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没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来说,这样的道德与法治情境比较生硬、无趣,很难产生较强的兴趣和动力,甚至会进一步加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压力。
(二)形式单一
目前有关情境教学的研究数不胜数,但始终没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局面,是因为大部分教师创设的道德与法治情境十分单一。很多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围绕道德与法治知识,并采用单一的口头形式进行创设,虽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内化道德与法治知识,但这样单一的形式比较枯燥乏味,难以触及学生的兴趣点,导致情境的真正价值无法凸显。长此以往,学生更不愿意主动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影响了学生个体的进步。
(三)忽视主体
无论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展,还是情境教学的应用,目的都是推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换言之,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主体位置。但是经过观察可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在道德与法治情境中得到凸显。实际上,教师只是为了追求最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而创设相应的情境,忽视了学生本身的能力和需求,道德与法治情境变成了形式上的教学,学生只能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出来,进而阻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成长。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是快速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通常都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氛围比较枯燥,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而道德与法治情境则可以为学生呈现多彩的图片、丰富的视频等,整个道德与法治学习氛围变得充满活力,减少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排斥感,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活跃。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轻松进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良好状态中,最终促使学生获得较为理想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益。
(二)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较强,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导致学生很容易产生不耐烦的学习心理,最终的学习效率也不是很高。而道德与法治情境则可以将原本生硬、枯燥的文字内容转变为直观、具体的趣味情境。在情境的辅助下,学生的注意力将会长时间集中在道德与法治知识上,积极性很容易得到充分调动,转化为学习动力。有了较强的学习动力,学生最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明显提升。
(三)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情感
如今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特别强调,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递,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但是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却忽视了这一点,缺少了情感的发生,学生很难从内心认同道德与法治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道德与法治情境则结合具体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中,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为学生提供互动讨论的机会,既能逐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推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三、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途径
(一)创设生活情境
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本质就是服务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接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大课堂。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灵活创设生活情境,避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被限制在书本和课堂上。根据具体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找出与之相关的生活现象,形成学生熟悉和了解的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亲近感。如此一来,学生不再觉得这门课程复杂、难懂,既能端正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态度,又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价值,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十分关键。
例如,在教学“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节道德与法治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状态,教师可以尝试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同学们,你们最好的朋友是谁呢?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从学生熟悉的交朋友展开,使学生逐步进入本节课堂。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公园里交到朋友,还有的学生说自己在打球时交到朋友。教师可以继续引导:“你们认为交朋友最困难的一点是什么呢?或者交朋友的小技巧都有哪些呢?”再让学生分享他们交朋友的真实经历,使学生产生共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创设交朋友的情境,学生很容易进入良好的状态,进而加快接受本节知识的速度。
(二)创设小组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推动学生进步。而小组合作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直接途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灵活创设小组情境,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给出适合小组探究的道德与法治任务,推动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基于该情境,学生不再被动、生硬地接受知识,而是转变为主动探究的角色,既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帮助学生自主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助力学生成长。
例如,在教学“情绪的管理”这一节道德与法治内容时,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可以创设小组情境。首先,合理分组。教师针对学生的能力、基础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遵循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使小组之间相互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在合作中展现自我。其次,给出小组任务。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想一想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尝试总结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并展开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纷纷主动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最终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分享合作成果,并让其他小组补充,使学生形成全面的道德与法治理解。这样创设小组合作情境,带动学生主动探究,更能保证学生最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
(三)创设角色情境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很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自我并获得表扬,这决定了他们往往喜欢角色扮演类的活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妨迎合学生的这一特点,灵活创设角色情境,根据具体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组织相应的角色扮演活动,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挑选角色进行表演。学生既能体会到角色情境的趣味性,提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在扮演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深刻理解。
例如,在教学“公民基本权利”这一节道德与法治内容时,很多学生不知道公民有哪些权利,对此,教师可以尝试组织角色扮演情境。首先,将教室营造出选举的环境,让学生扮演选民。一听到要扮演角色,学生纷纷表现出较强的参与兴趣。其次,结合角色情境展开提问:“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呢?选民在行使选举权时应当具备什么条件呢?”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角色情境。在扮演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公民的选举权”。最后,教师结合本次的角色情境,带领学生一起总结,使学生真正掌握本节内容。这样创设角色情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大幅调动,最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益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四)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推动学习发生的直接途径,也是锻炼和发展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只是简单提问,并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灵活创设道德与法治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结合道德与法治知识,尽可能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即使学生在回答时出现错误,教师也不必急于批评,而是尽可能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节道德与法治内容时,为了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首先,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最终带领中华民族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吗?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呢?”以此带领学生客观认识并展开分析。其次,教师继续提问:“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国际影响等多个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取得了哪些成就呢?”由此带领学生逐步领会改革开放的地位和意义。最后,教师继续提问:“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呢?”教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展開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在不断思考中了解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从而推动学生构建改革开放知识网络。
(五)创设图片情境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只是运用口头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整个学习氛围十分枯燥,学生最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而信息技术这种新颖的形式则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使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灵活创设图片情境,选择图片时,务必把握图片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相互脱离,否则即使图片再有趣,也无法帮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难以促进学生个体学习。
例如,在教学“遵守规则”这一节道德与法治内容时,为了打造丰富有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可以提前搜索相关图片,推动学生积极学习。首先,教师直接展示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践踏草坪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同学们,图片中的行为是否正确呢?”由此带领学生展开分析,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行为图片,并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规则呢?在公共场所应该如何做呢?”最后,将这些图片放在一起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遵守规则。这样创设图片情境,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抓住,逐步将注意力转移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上。
(六)创设活动情境
如果教师不停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缺少实践活动的组织,那么学生可能只能浅层理解理论知识,无法做到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创设活动情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内化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设计开放、有趣的道德与法治活动,如社会调查等,既能促使学生主动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又能锻炼学生道德与法治实践能力,这对学生实现高效化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节道德与法治内容时,为了强化学生的灵活运用,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调查创新如何改变生活,以及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在创新下发生了改变,并做好记录。与生硬背诵道德与法治知识相比,这种调查活动更受学生的喜爱,所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将会得到明显提升。在课下,学生会尝试各种途径展开调查,包括上网查询、询问家长等。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创新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同时整理和分析获得的信息。之后,教师让学生分享调查结果,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相关内容。这样组织社会调查活动,既能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运用,又能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品质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丰富有趣的道德与法治情境,营造活力满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引领学生快速融入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中,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宋行军)